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9歲三試第一成為秀才,72歲才中舉,寫了本書家喻戶曉

有這麼一個人,19歲就參加古代秀才海選,並且一路過關斬將,鎮、縣、市全是第一名,可從那以後,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連年落榜,直到72歲才考上貢生。雖然仕途慘淡,但他寫了一本故事集流傳至今,甚至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這本書就是《聊齋志異》,這個人的名字叫蒲松齡。

在我國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只要一發生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事,往往都會被歸類為鬼神之為,從而衍生了很多鬼怪故事,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就是這麼一本鬼怪故事合集,時至今日,《聊齋》裡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小故事都被拍成了電影,比如《倩女幽魂》、《畫皮》等等,蒲松齡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生於明末,成長在清初,下面,就帶大家瞭解一下蒲松齡的一生。

19歲三試第一成為秀才,72歲才中舉,寫了本書家喻戶曉

明朝崇禎13年,也就是公元1640年,在淄川縣的蒲家莊,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淄博,蒲松齡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上面還有兩個哥哥,由於父親注重教育,他飽讀詩書,才華橫溢。清朝入關後,延續了明朝的傳統,重視科舉考試,按常理來說,像他這樣的知識分子,在清初應該大有作為,但有時候命運就是愛開玩笑。

蒲松齡19歲那年便考中秀才,而且是縣試、府試、道試、三試全都是第一(縣相當於現在的鎮,府相當於現在的縣,道相當於現在的市),那時候的蒲松齡春風得意,每個認識他的人都認為蒲松齡前途不可限量,但可悲的是,蒲松齡自從三試第一後,四次參加舉人考試,無一例外,全部落榜,此時的蒲松齡已經年近四十了。

19歲三試第一成為秀才,72歲才中舉,寫了本書家喻戶曉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有疑問,蒲松齡既然能夠三試第一,那肯定是有真才實學的,為什麼會接連落榜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有才學不假,可他的才學在當時的社會並不“對口”,蒲松齡之所以能夠三試第一,是因為當時的主考官,名叫施閏章。

蒲松齡愛寫小說,但他寫的不是經世致用的,而是風花雪月的,也不是《紅樓夢》的那種風花雪月,而是人和鬼神談戀愛的,就是靠著這個“特長”,蒲松齡才讓主考官施閏章刮目相看,因為施閏章平時也喜歡看這類的小說故事,在千篇一律高談闊論的考卷中,蒲松齡能夠脫穎而出也不稀奇了。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施閏章也誤導了蒲松齡,再往上的主考官個個都是“品學方正”之人,一看蒲松齡這種型別的考卷,肯定不會讓他過,所以之後的蒲松齡才會連年落榜。

19歲三試第一成為秀才,72歲才中舉,寫了本書家喻戶曉

蒲松齡的父親健在時,還能供他吃喝讀書,但蒲松齡父親一去世,兩個嫂子便吵著要分家產,由於兩個嫂子為人十分潑辣,最後蒲松齡兩口子只分得三件茅草屋,20畝薄田,200多斤糧食,蒲松齡兩口子下面還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就這點糧食吃不了多久就吃光了,蒲松齡只能以教書為生。

在清初,一般的家庭吃吃喝喝一年下來,最起碼也得20兩銀子,蒲松齡當私塾先生一年能掙多少呢?——8兩。然而,即便窮到這個地步,他也沒有停止寫書。像蒲松齡這樣的窮知識分子,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就是科舉,他的一生參加過十多次科舉考試,直到72歲才成為歲貢生(又叫“挨貢”,挨著排號錄取),到後來,連他的學生都考上狀元了,鄉試第一,蒲松齡卻依然沒有在榜上,這也反映了當時的科舉路太窄,讀書人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參加科舉榜上有名,另一條只能去當私塾先生教書,窮困一生。

雖然在仕途上十分慘淡,但蒲松齡卻為後人留下了一部家喻戶曉的曠世鉅著——《聊齋志異》,聊齋真正想表達的是人間的醜惡,蒲松齡寫《聊齋》,目的是照進現實,他用這種手法來直接影射當時的黑暗社會,反映自己的一生遭遇到的種種不公和憤慨。

19歲三試第一成為秀才,72歲才中舉,寫了本書家喻戶曉

蒲松齡的朋友曾這樣評價他:談空談鬼,蹉跎平生。

回顧蒲松齡的一生,只能說他生錯了朝代吧。大年初一由成龍主演的《神探蒲松齡》也要上映了,拭目以待吧。

對於蒲松齡一生的遭遇,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老皮,聽說關注我的人都好運連連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