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河南的一部分為什麼在黃河以北 看上去彆扭, 但意義重大

開啟一張中國地圖,我們會發現中國的許多省區都是以大山、大河作為分界。比如以太行山為界,分成了山東、山西;以黃河為界,分成了河南、河北。這種分方法很容易理解,就是以大自然作為天然界線,將兩地涇渭分明的分隔開來。

河南的一部分為什麼在黃河以北 看上去彆扭, 但意義重大

可是,仔細一看地圖,卻又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河南的大部分在黃河以南,但卻有小部分在黃河以北,緊鄰著河北、山西、山東三省。縱觀整個中國地圖,還會發現許多類似的情況,比如長江沿岸各省,都會出現兩岸交錯的情況,不會嚴格以長江為界線進行劃分。

為什麼中國的省區要分的這麼彆扭呢?以大山、大河為界,不是更方便各省的管理和百姓的生活嗎?而且古代交通不便,這種彆扭的分界方法無疑會大大提高各省的治理成本。難道古代的皇帝都沒考慮到這些問題嗎?

河南的一部分為什麼在黃河以北 看上去彆扭, 但意義重大

事實上,這種看上去彆扭的分界方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雖然這樣不規則的分界,會大大提高治理成本,但同時也解決了一個潛在的危機,那就是防止軍閥割據。

試想在古代,資訊和交通都極不流暢。如果有地方勢力擁兵自重,並以這些天然界線為屏障,朝廷可能要花很大力氣出兵征討。而一旦打亂了這種按自然分界的方法,讓各省之間的地域相互交錯,這樣即便有一方勢力企圖造反,但他所擁有的地理優勢也就完全不存在了。

河南的一部分為什麼在黃河以北 看上去彆扭, 但意義重大

以嶺南兩廣地區為例,秦始皇平定六國後,南方百越地區還不是秦國的領土。秦始皇前後共派出了80萬大軍,花了近十年時間,才將百越地區征服。

南嶺是橫跨今天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省的群山。秦軍在征討百越的戰爭中,因受到南嶺的阻隔,吃盡了苦頭。秦朝在征服了嶺南兩廣地區後,將南嶺以南的桂陽縣(今廣東連縣)劃歸到北部的長沙郡,把南嶺以北的一部分割槽域劃歸到嶺南的象郡(今廣西的西部、越南中北部)。

河南的一部分為什麼在黃河以北 看上去彆扭, 但意義重大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當時鎮守嶺南的秦將趙佗乘機起兵,在兩廣地區建立了南越國,並以南嶺作為天然屏障,試圖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派遣十萬大軍分四路進攻南越王國。其中一路由伏波將軍路博德率領,從長沙郡內的桂陽縣發動攻擊。南嶺這個天然屏障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結果漢朝軍隊很快就滅掉了南越國,中原王朝重歸一統。

因此,這種看似非常彆扭的省區劃分方式,其實對保障國家內部的安全穩定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