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戰神白起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逼”死的?罪有應得還是死非其罪?

我是黑鏡,今天告訴你,戰神白起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逼”死的?

戰神白起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逼”死的?罪有應得還是死非其罪?

大將白起

秦國大將白起,在長平大戰中把趙國打趴了,緊接著又準備攻打趙國都城邯鄲。

趙國上下膽戰心驚,於是派謀士重金賄賂了當時的秦國宰相范雎,范雎生怕白起的功勞蓋過了自己,就以秦軍常年征戰將士疲憊為由,請秦昭王休兵,並接受了韓國和趙國割地求和的請求。

這件事讓白起和范雎結下了樑子。

戰神白起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逼”死的?罪有應得還是死非其罪?

秦國宰相范雎

幾個月的休養以後,秦國再次出兵,目標還是趙國首都邯鄲。白起這時候臥病不起,於是秦昭王就派五大夫王陵帶兵攻趙。

王陵帶兵討伐邯鄲,卻屢戰屢敗,甚至直接損失了五名校尉,相當於五個軍長以上的大將了,這對於當時的秦軍簡直是恥辱。

戰神白起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逼”死的?罪有應得還是死非其罪?

秦昭王於是等白起病好了之後就去請他出兵,只要這臺國寶級的戰爭機器一發動,就一定能橫掃千軍。

但白起冷靜地分析了邯鄲的局勢之後,認為現在已經跟長平大戰剛結束時很不一樣,不是攻打邯鄲的時候。邯鄲是趙國的首都,防守嚴密,而且作為國家的象徵,趙國上下必然會拼死保衛。其次是經過長平之戰,其他五國對的野心有了清醒的認識,各國都會支援趙國,這樣秦趙戰爭就會演變為秦國和其他多個國家的戰爭。另外,常年征戰,秦軍陣亡過半,國力無以為繼;最後,邯鄲離秦國隔著黃河、太行山,沒有外援和群眾基礎的前提下,遠征風險太大。

所以,如果攻打邯鄲,秦軍會遭遇頑強抵抗,甚至腹背受敵,他無法接受一場經過嚴密論證後註定失敗的戰爭,於是他拒絕了秦昭王的提議。

戰神白起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逼”死的?罪有應得還是死非其罪?

但這就直接證明了秦昭王戰略決策的失敗,秦昭王無論如何是不會接受的。

為了能說服白起,秦昭王甚至親自來請他,結果白起竟然當面拒絕了秦昭王,這讓堂堂一國之君更加沒面子。

但秦昭王並沒有放棄,又派了宰相范雎來說服他,那時候秦昭王根本不知道範雎和白起不和,白起看到范雎來了更加堅決地拒絕了。隨後白起乾脆又稱病,準備退休了。

秦昭王沒辦法,就派了長平大戰的前期總司令王齕去代替王陵,結果戰局跟白起的預料分毫不差。秦軍腹背受敵,慘敗而歸。

白起的英明證明了秦昭王的愚蠢,而作為秦國的最高統治者,秦昭王是不應該愚蠢的。這時候如果白起還能向秦昭王表達一下忠心,不要火上澆油,以秦昭王的氣度是有可能繼續重用白起的。也不至於招致後面的殺身之禍。

但白起向來自負,還沾沾自喜地說:看吧,不聽我人言,吃虧在眼前(“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

聽到這話,秦昭王怒了,你白起再厲害也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現在秦軍慘敗你卻幸災樂禍。

於是秦昭王也不跟白起磨嘰了,下了嚴令讓白起馬上帶兵出征。結果白起牛逼大了,還是拒絕了秦昭王的命令,哪怕秦昭王又一次讓范雎去請,白起依然不給面。

到這裡,秦昭王已經被逼得失去了耐心,一氣之下把白起貶為最最普通計程車兵;與此同時,秦軍這時候節節敗退,不斷遭遇慘敗的秦昭王把所有怨恨都算在了白起頭上。逼白起,馬上離開咸陽去軍營報到。

以白起的脾氣,一路上免不了對秦昭王再次嘲諷,秦昭王怒不可遏,跟大臣們說,白起在路上還敢叨逼叨(“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這時候宰相范雎看出秦昭王對白起的殺心,卻裝作默不作聲更不勸阻,於是秦昭王派出使者給白起送了一把劍,讓他自刎。

已經病得枯瘦如柴的白起,舉起寶劍仰天長嘆:我犯了什麼罪啊(“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臨死前白起在腦海中回顧自己的一生,眼前浮現出來長平大戰那數十萬被坑殺的俘虜,白起醒悟了:長平大戰,我殺了幾十萬趙國的俘虜,想想確實該死。(“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白起終於為自己的死找到了理由,那個理由不是愧對秦國或者秦昭王,而是愧對那些在長平被坑殺的幾十萬手無寸鐵的俘虜。

這部分資料主要參考司馬遷的《史記》,看來他的價值觀也非常明顯了:泯滅人性的人再牛逼都無法獲得原諒,更無法面對自己良心的拷問。

戰神白起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逼”死的?罪有應得還是死非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