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故事發生在《列女傳》中,相傳有位美麗的女子在14歲的時候許配人家,日子過得也頗為有滋味,婚後生有一兒一女,照理來說,這應該是兒女雙全,享受天倫之樂的好命,可是好景不長,在女子17歲的時候,她的丈夫不幸病逝了,從此以後她開始了漫長的守寡生活。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那時候孩子還小,女子與孩子相依為命,將生活繼續下去,平日裡繁忙到也沒時間想其他的,只是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孤單和寂寞便會襲上心頭,為了打發時間,女子各種勞作,雖然辛苦,倒是一方面打發了日子,另一方面還強健了身體。後來不幸又發生了在女子的兒子身上,他意外身亡,一邊是傷心難過,一邊是日子更加難熬,此刻,女兒又適逢成婚年齡,在把女兒送上花轎以後,這位貞潔烈女便開始了全身心的成為一個“好女人”了,最後為自己爭取了一塊貞節牌坊。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貞潔牌坊是什麼呢?它就是一座石門樓子,用來表彰像故事中的女子一樣的,從一而終或者為愛殉情的女人,這個牌坊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古代女子的讚頌,可實質上它是一座監獄,長年囚困著寡婦們孤單的靈魂,耽誤了青春,也更辜負了生命。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社會,大眾對於女人的定義大概就是生孩子的工具,所以這個工具不需要具備多麼深厚的才華,更不需要懂得多麼高深的人情事故,她們只要懂得忠誠就好了,可是,也就是因為這種要求,女人一旦成為寡婦,日子就相當難熬了,她們不能再遊走於庭前門市,不能在和其他男子有任何接觸,就算是男人,也會避之唯恐不及,很怕招惹麻煩。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繼續說故事中的女子,後來不幸又發生在了她的女兒身上,這也許是古代的一種常規模式,夫妻白頭的太少,更多的是勞燕分飛,陰陽相隔,她的女兒有一天實在堅持不住這種守寡的煎熬了,就去向母親求經,到底是什麼信念能讓母親一輩子心甘情願的走過來呢?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這一天母親沒有說話,她在女兒的臉上看到了自己從前的樣子,於是她拿起一個裝滿黃豆的大框,隨後把黃豆倒在地上,然後一顆顆的把黃豆撿起來裝進框裡。她意味深長的做著這一切,她知道她的女兒也將面臨同樣痛苦的折磨,而這一切,在她眼裡,是沒法改變的。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古代封建統治下,女子都被冠以“小腳美”,這種從身體到靈魂都限制自由的方式,也詮釋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輕視,女人在社會的各個層次都是比較低下的,小的時候聽從父親,嫁人後聽從丈夫,老了以後聽從兒子,這是一種封建制度,從內到外,剝奪著女性之於感情以及生活的自由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以《列女傳》中的女子為例,她大概又會成為後世寡婦們的榜樣,但凡有某個女子不願意將這種守寡進行到底的時候,官府或者民眾就會把故事裡的女子搬出來,去毒害一批又一批的青春女子,從而達到大眾對忠誠的信服和憧憬。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她17歲失去丈夫,幾十年後立貞節牌坊,無數個夜晚是怎樣安度的

在《列女傳》作為三從四德一樣的典範流傳給後人的過程中,一定有過掙扎的人,但是掙扎的下場通常都不會太好的,有貞潔牌坊,就會有不入鄉里,總之,那些為了自己的感情自由,衝破古代道德底線的女子終究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守寡守的是寂寞,守的也是尊嚴和臉面,還有一種生存下去的希望,如果反抗,只怕日子更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