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四十餘載精一技守護千年銀花絲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傳承人,我有責任把這項流傳千年的技藝傳承下去。”道安說。

成都銀花絲以“平填花絲”著稱,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與蜀繡、蜀錦、漆器、竹編並稱為成都非遺“五朵金花”。2008年,成都銀花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今年59歲的道安,高中畢業後進入成都金銀製品廠工作,開始從事銀花絲製作工作,至今已有四十餘載。

一開始,道安以為,看上去精緻亮白的銀花絲,應該有一個文雅的製作環境,可事實上銀花絲製作藝人每天面對的都是焊槍、耐高溫石棉板、銼刀、剪刀、釘錘等工具,他們還需熟練掌握冶金、機械加工、化學試劑調配等技能。

“我跟師父抱怨說根本沒想到這個工藝這麼難,師父告訴我,如果要幹這行,就必須能吃苦。”

不服輸、不怕苦的道安咬牙堅持了下來。

20世紀90年代末,成都金銀製品廠改制,大批老師傅轉崗改行,道安也選擇離開了單位。

但她並沒有放棄這門技藝,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潛心研究銀花絲技藝,學會並掌握了銀花絲製作的全部工序,還將以往很多老師傅們靠經驗完成的工序摸索形成了科學標準的流程。

道安說:“銀花絲製作工序非常複雜,需經歷銀材料提純、拉絲、手工絞合、焊接、洗色等十二道工序。以前在廠裡每個人就負責自己的那一道工序,後來我向不同的老師傅‘取經’,有的老師傅傳授的經驗不準確,失敗率很高,我就反覆實驗,這才掌握了全部工序。”

2008年,在道安的薰陶鼓勵下,女兒王曉璐加入銀花絲的傳承與創新中來。

“80後”設計專業畢業的王小璐,在繼承母親傳統手藝的同時,也希望給銀花絲注入更多的裝飾性與實用性。

“現在我的工作室有12名學徒,我希望能有更多願意學、能吃苦、喜愛銀花絲的年輕人,用他們的新理念加上新技術,將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道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