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唯一一個敢當著慈禧面罵她的人,甚至,罵完之後連慈禧都不敢治罪

1900年八月,慈禧老佛爺表示自己要像古代帝王一樣巡狩西安,帶著光緒和一眾王公大臣風風火火地離開京城,朝著西方前進。

這是慈禧就離京這件事給出的官方解釋,京城的老百姓聽完這套說辭紛紛嗤之以鼻:“我呸!不就是西逃嘛,偏要說成是西狩,要不是八國聯軍殺來京城,你老佛爺還不是依然坐在金鑾殿上享清福?”

愛面子的慈禧,斷然不會承認這是一場統治階層的大逃亡。一方面,慈禧派清軍配合洋大人剿滅義和團;另一方面,又派專業的背鍋俠李鴻章與洋人交涉求和。靠割讓老祖宗的土地,慈禧總算是換取了京城的一隅安寧,可以準備迴鑾了。

唯一一個敢當著慈禧面罵她的人,甚至,罵完之後連慈禧都不敢治罪

解決了外患問題,慈禧心情大好,於是,便提議要帶光緒和群臣去汴梁旅旅遊,順便去相國寺燒香去晦氣。

老佛爺的旨意送到開封,不得了啦,開封知府手忙腳亂,立馬貼出告示。聖上駕到,鑾駕所經的街道,必須要用紅氈鋪地,家家戶戶需張燈結綵。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要上街,高舉明燭跪在路邊迎接鑾駕。不論有錢沒錢,城裡每人都要捐贈二兩白銀,為老佛爺獻禮。

甚至於,倘有抗命不從者,一律嚴懲。這項政策一經傳達,老百姓連眼淚都哭幹了。其它都還好說,一人二兩銀子,這錢是大風颳來的嗎?叫苦不迭的老百姓無法忍受知府的么蛾子,紛紛來到相國寺求佛,希望菩薩能保佑開封百姓度過此劫。

相國寺的住持智清悲天憫人,他不忍見開封百姓承受此等負擔,於是便找上知府,與其磋商。智清法師表示,不就是禮物嘛,老百姓一人二兩又能湊多少銀子?拿得出什麼像樣的玩意兒?這樣吧,施主不必向百姓收錢了,這事貧僧一肩挑了,老僧願獻出鎮寺之寶,施主也沒必要榨老百姓的錢財了。知府聽罷,連連點頭,當時剛剛經歷了戰亂,老百姓都瘦成人幹了,哪裡能榨出多少油水?倒是這享譽盛望的相國寺重寶,肯定能讓老佛爺滿意。

兩天以後,慈禧的車輦浩浩蕩蕩地開入開封城,老百姓跪在一旁不敢抬頭,在知府的引導下山呼萬歲。老佛爺在城裡沒有過多停留,而是徑直來到相國寺。智清法師身穿紅豔豔的袈裟,早已率僧眾守在山門前跪拜好。慈禧從車輦上走下來,見到地上跪了一群和尚,便對智清說道:“都是自家子弟,不必拘泥於禮,趕快平身。”慈禧自詡為老佛爺,自然是受命於天的虔誠佛徒。所以,她想當然地以為去相國寺就像串親戚一樣,和尚們都是“自家子弟”。

一番客套之後,智清對老佛爺說道:“敝寺有一開山重寶,今日便將此寶獻於太后,希望老佛爺珍愛。”慈禧素來愛慕虛榮,對於此類“重寶”當然是十分喜歡的。於是,她便說道:“都是佛門子弟,又是相國寺的重寶,我豈能不珍愛?”李蓮英走上前去,從智清的手裡接過一個覆蓋著黃綾的木桶。慈禧大為好奇,將綾子揭開,沒想到裡面竟是滿滿的黃土,土的表面還鑽出幾根姜芽。智清說道:“老佛爺,這便是相國寺重寶,一統姜山!”

唯一一個敢當著慈禧面罵她的人,甚至,罵完之後連慈禧都不敢治罪

倘若慈禧是個男的,那麼這份禮物絕對合乎她的心意。由男皇帝來一統江山,再恰當不過。偏偏慈禧的統治之位“來路不正”,她是藉助光緒“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上位者。至少在名義上,慈禧是根本沒有資格“一統江山”的。所以,慈禧心裡十分惱怒,心知這智清和尚是在嘲諷自己專權。不過,礙於面子,她並沒有明說,只是目露兇光地盯著智清,對其說道:“此寶過重,離京路途遙遠,所以便暫時寄放在貴寺中罷。”

還沒燒香拜佛,慈禧雖想為難方丈,但她又沒有藉口。於是,老佛爺在眾人的攙扶下來到大雄寶殿。只見這寶殿莊嚴肅穆,正上方高懸著一塊牌匾,上書“古汴名藍”。慈禧心道,這真是天賜良機,看你這禿驢還敢造次。慈禧傳喚智清,對其說道:“你可知罪?”智清不明就裡,跪在地上詢問道:“貧僧淺薄,還望老佛爺明示。”李蓮英立馬站出來,指著牌匾上的“藍”字說道:“好你個禿驢,竟敢犯避諱。來人,將這禿驢拿下!”

一個“藍”字,犯了什麼忌諱呢?

在佛家,“藍”的意思就是珈藍,形容眾比丘生活的地方。只不過,慈禧的小名就叫藍兒,所以這個字眼便成了避諱。按照封建禮法,但凡統治者的名號,民間都要回避,禁止擅自使用。當巧不巧,這牌匾上的“藍”字成了慈禧刁難智清法師的由頭。

智清站在原地,也不說話。

於是,慈禧來到他身邊,假惺惺道:“弟子亦是佛門中人,所以我不願加罪於你。然而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避諱是我大清祖上定下的規矩。這裡是佛門清淨之地,不宜開殺戒,所以你還是自我了斷吧。我看大殿前的放生池就是一處風水不錯的所在,你便在那裡了結吧。”

智清聽罷,整理好身上的袈裟,朝著天空拜了一拜,隨後來到放生池旁,一躍而起。這和尚果真聽話,慈禧這老妖婆叫他投湖,他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誰知,沒過多久智清便浮了上來,爬出了放生池,來到老佛爺面前跪好。

唯一一個敢當著慈禧面罵她的人,甚至,罵完之後連慈禧都不敢治罪

慈禧勃然大怒,認為智清是在戲耍自己,怒道:“好你個智清,竟敢忤逆懿旨。來人,將他拉出去斬了!”誰知老佛爺話音未落,智清便意味深長地說道:“老佛爺,貧僧哪裡敢違抗聖旨。只是貧僧死後,來到奈何橋上,一人將我攔了回來,不讓我去死。沒辦法,貧僧只能重返陽間。”

慈禧冷笑著問:“分明是你不想死,那你且說說攔你的人是誰?”智清回答道:“回稟老佛爺,此人便是先帝乾隆爺。先帝對貧僧說,這塊牌匾是他御賜的,所以算不得避諱,免了小僧的罪,命貧僧重返陽間。”慈禧本就迷信鬼神,她將信將疑繼續問道:“既是先帝題的,可有落款?”

智清回答道:“遙想當年乾隆盛世,國泰民安,四海臣服。先帝爺爺體察民意,多次造訪開封,來到本寺降香火。乾隆爺見寺中香火鼎盛,僧人亦修持有成,所以親自題下牌匾。只不過,先帝是微服出巡的,不方便留下名諱。”

慈禧聽智清講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信了八分,又追問道:“先帝既是微服出巡,你又怎麼知道是他的御筆呢?”智清答道:“本寺僧眾起初是不知情的,只是後來先帝召見河南巡撫時提及此事。巡撫告知本寺僧眾,將牌匾懸掛在大雄寶殿最顯眼的地方,光耀僧院。”

為了確認智清說的是否實情,慈禧轉身詢問跟在後面的知府。

知府回答道:“此牌匾的確是乾隆爺題下的,志書上亦有記載,且待臣去取來,老佛爺一看便知。”慈禧見智清說的沒錯,自討沒趣,也不知該如何解決。李蓮英見慈禧進退維谷,連忙站出來解圍,說道:“智清大師莫要介意,此前老佛爺只是跟你開個玩笑罷了。”

智清釋然一笑,說道:“適才先帝在奈何橋邊對貧僧說,真不知是那個不肖子孫,竟與老祖宗開玩笑,連朕的御筆都不識得?”慈禧聽罷,臉色鐵青,這明明是智清藉著先帝的由頭在罵自己。可事已至此,她又怎能自降身段追究智清呢?

智清心想,現在已經當著文武百官和眾僧的面,狠狠地打了慈禧這婆娘一個耳光,總算是為普天下的老百姓出了一口惡氣。

唯一一個敢當著慈禧面罵她的人,甚至,罵完之後連慈禧都不敢治罪

此時,倘若繼續捉弄慈禧,難免要搞得魚死網破,到時候自己就無法全身而退了。倒不如現在給彼此一個臺階,讓慈禧借坡下驢:“剛才先帝還囑託貧僧,讓貧僧知會太后,列祖列宗打下江山著實不易,他將這牌匾贈予太后,望你能順應天命民心,這樣才能一統江山。”

智清雖然話裡有話,但好歹給了慈禧一個臺階。慈禧借坡下驢,說道:“本宮定不負先帝囑託,但牌匾還是給貴寺留下吧,本宮僅帶走這‘藍’字,永遠將其放在身邊。”慈禧嘴上說得好聽,但心裡卻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樣。

慈禧經常被人戳脊梁骨,可都是在暗地裡,像今天這樣被一個和尚當面打臉,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來相國寺燒香拜佛本就是圖個心安,如今反倒鬧得心下難安,早知如此何必來汴京?慈禧灰溜溜地走了,智清和眾僧又恢復了往日的安寧。

汴京城的老百姓聽聞此事後,紛紛來相國寺感激智清方丈,不過因為拜訪的人太多,方丈乾脆誰都不見。有心人來到大雄寶殿下,看到寫著“古汴名”的牌匾,將這段典故講給後來人,於是便有了今天的故事。

參考資料:

【《“古汴名”的來歷》、《民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