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蜀國曆史程序在這一年來到拐點。對劉備而言,在這一年可謂悲喜交加。喜的是蜀國在定軍山之戰中力挫強大的曹魏,奪得第三個重要根據地漢中,蜀國的發展趨勢達到頂峰。但好景不長,局面很快急轉直下,大將關羽在荊州之戰中,遭到魏吳兩國腹背夾攻,兵敗身死,蜀國最精銳的荊州軍團全軍覆沒,蜀國最重要的戰略基地荊州丟失。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關羽之死,是三國曆史上的大事件。此前,他作為漢末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名將,在當時武將叢集中是鶴立雞群的存在,是蜀國的棟樑和驕傲。《三國演義》中,把關羽之死說成是“大意失荊州”,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關羽在荊州遭遇大敗,根本原因是盟友吳國在關鍵時刻的背叛與偷襲。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了荊州地區,得到了蜀漢發展歷程中第一個戰略根據地。但美中不足的是,荊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一塊變數極多的四戰之地。北部有強敵曹魏,南部毗鄰孫吳,同時受到南北兩個方向的威脅。而曹魏和孫吳也時刻對荊州虎視眈眈,都想把其收入囊中。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220年八月,為了配合劉備的漢中之戰,關羽組織重兵北伐曹魏,與曹軍在襄陽樊城地區展開激戰,後方空虛。東吳名將呂蒙向孫權建議乘機襲取關羽後方,奪佔荊州地區:“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孫權怦然心動,“遂發兵襲羽”,於是讓呂蒙全權指揮奪取荊州之戰。呂蒙指揮若定,把東吳水師偽裝成商賈船隊,偷偷渡過長江防線,接連攻克了江陵、南郡,端了關羽的老巢,關羽部隊的全部家屬、糧草輜重全部落入吳國之手,關羽頓時進退失據,軍心瓦解,一敗塗地。英雄末路的關羽落荒而逃,在臨沮被吳國軍隊俘獲,就地斬殺。一代名將就此殞命。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孫權成功奪取荊州,襲殺關羽,獲得了空前未有的大勝,呂蒙作為首功之臣,得到孫權的重獎:“擒羽之功,子明謀也”,“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如此之重的賞格在三國時期可謂獨一無二。但離奇的是,“封爵未下”,呂蒙的官職印信和賞金還未拿到手,就一命嗚呼了,僅僅比關羽晚死了幾個月。這種結果讓孫權始料未及,幾乎痛不欲生。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三國演義》為了追求藝術效果,對呂蒙之死進行了不切合實際的誇張描述,說呂蒙在孫權舉行的慶功宴上,遭到關羽的魂魄“索命”,七竅出血而亡。現代科學發展早已證實,人死之後身心俱滅,一了百了,哪裡還會有什麼虛無縹緲的“魂魄”存在,關羽魂魄索命之說,自然是毫無事實根據的小說家言,完全經不起科學推敲檢驗。

但事實真相,卻比演義更讓人膽寒。正史《三國志》記載,關羽在樊城大戰曹魏大將於禁時,正值夏季之交,鄰近的漢水洪水氾濫,關羽因勢利導運用水攻計,“于禁等七軍皆沒”,曹軍三萬多人被洪水淹死。附近地區被淹死的百姓、家畜更是不計其數。結果天氣炎熱,屍身遍地,在荊州地區引發一場大疾疫,“是年,荊州大疫,”“死者枕藉於途”,“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荊襄地區成為殘酷的人間煉獄。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東吳軍隊正在此時入主荊州,結果也成為這場疾疫的受害者,呂蒙、孫皎、蔣欽等一批東吳宿將在這場令人膽寒的大疫中染病而亡。荊州爭奪戰,以吳蜀兩國兩敗俱傷而結束。蜀漢雖然丟了對荊州控制權,損失名將關羽,但東吳的棟樑之才呂蒙也成為犧牲品。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