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955年,溥儀“兒子”大鬧骨灰遷葬儀式,聲稱大清有後了

帝沖齡嗣服,監國攝政,軍國機務,悉由處分,大事並白太后取進止。大變既起,遽謝政權,天下為公,永存優待,遂開千古未有之奇。

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國祚276年,共傳12位皇帝,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到溥儀退位結束。

溥儀乃清朝末代皇帝,所以有人說是他導致清朝統治結束,其實不然,溥儀雖然年幼時就座在最高統治者位置上,但有名無實,說白了就是慈禧太后的傀儡。

1955年,溥儀“兒子”大鬧骨灰遷葬儀式,聲稱大清有後了

清朝統治結束以後,溥儀又在日本人的控制下,成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直到日本宣佈投降,溥儀才“恢復自由”。

在逃亡時,溥儀被蘇聯軍俘虜,被帶到了蘇聯,時隔五年才押解回國,接受學習和改造。

又過了九年左右,領導人簽署特赦令,溥儀獲得特赦,每個月國家都會發放補貼金,他過起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61歲時因尿毒症在北京離世。

據記載,溥儀一共結過四次婚,娶過五個女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婉容皇后,一生過得很慘。

1955年,溥儀“兒子”大鬧骨灰遷葬儀式,聲稱大清有後了

溥儀有部作品名為《我的前半生》,在管理所時寫的自傳,講述從登基到退位,再到接受改造的歷程,是一部回憶錄,也是一部自省書。

溥儀既生活在舊社會,也生活在新時代,他去世那年清朝已經結束五十多年,但國家為了滿足他的心願,同意其骨灰下葬在任何公墓。

愛新覺羅家族商議後,將溥儀的遺體火化,骨灰葬在八寶山公墓。剛入葬時骨灰盒在八寶山側室,後來國家又讓搬到了正室。

怎料就在二十幾年後,也就是一九五五年,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又將骨灰遷出,按理說這麼長時間過去,已經不適合再遷動,李淑賢為何這樣做?

1955年,溥儀“兒子”大鬧骨灰遷葬儀式,聲稱大清有後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香港有位開發商投資了華龍陵園,這座陵園就在清西陵附近。

華龍陵園距離城市太遠,因此就算建得再好,生意也非常慘淡,說白了就是地段問題。

開發商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有人提議,如果能將溥儀的骨灰移到這裡,生意肯定會好起來,於是開發商就找到了李淑賢。

李淑賢斟酌後認為此事對自己有利,便前去找溥儀親屬商量,結果沒有一個人同意。

最終李淑賢不顧愛新覺羅家族反對,執意將溥儀骨灰遷到了華龍皇家陵園,她去世前卻不願與溥儀葬在一起,自己去了八寶山公墓。

1955年,溥儀“兒子”大鬧骨灰遷葬儀式,聲稱大清有後了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在那場骨灰安放儀式上,一位名叫張敏斌的東北農民突然闖入,稱自己是溥儀流落民間的親兒子,還聲稱“大清有後了”,一時間引起巨大騷動。

雖然溥儀娶過五個老婆,但並未留下一兒半女,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張敏斌在炒作蹭熱度。

而且民間傳言溥儀沒有生育能力,在皇宮時就已經被宮女掏空了身子,見到女人也力不從心。

1955年,溥儀“兒子”大鬧骨灰遷葬儀式,聲稱大清有後了

據張敏斌所說,他是溥儀和婉容皇后所生,出生後被送到了一戶朱姓人家寄養,直到日本投降,溥儀才將自己接回。

溥儀曾宣稱,張敏斌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乃偽滿洲帝國正統太子。

他之所以這樣做、這樣說,就是想把張敏斌送到蘇聯當“質子”,這樣一來溥儀就能安全。

雖然張敏斌說的頭頭是道,但並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不知他究竟有何目的,有一點可以確定,他根本不是溥儀的親生兒子。

1955年,溥儀“兒子”大鬧骨灰遷葬儀式,聲稱大清有後了

因為不論在《末代太監孫耀庭傳》,還是《我的前半生》中都有提到,溥儀並沒有生育能力,怎會跟婉容生出兒子?

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曾因為溥儀的生理障礙,就曾想過跟他離婚。

因此,張敏斌的那番言論是假的,當時想跟溥儀攀親戚的人不止他一個,無非都是為了名和利,最終淪為譁眾取寵的小丑。

參考文獻: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