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都說劉禪昏庸,那麼諸葛亮去世後,為何沒人出來奪取劉禪的皇位

劉禪是權力遊戲的高階玩家。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以純熟的手法一步步將權力穩穩當當地收歸了自己,並一直將權力牢牢抓在手中,直到亡國。

平穩過渡,重用且限制蔣琬

都說劉禪昏庸,那麼諸葛亮去世後,為何沒人出來奪取劉禪的皇位

諸葛亮時期,“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諸葛亮的丞相府成了事實上的最高權力機構。

因此,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前,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為可能到來的平穩過度做了安排。

一方面,諸葛亮秘奏後主:如果我有意外,蔣琬可以接替我。

另一方面,諸葛亮出征前,以蔣琬為留府長史。也就是讓蔣琬留在丞相府處理政務,大事還是要由諸葛亮裁決,但一般事務蔣琬都可以處置。

因此,當諸葛亮去世時,蔣琬仍在丞相府主持工作,丞相府仍能保持運轉,過度比較平穩。

為了保持平穩過度,劉禪自然要繼續蔣琬接替諸葛亮。

於是,劉禪讓蔣琬擔任尚書令,“總統國事”。

尚書令,地位不高,在三公之下。東漢時,天子為加強皇權,“政歸臺閣”,尚書令成為僅對天子負責的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

所以,劉備去世前,讓尚書令李嚴與諸葛亮一起輔政。只不過,在諸葛亮的安排下,長期駐紮在外地的李嚴根本難以獲得實際權力。

如今,讓蔣琬以尚書令的身份“總統國事”,算是迴歸到東漢“政歸臺閣”的局面吧!

然而,蔣琬這個“總統國事”是打了折扣的,與當初諸葛亮不可同日而語。

在讓蔣琬擔任尚書令,“總統國事”前,劉禪先做了另一個動作:升左將軍、國舅吳懿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

假節督漢中,意義非凡。

劉備時期,劉備自己掌大軍於成都,以魏延率領不多的兵力在漢中防禦。

諸葛亮時期,銳意北伐,國防體系為“靠前部署”,大軍駐屯於漢中。這一局面,直到蔣琬執政後期才改變(大軍退駐涪,王平率3萬人駐紮漢中)。

因此,車騎將軍吳懿假節督漢中,事實上就掌握了大部分軍隊的統率權。

都說劉禪昏庸,那麼諸葛亮去世後,為何沒人出來奪取劉禪的皇位

隨即,劉禪又做了另外一個舉動:升蔣琬為大將軍,錄尚書事。蔣琬此前的尚書令之職,由費禕接替。

如此,蜀漢朝廷的權力格局為:蔣琬為大將軍,“總統國事”,但大量軍隊由吳懿統領,而尚書令費禕則處理大部分政務。

蔣琬、費禕、吳懿,彼此間有上下之分,但仍互為掣肘。

只不過,當時蜀漢群臣都比較團結,彼此各司其職,沒有出現明顯的爭鬥。

但是,諸葛亮這樣大權在握的人物,從此不再有了。

明升暗降,奪回權力

237年,吳懿去世,平衡的局面一度被打破。

劉禪旋即開始第二波操作。

劉禪升蔣琬為大司馬,讓他開府治事。

看起來,蔣琬距離諸葛亮似乎只有一步之遙。

然而,劉禪同時又下達了一份不容拒絕的詔書:魏國大興土木,對遼東用兵,民怨載道,可能會出大問題,蔣琬立刻進駐漢中,準備待機北伐!

蔣琬去了漢中。

看起來,蔣琬是掌控了漢中的軍隊,但蔣琬畢竟在軍隊中沒有根基,雖在漢中領軍,卻缺乏足夠掌握力。

另一方面,由於蔣琬遠赴漢中,雖錄尚書事,但更多的政務已經由尚書令費禕所處置了。

由一件事情,可以看出蔣琬當時地位的尷尬。

都說劉禪昏庸,那麼諸葛亮去世後,為何沒人出來奪取劉禪的皇位

蔣琬認為諸葛亮北伐屢屢無功,是因為每次翻越秦嶺,補給運輸困難。因此,蔣琬決心改走水路,沿沔水下上庸等地,再攻襄陽等地。

朝廷認為不靠譜,便讓費禕、姜維前去勸阻。

蔣琬被迫放棄其想法,並上奏天子,改變軍事路線:我與費禕商議過了,還是出兵西北!以姜維為涼州刺史,先攻西北,我退駐到涪,為後路。

蔣琬退到涪的第二個月,費禕成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大司馬,總管武事;大將軍,統全國的軍隊。大司馬位在大將軍之上,但毫無疑問,已受大將軍分權。“禕當國功名,可比蔣琬”。兩人在各方面都已非常接近。

可以說,到此時,蔣琬雖“總統國事”,但劉禪已經能夠透過費禕、姜維限制蔣琬,並決定大政了。

當然,還是要強調:當時蜀漢領導層基本上保持了團結,彼此主要以商議方式展開合作,沒有發生過分的明爭暗鬥。

琬卒,禪乃自攝國事。——裴注《三國志。後主傳》引《魏略》。

蔣琬去世後,連名義上的“總統國事”之人都沒有了。

微妙的平衡

蔣琬去世後,大將軍費禕成為群臣之首。

都說劉禪昏庸,那麼諸葛亮去世後,為何沒人出來奪取劉禪的皇位

次年,劉禪以姜維為衛將軍,錄尚書事。

費禕權位在姜維之上,可以限制姜維,尤其限制姜維的北伐規模。

但同時,費禕的地位、影響力,不要說與當年諸葛亮不可同日而語,就跟當初的蔣琬都差距明顯。

儘管費禕一心想要做丞相,甚至不惜在“望氣者言”的影響下北屯漢壽,但他始終無法“再進一步”,甚至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才獲得開府的權力。

費禕任內,董允、陳祗等人在政治上也同時受到重用,姜維在軍事上的影響力也隨著幾次北伐的進行而逐漸提高。

總之,費禕時期,無論是名義上還是事實上,蜀漢朝堂已不再有強臣攝政了。

當然,當時蜀漢重臣的影響力仍然很大,足以限制劉禪。

比如,侍中董允,仍然能以近乎長者的語氣勸諫劉禪,並壓制劉禪寵幸的黃皓,使黃皓始終不能參與朝政。

此時,重臣不能“大權獨攬”,但天子受到重臣的影響也不能肆意妄為,彼此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皇權獨攬

費禕去世後,姜維督內外軍事,也是唯一一位“錄尚書事”的重臣。

都說劉禪昏庸,那麼諸葛亮去世後,為何沒人出來奪取劉禪的皇位

然而,姜維的實際權力比之費禕,又更下一層了。

姜維是魏國降將,又常年在外作戰,在朝中沒有人脈、根基。

因此,姜維的“錄尚書事”形同虛設,其在朝的權力反不如陳祗。

陳祗個人威望、實力又遠不如蔣琬、費禕,因此,他對內聯合黃皓,對外支援姜維,透過獲得各方面支援,維繫地位。

黃皓由此參與政事,並一步步掌握朝政。

由此,姜維在軍隊的權力也受到了極大限制!

段谷之役時,姜維約漢中都督胡濟,分路進攻。胡濟失期不至,姜維大敗。

失期不至,軍法當斬!

然而,戰後,姜維降級,胡濟卻被提拔為右驃騎將軍!

顯然,姜維這個都督內外軍事,“錄尚書事”的大將軍,連基本的軍事執法權都沒有!

到蜀漢後期,尚書令們實際上被架空,沒有實際權力,黃皓弄權,而姜維也屢屢受到彈劾,自身難保。

此後的事情,表明了當時蜀漢“誰說了算”。

黃皓與諸葛瞻等文臣聯合,企圖讓閻宇取代姜維,劉禪駁回。

隨即,姜維又直諫後主:殺黃皓!

劉禪一言挑明:黃皓不過是幫我跑腿的,何必為難他?

姜維是聰明人,聽完這話,不再多嘴,直接遠避沓中了。

由此可見:劉禪已經牢牢掌控了一切局勢!一切都是他說了算!

有掌權之能,無治國之才

劉禪有奪回權力,掌握權力的本事,卻到底還是缺乏治國的能力。

都說劉禪昏庸,那麼諸葛亮去世後,為何沒人出來奪取劉禪的皇位

以黃皓為武器,劉禪壓制了群臣,掌握了朝政。

然而,缺乏賢臣輔政,“朝無正言,民有菜色”,蜀漢的治理逐漸走向失敗!

最後,蜀漢的滅亡,也正是源自劉禪的大權獨攬。

魏國發起滅蜀之戰前,姜維已經察覺不對,建議:廖化進駐陰平橋頭,控制姜維軍與漢中的通道;張翼進駐陽安關,鞏固漢中防禦!

然而,在黃皓的建議下,劉禪沒有做出相關部署。

結果,鍾會進軍漢中時,攻漢、樂兩城不下,正是因為陽安關守將出了問題,鍾會才奪取漢中。

其後,鄧艾偷渡陰平,蜀漢群臣商議時,又是劉禪“乾綱獨斷”,採納譙周的意見,投降!

到最後,劉禪還是隻能去做安樂公了。

在權力控制方面,劉禪是一把好手。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在基本維持穩定的情況下,一步步奪回了權力,其中確有過人之處。

然而,劉禪也確實沒有治國的才能。

在他奪回權力後,蜀漢的執政水平與賢臣輔政時期差距明顯,並最終亡國。

劉禪是不是庸主?尚可一論。

然而,劉禪,絕不是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