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何都七十多歲了,朱元璋還要清算他

明朝的開國六公爵中,李善長位居第一,其次才是徐達、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馮勝、鄧愈。可見在朱元璋的心中,李善長的功勞是最大的,他甚至將其比作西漢的蕭何,“而善長位第一,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何都七十多歲了,朱元璋還要清算他

一、功勞太大

在明朝建立之前,李善長的功勞是越大越好,這樣朱元璋只會更加器重他。但是建國之後呢,一位大臣功勞太大,勢必會引起皇帝的猜疑之心,特別是像朱元璋這樣,猜疑心極重的皇帝。

李善長剛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還是郭子興的手下。不過在李善長的幫助下,朱元璋漸漸在軍中有了聲望,引起郭子興的猜疑。郭子興認為李善長很有本事,就想挖個牆角,可是被對方直言拒絕。

朱元璋很感激李善長對自己的忠心,所以他稱吳王后,就將李善長封為右相國,每次出戰,就讓其負責駐守大本營。朱元璋在內有李善長等智囊、外有徐達等猛將的幫助下,一步步建立起大明偉業。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何都七十多歲了,朱元璋還要清算他

二、朱元璋早有殺心

洪武十三年,明朝丞相胡惟庸,被以謀反罪處死,並誅九族。這件事牽連了很多人,也讓朱元璋找到藉口,開始大肆清算朝臣。然而很奇怪的是,李善長並沒有受到牽連,為什麼說很奇怪呢?

首先胡惟庸是李善長推薦的,胡惟庸謀反,李善長按理要承擔責任。其次李善長的侄子,娶了胡惟庸的侄女,兩人還有姻親關係。最後朱元璋是一個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皇帝,所以說,沒有牽連到李善長,是很不正常的事。

當然,此時沒有殺李善長,並不代表著,他就不想殺李善長。其實朱元璋早就動了殺心,誰讓李善長功勞那麼大呢。可是一來這時候馬皇后還在,朱元璋的戾氣沒那麼重,二來他要留著李善長,來輔佐太子朱標。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何都七十多歲了,朱元璋還要清算他

三、得意忘形

其實李善長的死,與有些功臣的死不一樣。有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李善長是真的自己“作死”。在朱元璋創業成功前,李善長一直安守本分,任勞任怨。可是當權勢增大,他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

首先他非常嫉賢妒能,李飲冰、楊希聖二人只是稍微觸犯了他的權益,李善長就利用自己的權勢,將二人罷免。他還和劉伯溫發生爭執,結果劉伯溫直接辭職回了家。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何都七十多歲了,朱元璋還要清算他

四、時機成熟

朱元璋對於殺不殺李善長,一直還是很猶豫的,畢竟李善長確實有能力,但他恃寵而驕,還與胡惟庸牽扯上關係,這讓朱元璋很為難。如果他安分一點,說不定能在朱元璋去世前,就壽終正寢,可出於他的所作所為,朱元璋實在忍無可忍。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何都七十多歲了,朱元璋還要清算他

丁斌的大概意思就是,當初胡惟庸想謀反,就想拉李善長一起。可是李善長有些害怕就沒有答應,雖然最終他沒有參與謀反,卻有知情不報的嫌疑。其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李善長並不是死在什麼“謀反”上,而是死於他的態度。

當初胡惟庸被處死時,就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與胡惟庸有勾結,不過當時朱元璋直接赦免了他們的罪。然而事後,李善長並未謝恩,還變得越來越傲慢,這才積累了朱元璋心中的怒火,導致了他最後的死亡。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