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百萬清軍,直到1987年,最後一支清軍才退出歷史舞臺

我們知道清朝作為我國的最後一個王朝,延續的時間也有幾百年,但在清末,由於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朽,導致中華民族遭受了近百年的屈辱。而作為守衛國家的軍事力量,上百萬清軍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相當有限。

百萬清軍,直到1987年,最後一支清軍才退出歷史舞臺

那麼,清軍到底是怎樣的一支部隊,近百萬人的清軍最後都去了哪裡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曾經的清軍,為何在1987年還存在,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十七世紀時,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這是清朝的一種獨特的制度形式,它解決了士兵的平時管理和戰時成軍的問題。這種制度使得當時的清朝軍隊具有比較強的動員力和戰鬥力。

但隨著清朝的疆域逐漸擴大,八旗軍的力量就不足以支撐整個國家的軍事需求了。所以清朝吸收漢人依照八旗制度建立了綠營。

百萬清軍,直到1987年,最後一支清軍才退出歷史舞臺

入關後,隨著八旗的特權八旗出現了腐化的現象,綠營成了清朝的主力軍隊。但是綠營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也慢慢開始腐化,戰鬥力大大減弱。等到了清朝末期,清軍為了和農民起義軍戰鬥,開始利用民團和僱傭兵作為戰鬥的主要補充力量。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又發展出來了以大地主階層為主的地方武裝力量。有了湘軍、淮軍、豫軍、川軍、滇軍等地方武裝力量。

而清末時正是依靠這些地方武裝力量才使得清政府能得以延續一些時日,但這些地方武裝力量主導下的洋務運動也還是失敗了。

等清朝滅亡之後,一部分清軍被收編到了新的部隊中,但大多數人還是卸甲歸田,回到家鄉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也有小部分無家可歸的人,則落草為寇,開始幹起了打家劫舍的營生。

總之,大部分清軍都有了新的歸宿,但令人驚奇的是,在1987年時,我們還發現有一支清軍依然保留著清軍的制度,甚至還在每天按部就班的站崗輪崗,這些人就像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樣,“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百萬清軍,直到1987年,最後一支清軍才退出歷史舞臺

而這一部隊就是駐紮在九龍城寨中的清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當時把九龍割讓給了英國。但這個九龍城寨並沒有被劃分出去,依然由清朝管轄。所以,這支部隊就一直在九龍城寨駐紮著,負責維護這一地區的主權和安全。而當清朝滅亡的時候,當時的政局混亂,這一地方被大家遺忘了,沒有人去管理這一地區的軍隊編制的問題。

而這支部隊也沒有被解散,就這樣一直到了1987年,等國家開始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時,才發現還有一支清朝軍隊。大家才開始著手解決這支部隊的問題。當我軍發現這支部隊時,這支部隊還保持著非常嚴肅的軍容軍紀,每天站崗放哨,生活過的非常艱苦,讓人非常動容。而當時我國已經發生新的變化,國家的面貌早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百萬清軍,直到1987年,最後一支清軍才退出歷史舞臺

經過軍隊的協調和幫助,這支舊軍隊被安排回家,開始重新過普通人的生活,而自此之後,曾經多達百萬人的清朝軍隊才算是徹底劃上了句號。關於他們的事蹟也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