選單

越是安慰孩子,他就哭得越厲害?是因為你沒有做對這一點

前幾天,許久不聯絡的閨蜜晨晨忽然找我聊天,說她覺得自己太失敗了。一聽到這話,我趕緊問她發生了什麼事。細聊之後,才知道原來她是在為不知道怎麼安慰孩子而苦惱。

晨晨今年30歲,有個4歲的孩子,自從有了孩子後,她就當了全職寶媽,在家照顧小孩。而且,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孩子,她還學了很多育兒相關的知識。儘管如此,她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更好地安慰孩子,讓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

一個月前,她聽別人說“共情”這個方法很管用,於是趕緊用在了孩子身上。每次孩子遇難什麼不開心事,她就和孩子“共情”,可卻發現自己越是安慰孩子,孩子就越是哭鬧,讓她很無奈,覺得孩子越來越嬌氣了。

越是安慰孩子,他就哭得越厲害?是因為你沒有做對這一點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遇到過晨晨這樣的問題,自己越是安慰孩子,孩子就哭得越厲害。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是因為孩子“嬌氣”,而是因為你沒有和孩子建立起“有效共情”。

那麼,怎麼才能和孩子建立起“有效共情”呢?在《童年不缺愛》這本書中,作者心心媽專門為我們提出瞭解決方法。

心心媽是二胎媽媽,科恩親授的遊戲力育兒師,也是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寫過許多10萬+文章,對育兒很有體會,她希望透過自己的育兒經驗,能夠幫助更多的父母擺脫育兒困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起有效共情。

那麼,想要和孩子建立起“有效共情”,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01什麼是“有效共情”?

想要和孩子建立起“有效共情”,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有效共情”。

格萊德斯坦認為“共情”分為兩種:一種是認知共情,另一種是情感共情。

認知共情會調動我們腦中管理理智思考的區域,讓我們準確識別孩子的情感,但是卻沒有調動我們自身的情感,所以當我們說出一些共情的話的時候,表情身體都是僵硬的,孩子就不會買單,因為他感受不到我們是在真正的關心他。

而情感共情會觸動我們腦中管理情感的杏仁核區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當下的情感狀態。所以,“有效共情”其實指的就是“情感共情”。

越是安慰孩子,他就哭得越厲害?是因為你沒有做對這一點

02怎麼才能和孩子建立起“有效共情”?

想要和孩子建立起有效共情,你需要讀懂孩子哭鬧背後隱藏的話語,並做出正確的反應。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是孩子感到被理解,所以盡情地釋放情緒。

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很可能是因為他平日都表現得比較懂事,心裡壓抑了不少情緒,所以當你站在他的角度安慰他時,她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了,所以就會盡情地釋放情緒。

對於這型別的哭,你就讓孩子安心地釋放情緒就好了,等他哭夠了,他自然就會迴歸良好的狀態,變得活蹦亂跳的。

越是安慰孩子,他就哭得越厲害?是因為你沒有做對這一點

第二種是孩子覺得你是在敷衍他,希望你能用心對他。

要確認孩子的哭鬧是不是這種情況,你需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總是不假思索,就按照共情模板給孩子安慰:“孩子,我明白,你現在很____(孩子的感覺),是因為____(孩子相信的原因),我猜你希望____(孩子的願望)。”

如果是的話,這時你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調整自己的狀態。當孩子遇到什麼令他不開心的事情時,不要再背臺詞,而是要調動自己的情緒,真切地去感受孩子當下的感受。然後再給到相應的安慰,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了,就不會再一直哭鬧了。

越是安慰孩子,他就哭得越厲害?是因為你沒有做對這一點

第三種是孩子為了配合你

孩子認為,你覺得他應該難過,應該哭,那他就選擇哭給你媽看。但實際上,他很可能不太在意這件事。

對於這種情況的哭鬧,你需要做的是,當你感覺孩子受傷了時,不要急著行動,要先等待、觀察孩子的反應,然後再做出你的反應。

比如,孩子跌倒了,你覺得她很痛很難過,先不要急著安慰他,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覺得沒什麼,你就不用再說:“寶貝,摔倒了很疼吧,來,媽媽抱抱,想哭就哭吧。”你可以誇獎他:“寶貝,媽媽發現你變得更勇敢了呢!”這樣才是和他建立起了“有效共情”。

越是安慰孩子,他就哭得越厲害?是因為你沒有做對這一點

第四種是孩子認為自己有理

當你和孩子共情時,孩子覺得他是受害者,情緒更加強烈。

書中,作者講了一個她和孩子故事。

有一次,她決定在女兒心心放學後就帶她去吃火鍋,但這個決定她沒有提前給心心說一聲。女兒放學後得知這件事變得很不太開心,因為她本來想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去玩兒的。

見孩子

這樣,在去吃火鍋的路上,作者就和她共情,說自己懂她的感受,可女兒不吃這一套,還對著她說:“都怪你!”

這件事讓作者明白,孩子把自己當成了受害者,必須好好處理她的情緒,否則容易讓她產生錯誤認知,認為自己是對的就有理由發脾氣。

越是安慰孩子,他就哭得越厲害?是因為你沒有做對這一點

後來回到家後,她就和孩子做了一個角色互換的遊戲,她扮演心心,心心扮演她,重現了由火鍋引發衝突的這件事,把心心大哭大鬧的表情演得很誇張。孩子笑得前俯後仰。

透過這個遊戲,心心理解了她的感受,並告訴她下次要吃火鍋的話一定要提前說。就這樣,他們的矛盾化解了。

如果你也想很好地和孩子相處,就需要讀懂孩子哭鬧背後的話語,和孩子建立起“有效共情”,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

願你在養育孩子路上,越走越順暢,陪著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