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關中道的那些刀客!

歷史上的關中刀客,總是給人一種神秘感。只聞其名,未知其誰。他或許是一個農民,一個屠夫,又或許是一個落魄書生,他可能是你生活中遇到的一個不能再普通的人,但是你絕想不到,他是一名刀客。

關中道的那些刀客!

刀客起源於什麼時候,無從查起。根據現有的一些資料來看,絕對不是官方一些資料所說的咸豐年間,最遲也不能晚於鴉片戰爭以前的嘉慶年間。

在當時統治階級和地主權貴的眼中,刀客就是一群地痞無賴,偷雞摸狗,聚眾賭博,為害一方的盜匪。當時就有人作詩:“同州刀客昔無之,今日成群市上嬉。夜間做賊日間賭,大夥橫行官不知”。而在老百姓的印象裡,刀客卻是仗義之輩,刀客敢於反抗當時的政府,抑強扶弱、視死如歸。

關中道的那些刀客!

陝西的刀客主要在關中地區,尤其渭北居多。他們有一定的組織,有頭目,有綽號。他們通常攜帶一種臨潼關山鎮(現屬於西安閻良區)製造的極為鋒利的“關中刀子”,舞起刀來,寒光逼人,只聞刀風,不見人影。

從個體意義上來說,刀客無疑是弱勢群體,大多都是混跡於社會底層的老百姓,但當他們結社重組之後,卻客觀上形成了一個相當暴力、無序性的強勢力量。在民間,刀客會是一個俠義的組織,雖無明確的宗旨和紀律,但共同遵守一句約法:“光棍犯法,自綁自殺”。

關中道的那些刀客!

渭北刀客趙銀娃(刀客頭)手下的陽生(刀客),因做了壞事,趙就對他說:“你知道的,該怎麼辦!”隨即給陽生小刀一把,令其自處,陽生坦然回答:“大哥你要活的,還是要死的?”說著,從自己腿上割下了兩片肉,扔地上餵狗吃。

道光年間,蒲城刀客王改名,其母美貌,同鄉惡霸殺其父奪其母,襁褓中隨母入仇家,10歲知情,便苦練武功,決心報仇。20歲時,他殺了仇人,做了刀客。《蒲城縣誌》說他“膽量過人,臂力出眾,武藝超群。飛簷走壁,如在平地,步履健捷,快若奔馬。”同輩推他為頭領,鋤強扶弱,劫富濟貧,並聚眾駐紮在南井家堡,堅壁深壕,備有火器,以防被捕,官吏無可奈何。當地百姓都受其領導。爭訟者常往說理,他聽雙方陳詞後,以公平斷,片言折獄,雙方皆服。久而久之,井家堡竟成了一方“法庭”。

關中道的那些刀客!

刀客這個群體也很龐雜,綠林大盜、土匪刺客、鏢師遊俠、凡是身上帶刀的,又不是官門中人,都可以叫刀客。所以這個群體中也不都是鋤強扶弱的仗義之輩。

辛亥革命後參加革命的刀客,如著名的嚴飛龍、馬長命、馬正德、楊虎城、李虎臣等人都是俠肝義膽、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有些人還壯烈犧牲。這些都是刀客俠義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而就在辛亥革命之後,大批的刀客從一個秘密的民間組織走向歷史舞臺,並開始迅速分化,直到最後消失。這其中一些人參加了革命,一些人淪為土匪。

關中道的那些刀客!

混跡於臨潼關山鎮一代的刀客劉春成、李垛落、馮爛毛、粘眼老常、李老四等恣意妄為、無惡不作。他們明火執仗、搶劫行兇、拉群眾的牛、綁客商的票、敲詐勒索。刀客再關山趁火打劫的訊息傳到西安後,關山鎮人郭自興奉命返鄉滅匪。他回到關山後,雞毛傳信於各村,動員各村丁壯數百人,大家手持土槍、刀、矛等,兵分兩路從東門和北門進入關山城。當時趕集的人聽說捉匪,紛紛隨隊參戰。一些刀客有恃無恐,竟在街上浪蕩。進北門的一路,迎面碰上粘眼老常,當即刀叉相加,將其刺死。幾乎同時,西門一路將李老四捕獲,綁在西門外槐樹上亂刀戳死。下午又捉住一匪徒,處斬於南門外。當晚,集中精力捉住匪首劉春成,押至東門外處斬。一天之內,四個城門連斬四匪,聲威震天,人們稱之為:“郭自興殺四門”。

關中道的那些刀客!

刀客在反抗清朝封建統治者和惡霸地主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上,與包括回民在內的陝西各族貧苦人民有著一致的利益和相當密切的聯絡。正因如此,雖然一開始刀客就遭到清朝封建統治者的殘酷鎮壓,而且這種鎮壓還越來越殘酷,但由於得的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援,刀客的勢力仍能不斷髮展壯大。最後在同盟會的組織和領導下,參加了陝西辛亥革命,並在反擊清朝封建勢力對革命的反撲中,在鞏固革命成果上,作出了相當的貢獻。因而不論把他描述為鎮壓回民起義的幫兇,或說成是漢唐遊俠,豪傑再現,都是不恰當的,與歷史事實不符的。

如今,刀客早已在關中道上銷聲匿跡,不復存在。但他們的故事還在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