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可以說諸葛亮非常看好姜維,培養了姜維,但並沒有把姜維當成政治接班人,只能說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和一部分軍事才能。姜維實際上非常優秀。

姜維原本是隴右曹魏的軍官,在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因遭到上司猜疑而投奔蜀漢,時年27歲。諸葛亮認為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敏於軍事、心向漢室、很有膽略,是涼州上士,從而帶姜維在身邊悉心培養,但諸葛亮最終向劉禪推薦的接班人是蔣琬、費禕,並非姜維。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歷史上的姜維,軍事能力是很強悍的,其軍事能力遠超過鄧艾與鍾會,稍微強於陳泰。在國力遠弱於曹魏的情況下,其北伐勝多敗少,曾經多次大敗曹魏關隴軍團,並非不堪一擊。

公元234年秋,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蔣琬隨後接班,迅速穩定蜀漢局勢。此時的曹魏,在此前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下,國力損耗嚴重,經濟疲憊,民有菜色,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急需休養生息,而蜀漢雖然國小,但軍力強悍,經濟發展強勁。因此蔣琬積極練兵,營造舟船,準備經漢水水路前出上庸、新城,實施北伐,但沒來得及出兵就病逝了。隨後費禕當政,而費禕偏向保守,錯過了幾次絕佳北伐的機會。姜維每次建議出兵,費禕頂多給姜維一萬軍隊,只能小有收穫,使得重創曹魏的良機屢屢失去,姜維只能徒喚奈何。

公元253年春,費禕在一次酒宴上被魏國降將郭循刺殺身亡,尚書令陳祗隨後掌握蜀漢內政大權,開始全力支援假節的衛將軍、涼州刺史姜維實施北伐。但此時的魏國,除了興勢之戰外,與蜀漢近二十年沒有太大的戰事,因而獲得了喘息良機,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實力迅速恢復,並且在江淮地區形成了龐大的軍事資源集結,其國力已經遠遠超過蜀漢。姜維的北伐,似乎已經無力迴天。

公元253年夏,姜維率領二萬多軍隊經石營出擊隴右,圍攻南安,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領大軍前來救援,至洛門時,姜維因軍糧耗盡而被迫退軍。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公元254年,姜維率軍進攻隴西,魏國狄道長李簡舉城歸降。姜維接著進攻襄武,擊滅魏將徐質,魏軍殘兵逃跑。姜維乘勝追擊,陸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遷大批民眾還蜀地。

公元255年,姜維率車騎將軍夏侯霸出狄道,獲得洮西大捷,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損失慘重,數萬人被殲滅,只好退保狄道城。魏安西將軍鄧艾見勢不妙,主張“壯士斷腕”,提出放棄隴右、化整為零逃跑的建議,遭到徵西將軍陳泰的拒絕。陳泰親率大軍救援,姜維不能迅速攻克狄道城,擔心遭到內外夾擊,只好退守鍾題。

公元256年春,姜維因功升為漢大將軍,隨即與駐守漢中的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兩路出兵,於上邽會合。姜維率軍在段谷與魏國鄧艾大軍對陣時,胡濟卻沒有來,姜維所部遭到絕對優勢魏軍的圍困,糧草斷絕,外無援兵,只好強行突圍,死傷甚重,而隴西所獲地盤躁動不安,百姓埋怨。於是姜維請求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鑑於野戰兵少而導致段谷之敗,為了集中軍力,姜維提出“聚兵斂谷”的策略。

此前漢中實行重兵層層據險防禦、所謂“錯守諸圍”的策略,姜維認為此舉固然可拒敵於漢中之外,可保漢中防守無虞,但漢中久無戰事,同樣造成了嚴重的軍力浪費。

因此,姜維主張撤回各險地駐軍,在漢、樂二城各駐紮五千軍隊,城內集聚大批物資,並在陽平關口駐紮大約二千軍隊,關城等地駐紮少量軍隊,如此可抽出二萬左右精兵加強野戰軍團,集中軍力以奪取隴右。

如果漢中遭到敵軍進攻,則漢軍實行堅壁清野,並依託漢、樂二城以及陽平關堅決防守,那麼敵人大軍久攻不下,糧食經秦嶺運輸困難,必然缺乏糧食,只能撤軍穿越茫茫秦嶺返回關中。此時,回援漢中的蜀漢野戰軍團可以趁機沿途實施切割打擊,則必然可重創缺糧缺物資的敵軍。

姜維“聚兵斂谷”的策略得到了陳祗的支援,獲得了劉禪的同意。

公元257年,得知魏國諸葛誕起兵反對司馬昭,姜維遂率軍數萬出駱谷至沈嶺,取得了一系列小的勝仗,並欲奪取魏國關中地區的糧食物資重地。魏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見勢不妙,立即合軍,依險據守。雙方沿芒水對峙。第二年春,得知諸葛誕敗亡,姜維撤軍,復任為大將軍。

但在公元258年,一直大力支援姜維北伐的陳祗去世,宦官黃皓得到劉禪重用,開始禍亂朝政。蜀漢內政陷於混亂,忠良之士遭到排擠,蜀漢經濟發展停滯,趨於困頓。而魏國在雄才大略的司馬昭的治理下,經濟快速發展,國力日趨強勁,軍力強盛。

這段時間,由於黃皓、譙周等人都反對並阻擾繼續北伐。姜維遂在漢中調整部防,實施“聚兵斂谷”的策略。

公元262年十月,姜維好不容易再度北伐,率兵攻入洮陽。魏徵西將軍鄧艾率優勢軍力迎戰。由於姜維孤師遠征,給養困難,難以持久。鄧艾在洮陽以東的侯和,嚴陣以待,據險阻擊蜀漢軍隊。姜維經激戰,無法突破,並遭到鄧艾反攻,見損失較大,只好退軍。

宦官黃皓以此構陷姜維,意圖剝奪姜維軍權,企圖用拍自己馬屁的右將軍閻宇代替姜維。姜維則上疏劉禪,請求誅殺黃皓,遭到拒絕。姜維見勢不妙,只好率軍前往沓中屯田避禍。

閻宇原本是荊州南郡人,年輕時進入成都,為人勤勉,處事精細,素有才幹和功勞。延熙末年,接替張表成為蜀漢第六任庲降都督,出鎮南中,後來升任右將軍。為了配合東吳,公元257年奉命帶領五千精兵進駐白帝城,次年擔任永安都督,與黃皓一直交好。

公元263年,司馬昭為了進一步撈取政治資本,消除弒殺曹髦的不利影響,提出伐蜀計劃。此計劃遭到滿朝文武的反對,徵西將軍鄧艾認為蜀漢尚有姜維不好對付,不宜伐蜀。只有鍾會大力支援司馬昭。

於是司馬昭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統領伐蜀事宜。鍾會親率十二萬大軍進攻只有一萬多守軍的漢中,讓徵西將軍鄧艾另外率軍三萬多進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維,以作牽制,並讓雍州刺史諸葛緒另外率軍三萬多進佔陰平,以堵截姜維所部退路。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當姜維在沓中屯田時,得知魏國鎮西將軍鍾會在關中集聚重兵,判斷魏國即將大舉伐蜀,隨即向劉禪上書,建議立即增兵陽安關口與陰平關,加強防守。

但劉禪收到姜維上書後,不召開朝議,卻去詢問黃皓。黃皓占卜後回答說魏軍不會來進攻,於是劉禪就繼續尋歡作樂去了。

鍾會在進攻漢中時,遭到漢、樂二城的頑強抵抗,未能攻克,只好留下二萬軍隊包圍這二城,然後移大軍於陽安關口。蜀漢守將傅僉率軍外出破壞魏軍攻城器械時,其副將蔣舒卻獻城投降。

鍾會隨即率大軍越過陽安關口,攻克關城,直撲劍閣而去。

沓中的姜維,遭到鄧艾的猛烈進攻,得知陽安關口失守,立即擺脫鄧艾的糾纏,撤軍回援漢中,在陰平橋頭遭到諸葛緒的堵截。姜維率部做出佯動,假裝要派軍穿插至諸葛緒身後切斷其糧草及退路,嚇退了諸葛緒。姜維趁機越過陰平橋,迅速趕往劍閣,以五萬軍隊據險頂住鍾會十二萬多大軍。諸葛緒被姜維甩脫後,拒絕了鄧艾共同偷渡陰平小道的建議,趕去與鍾會大軍匯合,被鍾會以“畏縮不前”的罪名拘捕,押送洛陽,其軍隊被鍾會合並。同時,鍾會派出田章率一萬多精銳軍隊與鄧艾匯合,支援鄧艾偷渡陰平的計劃。

姜維立即將鄧艾偷渡陰平的軍情派人緊急通知身在成都的皇帝劉禪。劉禪則派遣時年三十七歲的衛將軍諸葛瞻率領一萬多人的精銳宿衛營前去阻截鄧艾。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才思敏捷,精通書畫。諸葛亮病逝時,諸葛瞻僅有八歲,受到大家的細心照顧,從來沒有參加過戰鬥,毫無軍事經驗。但是由於其父親諸葛亮生前卓越的軍事能力、非凡的聲望,所以蜀漢之人包括皇帝劉禪在內,都自然而然地認為諸葛瞻也必然軍事能力不凡,對諸葛瞻能否阻截鄧艾毫不擔心。當蜀地各郡郡守請求帶兵馳援成都時,劉禪一一拒絕,在派出諸葛瞻後只同意永安都督、右將軍閻宇帶領五千軍隊前來成都。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鍾會十多萬大軍久攻劍閣不下,而糧草即將斷絕,無奈之下只好準備退兵回關中。此時,漢、樂二城依然牢牢地掌控在蜀漢軍隊手中,如此,這十多萬勞師遠征的缺糧部隊能順利地撤出漢中麼?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眼看姜維“聚兵斂谷”、重創敵軍的計劃即將實現。

但是,姜維卻收到一個不好的訊息:衛將軍諸葛瞻及其率領的宿衛營於綿竹被鄧艾擊滅!

姜維立即率兵往成都撤,只要迅速進入成都堅守,並堅壁清野,即將缺糧的鐘會、鄧艾大軍在蜀地最終將無所作為,只能退兵,蜀漢不會亡,並依然能夠重創魏軍。

在返回成都的途中,姜維收到了劉禪命令他向魏軍投降的詔令。蜀漢將士氣的拿刀砍石頭,但君命難違,姜維只好下令部隊向鍾會投降。漢、樂二城守軍也於同期收到了向魏軍投降的詔令。

此前,當鄧艾、諸葛緒牽制、堵截姜維野戰軍團的目的落空後,諸葛緒率部前往劍閣與鍾會會師,而鄧艾則在鍾會的支援下率部偷渡陰平景谷道,穿越七百里無人區,歷經艱難,抵達江油城下。由於事前缺乏劉禪的警示與增兵,守將馬邈面對突然出現的大批飢餓疲憊的魏軍,宛若看見了神兵天降,未做抵抗,趕緊率部五百人投降。

實際上,蜀漢衛將軍諸葛瞻本來已經奉劉禪命令提前率領一萬多人的宿衛營緊急趕來,但在抵達涪城時,卻徘徊不進,最終貽誤戰機,使得江油陷落。當時部將黃崇聲淚俱下的建議他立即趕往江油以北的險要處,依託江油城阻擋鄧艾軍隊,不要讓三萬多魏軍進入平原,但諸葛瞻拒不聽從。

得知江油陷落,諸葛瞻很是後悔,但為時已晚。前鋒與鄧艾軍隊剛一交戰,敗退下來,諸葛瞻慌忙撤出涪城,退往綿竹。在綿竹不據城防守,卻列陣與三倍於己方的鄧艾軍決戰,遭到對手左右夾擊。諸葛瞻先勝後敗,終至兵敗身死。諸葛瞻戰死前長嘆一聲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

看來,諸葛瞻至死也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問題;當然也是劉禪用人不當,應對出現了一系列重大失誤。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鄧艾綿竹之戰擊滅諸葛瞻後,率軍直抵成都,驚慌失措的劉禪,對右將軍閻宇也失去了信心,在譙周的忽悠下,舉國投降,蜀漢滅亡。

姜維最終在隨後的鐘會之亂中被魏軍殺死,時年63歲,其全家也被魏軍屠滅。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 是看錯人了嗎

姜維,一代英才,軍事才能出眾,對蜀漢忠心耿耿,是蜀漢後期的頂樑柱,其“聚兵斂谷”的策略也非常高明,本來即將重創魏軍卻終未能力挽狂瀾,實際上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蜀漢之滅亡,姜維獨木難支,非姜伯約之過,最終只能留下深深的嘆息。

當然,從根源上來講,費禕生前的保守政策是姜維北伐未能重創魏國國本的重要因素。費禕長時間的和平政策,耽誤了蜀漢大事,給予了魏國休養生息並及時加強邊軍戰力的良機,致使諸葛亮北伐成果毀於一旦。在諸葛亮北伐時期,曹魏隴右邊軍在諸葛亮面前不堪一擊,根本來不及訓練出強大力量就被諸葛亮接連摧毀,曹睿往往只能出動中央軍團來回應對,耗資巨大,頻繁戰爭幾乎拖垮了曹魏;等到姜維北伐時,不僅魏國隴右邊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增強,無需出動中央軍就能頂住姜維北伐軍隊,而且魏國國力得以恢復,並在江淮地區發展出了強大的軍事資源集結。姜維北伐,為時太晚,已經難以撼動魏國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