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分類丨職場思維

字數丨1900字,閱讀約2分鐘

最近,收到一位讀者的求助,這位朋友近期被裁員了,可是讓他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明明工作能力很突出的他會被裁掉,而那些沒啥工作能力的“老油條”卻留在了公司。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首先我對這位朋友的遭遇表示同情,藉著這個機會,我們不妨也來聊一聊,為什麼有的時候,公司要辭退那些“更能幹”的人呢?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首先,要搞明白公司為什麼要裁員

我知道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愚蠢,但是大家是否真的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呢?

沒有任何員工希望遭遇裁員的危機,但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一個公司希望自己陷入必須裁員的窘迫局面。

當一家公司不得已進行裁員時,往往也就意味著公司的發展,至少是某一個業務板塊的發展遭遇了難以跨越的危機。

而這也就意味著,公司裁員是為了「度過危機」。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當一個公司出在發展期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員工的工作能力,能力越高,給公司帶來的可能受益也就越高。

很多公司之所以願意用高薪從其他地方挖來優秀的人才,並不是說這個人當下就能創造多大的價值,而是公司認為這個人來到公司後,在未來能夠帶來更多的成果。

然而,這個邏輯在需要裁員的時候,就完全不同了。

發展順利的公司,喜歡著眼於「未來」,往往會用三年、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線上去看待公司的發展。

但是,當一家公司已經窘迫到需要裁員時,就代表著危機已經近在眼前,下個月還能不能活下來都要兩說,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最「快速」的減負,讓公司靈活轉向,才是當務之急。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所以,當一家公司面臨裁員的時候,員工能力往往是排在很後面的考慮因素,更多的是考慮裁掉這個員工,能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改善。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員工自己在意的是“好不好”,老闆更在乎的是“值不值”

搞清楚上面的邏輯,我們再來回到問題本身。當一家公司經營不善,需要裁員時,應該裁掉哪些人?

身為員工,很多人會覺得,應該裁掉那些“幹活差”的人。聽起來,那些幹活差的人似乎應該為公司目前遭遇的窘境而負責。

這符合我們樸素的正義感,但很可惜,並不符合一家公司的利益……

其實,當一個老闆決定要裁員時,他最先想到的,是那些工資比較高、入職時間短的人。

原因很簡單,裁掉這些人,對他來說“最划算”。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的確,在一家公司裡,工資高一些的人也許工作能力確實要比其他人更強一些。

但是,當公司面臨困境的時候,至少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即使有這些“好一些”的員工存在,但對公司的運轉依舊沒帶來根本性的幫助。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裁掉哪個人,對於公司的業務層面來說,影響其實並不大。

因此,裁掉一個月薪1萬的主管,然後讓經理直管下面的員工,就要比裁掉一個月薪3000的職員划算的多。

同樣的道理,一個5000的員工,和一個3000的員工,如果5000的那個人並非完全不可替代,或者他只是有一些“錦上添花”的特長,那麼裁掉他也就變得無可厚非。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留下的人或許平庸,但最起碼能夠滿足企業的最基本需求,而且他們正是因為平庸,反而更加穩定,也能夠避免企業陷入更被動的局面。

而在裁員成本上,則也是一樣的考量,一個銳意進取的新人,一個有些“滑頭”的老員工,儘管前者理應比後者對公司更好,但是當面臨危機時,裁掉新人的成本與風險要遠遠低於裁掉老人,從最現實的角度來考慮,當然要裁掉前者。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面對危機時的裁員,與對組織的“最佳化”邏輯並不一樣

有心的朋友看到這裡,想必發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這種裁員模式似乎有些“飲鴆止渴”的感覺,裁掉有用的、能幹的人,真的對公司有好處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不過形勢比人強,當公司真的走到巨大危機面前時,有些選擇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帶來的惡果?其實最好的選擇就是在問題發展到不可收拾之前,主動進行最佳化與調整。

前段時間,很多公司都喊出了類似“幹掉小白兔”這樣的口號,我們在這裡先姑且不論把人劃分成“小白兔”是否合理,但是這種動議從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在危機到來之前,先最佳化自己的員工結構。

在這種情況下,當公司決定裁員時,其實採取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正向思維”,從對未來發展的貢獻角度,去考慮某一個員工的去留。

這種情況,與其說是“裁員”,不如用“換血”來形容恐怕更加恰當一些。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對員工來說,被裁員,也許不是“你不好”,而是“不合適”罷了

最後,如果您很不幸的遭遇了一開始那位朋友類似的遭遇,我倒是想跟您說一句,千萬不要因此而過於沮喪,更沒必要為此去懷疑自己的能力。

如同前面所說的那樣,你被裁,並不意味著你不夠好,更多的時候其實只是你跟這家公司目前的狀況「不合適」罷了。

舉個例子:

一家企業曾經涉足對外貿易領域,團隊中有相當一部分外語特別牛逼,境外資源豐富的市場人員。在企業效益好的時候,這些市場人員當然拿著相當高的薪酬。

可是,由於公司產品研發實在是太差,沒幹幾年,就完全無法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力了。這個責任當然在研發部門,但是裁員的時候,一定會先從市場部門開始下手。

原因很簡單,因為提升研發水平是一個漫長且燒錢的過程,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改善。這時候如果盲目加大研發的投資,很可能情況還沒改善,公司已經被拖死了。

所以,最理智的選擇是暫時收縮業務線,集中精力做好一個“低端市場”,先把自己養活,然後再慢慢改進。

而在企業的這個階段,那些能夠擴充套件海外市場的“牛人們”是沒啥用武之地的,所以也就成了當前階段最不划算的存在。

在這情況下,“幹活不好”的研發部門有相當一部分會被留下,而“能力極佳”的海外市場部門則會被一鍋端掉……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

雖然這並不公平,但是對於企業來說,卻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而對於不幸被裁的那些人來說,被辭退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能力不行,人才依舊是人才,只要換個公司,換個環境,依舊能夠成為新公司裡的大明星。

以上就是今天想要與您分享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你很好,但我要開除你”,為什麼能幹的人反而更容易遭遇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