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看看二戰前的德國,就知道德國人為何要執拗地發動戰爭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儘管在二戰中德國人風光一時,但最終還是功敗垂成,德國人輸掉了二戰。戰後德國不僅被打的滿目瘡痍,而且國家分裂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可以說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一戰的前車之鑑歷歷在目,為何德國人還要執拗的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看看二戰前的德國,就知道德國人為何要執拗地發動戰爭。

看看二戰前的德國,就知道德國人為何要執拗地發動戰爭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作為頭號戰敗國,德國遭到了協約國的嚴厲懲罰。德國不僅丟掉了部分領土和全部的海外殖民地,而且還要承擔鉅額的賠款。在英法的堅持下,德國的賠款額高達2690億金馬克,即使放到現在這也是一筆天文數字。

由於戰爭的破壞和英法的掠奪,德國人根本無力償還賠款,因此只能靠發行海量的貨幣來償債。德國濫發貨幣很快產生了負面效應,造成國內通貨膨脹嚴重,搞得民不聊生。德國人可以說恨透了英法。實際上,德國人不僅在經濟方面受到英法的壓榨,在政治和軍事等方面也同樣遭到了英法的打壓。

戰後,德國龐大的軍隊被迫解散,國防和軍隊建設受到嚴重限制。由於懼怕德國崛起,德國被禁止擁有飛機、坦克和大型艦艇等主戰武器,連機槍和步槍的數量都限制。作為戰敗國,德國人在政治上沒有什麼發言權,享受不到正常國家的待遇,國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受到重創。德國人做夢都想恢復一戰前的榮光。

看看二戰前的德國,就知道德國人為何要執拗地發動戰爭

儘管德國人非常不滿,但德國人根本無力反抗,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的還錢,老老實實的接受英法的壓榨和打壓。但德國人心裡的仇恨日益膨脹。

1923年,法國聯合比利時出兵德國魯爾,逼著德國還債,深深刺痛了德國人,德國人進行了消極的抵抗,使得局勢越來越複雜。英美為了安撫德國人,一方面打壓法國,一方面向德國提供援助,幫助德國儘快恢復經濟。

最終,在美國人的幫助下,德國經濟得以恢復,重回歐洲第一經濟體的寶座。但德國經濟崛起後,國民的生活並沒有多大的改善,國家地位也沒有得到提高,和原來並沒有什麼兩樣,無非是還的錢更多了。德國人對政治和經濟的不滿逐漸演變為對政府的不滿,他們不僅痛恨英法,也痛恨德國政府,認為魏瑪政府過於軟弱。

這種不滿情緒日益蔓延,當1929年大蕭條來臨後德國人的不滿徹底爆發了,鼓吹讓德國重新崛起的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在民眾的支援下趁機上臺。

看看二戰前的德國,就知道德國人為何要執拗地發動戰爭

希特勒上臺後採取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大肆聚攏民間和社會財富,培養大財團和壟斷資本,把德國的財富和資源都集中到政府手中,再透過政府對大型工程以及工業的投資進行分配,這樣國民全都有事幹了,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國家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隨著德國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工業的瘋狂發展,德國已經不能透過正常的商品生產和基礎設施投資來解決就業以及拉動經濟的增長,因此德國開始擴軍備戰,透過發展軍事力量和軍事工業來解決富裕的勞動力和工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就這樣,德國的資金、資源、勞動力瘋狂向軍事領域傾斜,這種窮兵黷武的擴軍備戰方式刺激著德國經濟的增長。1938年德國的軍事開支已經佔到了財政收入的一半。

看看二戰前的德國,就知道德國人為何要執拗地發動戰爭

瘋狂的軍事投入使得德國的軍事力量急劇膨脹,德國迅速崛起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但當德國的軍事產能達到一定程度後,德國國內已經不能在透過這種方式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只有對外擴張,透過對外侵略來奪取更多的市場和資源,轉移國內過剩的工業產能,拉動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不斷提高和改善國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德國發動侵略戰爭不可避免。如果德國有美國那樣遼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或者擁有英法那樣遼闊的殖民地,德國也未必會輕易發動戰爭。可以說,德國發動世界大戰其實也是沒辦法,不發動戰爭德國工廠就得停工,德國人就得下崗,德國人的生活水平就會下降,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就得下臺,除了發動戰爭德國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