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魯肅《三國演義》及影視和戲劇舞臺上被抹黑的人,實在是冤

《三國演義》中人物或事件與史書記載是有差異的,再到影視和戲劇舞臺上,有些人物的形象又會發生一變化。這中間,最不走運的要數魯肅了,他在“東吳四英傑”中排名僅次於周瑜。周瑜死後,魯肅一直掌握著兵權,使得孫權政權獲得相對穩定的局面。這樣的一位傑出人物,卻被抹黑成了老好無用之人,實在是冤。

魯肅《三國演義》及影視和戲劇舞臺上被抹黑的人,實在是冤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同時一直用心全力為維護孫劉聯盟而作不懈的努力。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魯肅《三國演義》及影視和戲劇舞臺上被抹黑的人,實在是冤

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ニ十ニ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魯肅《三國演義》及影視和戲劇舞臺上被抹黑的人,實在是冤

三國戲大多數取材於《三國演義》,所以和史書上的差異就越來越大,有些人物的形象也就產生了變化。最典型的就是魯肅了,他本是個有膽有略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東吳算得上是一根擎天柱人物。在赤壁之戰的戲裡,魯肅則成了一個忠厚有餘的老好人,搞得裡外不是個東西。這與歷史上的功臣是相差太大了。在《群英會》、《單刀會》,他一身的文官打扮,毫無英氣可言。在《群英會》裡他在周瑜和諸葛亮之間起一個和事佬的角色,人物性格的稜角蕩然不存。

魯肅《三國演義》及影視和戲劇舞臺上被抹黑的人,實在是冤

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在《草船借箭》一節裡,看到諸葛亮在周瑜面前立下軍今狀,三天造不出十萬支箭就要軍法從事,心裡非常著急。再看請葛亮若無其事地飲酒消遭更加焦急,於是前來催促,用他的話說就是“一日也不慌,二日也不忙,到了三日也不用我國工匠”,這不是自找死路嗎?把個諸葛亮襯托如神一般。到了船上,還把魯蕭繼續加黑了一把,“魯子敬在舟中渾身抖”,唱得是微妙微肖,這歪曲了的形象讓人不得不信,這就是藝術的作用。

魯肅《三國演義》及影視和戲劇舞臺上被抹黑的人,實在是冤

其實,魯肅是個識大體顧大局的人,他是集政治軍事謀略於一身的人中豪傑,最早預見三國鼎立之人。他作為東吳的四英將之一,和周瑜、呂蒙、陸遜相比,魯肅一點也不遜色。歷史上的魯肅,絕對不是那個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懦夫,而是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人物。歷史與藝術之間,在人為的偏見中,有時往往會讓你“不識廬山真面目”。冤枉了,我們的好同志魯肅。(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