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以前過年走親戚, 富人都是帶上此物, 如今再拿此物卻非常丟臉

春節作為中國四大傳統(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節日之一,其重要性不置可否,說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也毫不為過。

以前過年走親戚, 富人都是帶上此物, 如今再拿此物卻非常丟臉

春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的起源沒有一個定論。據相關文獻記載,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三皇五帝之一)繼天子位,帶領部下,祭拜天地。自此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春節由此而來。

以前過年走親戚, 富人都是帶上此物, 如今再拿此物卻非常丟臉

在春節期間,中國各民族幾乎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內容多樣,形式多彩,各有特色。時至今日,“走親戚”已成為春節最為重要的活動,從大年初二開始,直至半月後的元宵節都是走親戚的時間。有兩句俗話說得好:“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

以前過年走親戚, 富人都是帶上此物, 如今再拿此物卻非常丟臉

說到走親戚,就一定要備上禮物,春節至今4000多年的歷史,每個時代禮品肯定都是不一樣的,不說更早期的時候,單說近代,禮物的變化也是異常之大。20世紀中期,禮品主要就是饅頭、包子、糕點、雞蛋、等。到了80年代,又以罐頭、白糖、美酒、蜂蜜等為主。90年代很大一部分人還會送奶粉,21世紀時,文人開始鮮花、書籍等。

以前過年走親戚, 富人都是帶上此物, 如今再拿此物卻非常丟臉

以前走親戚都是以步行為主,家庭條件好點的,會用小推車推著孩子。距離近一點的還好,距離太遠,基本上都是一天的行程。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在都是把車當做代步工具。80年代前的人,走親戚的人,手裡清一色地是個紅色印花包袱,裡面裝著的一個用竹子或蘆葦編織的細篾笸籮,並有一句俗語流傳甚廣。“籠籠來,籠籠去,離了籠籠斷了氣。”如果不拿“籠籠”,就說明你不重視這家親戚,會讓“東道主”非常不高興。

以前過年走親戚, 富人都是帶上此物, 如今再拿此物卻非常丟臉

但是當時的社會比較貧窮,很多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差,笸籮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笸籮是隻有富人才能置辦的起的,如果從大街上看到拿著笸籮走親戚的人,那麼此人絕對非常富有。家境貧寒的只能等富人不用笸籮時,低聲下氣的去借。借不到的就只能用挎包或者別的容器代替。這種習俗一直持續到90年代,90年代之後用笸籮的人基本上都是農村條件不好的了。

以前過年走親戚, 富人都是帶上此物, 如今再拿此物卻非常丟臉

現如今,人們走親戚沒有幾個還會從自己家裡帶容器,基本都是到超市直接買好。如果現在走親戚,還拿著笸籮,肯定會覺得非常丟臉,因為笸籮的面相著實不算美觀。以前富人引以為傲的物品,如今已被大多數人棄之如糟糠。即便是農村,也很難再找到笸籮了。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估計很多都沒聽過笸籮一詞了。笸籮作為舊時代的產物,雖然已經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但它畢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你的老家還有笸籮嗎?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