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皇帝問兩丞相問題,誰都答不出,一個被遭白眼,一個卻被皇帝稱讚

開文啟言: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有一天,當你的領導向你詢問起你的分內之事,而你因為疏忽遲遲給不出答案時,你會怎樣?等著被領導批評?還是會有別的解決之道?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看看古人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皇帝問兩丞相問題,誰都答不出,一個被遭白眼,一個卻被皇帝稱讚

秦朝末年天下紛爭,經過激烈的爭奪後,劉邦最終勝出併成立了大漢王朝,是為漢高祖。高祖劉邦去世後,呂雉掌握朝政,呂雉去世後,以陳平、周勃、灌嬰等一幫創業元老對呂氏一族展開了政治和軍事上的屠殺,最終,天下又重新成為了劉氏的天下。

剪滅呂氏之後,面對天下無主,諸劉相爭的局面,陳平、周勃等人把目光投向了遠在代國的劉恆,並派人恭迎劉恆從代地前往長安繼位稱帝。

公元前180年,劉恆登基,是為漢文帝,封周勃和陳平為左右丞相,從此開啟了中國的第一個盛世 —— 文景之治。

皇帝問兩丞相問題,誰都答不出,一個被遭白眼,一個卻被皇帝稱讚

劉恆剛剛成為皇帝后,感念於百姓疾苦,無時無刻不懷揣憂慮惶恐之心,為了能讓天下百姓最快的過上好日子,常常夜以繼日的勵精圖治,為了搞清楚國計民生,他問了周勃兩個問題,周勃都無法答出,接著問陳平,陳平依舊無法答出,但是陳平卻給了漢文帝另一個答案:

居傾之,孝文皇帝即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又問:“天下一歲錢轂(gu,三聲)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皇帝問兩丞相問題,誰都答不出,一個被遭白眼,一個卻被皇帝稱讚

這段話的意思是漢文帝問右丞相周勃,現在一年內判斷官司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說不知道;又問一年錢糧之出有多少?周波還是回答不知道,因為對工作的疏忽,使得周勃慚愧從而汗水溼透了衣背。

這是周勃的回答,皇帝即使不動聲色,內心也肯定會很不高興,我們再來看看陳平的回答:

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轂,責治粟內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弩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振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史記 · 陳丞相世家》

皇帝問兩丞相問題,誰都答不出,一個被遭白眼,一個卻被皇帝稱讚

孝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答道,這些都有專門管理的人,陛下如果問決獄之事,可以找廷尉;如果問錢糧方面,可以找治粟內史。孝文帝問到,那你的職責是什麼?陳平說:”替陛下管理百官!

陛下不了解我的能力,讓我做宰相。宰相的作用,對上輔佐天子調理陰陽,順應四時,對下關注萬物生長;對外安定四夷諸侯;對內親和百姓,使得卿士大夫能夠各盡其責。“孝文帝連連稱讚。

皇帝問兩丞相問題,誰都答不出,一個被遭白眼,一個卻被皇帝稱讚

這是陳平的回答,高明嗎?高明,正確嗎?正確,但有失全面。細想,丞相既然是管理百官,那他如果不知官司案件,不知錢糧多少,又管的哪門子官?又從何管理?這分明就是轉移概念,為自己的失職推卸而已。

既然如此,孝文帝為何還會連連稱讚呢?一、可能是一時被陳平的轉移概念而矇蔽,腦子沒有轉過這個彎來;二、可能是讚賞於陳平的機制應答,見他回答的滴水不漏,而心生讚許。

皇帝問兩丞相問題,誰都答不出,一個被遭白眼,一個卻被皇帝稱讚

周勃和陳平同樣答不出漢文帝回答的問題,但是卻有兩種不同的回答方法,以致一個汗溼衣背,一個得到皇帝的連連稱讚,這就是語言回答的智慧。

陳平的這種語言智慧也可以被我們借鑑到現實的工作當中,當被領導的問題難住的時候,不妨把概念轉移和升級一下,相信不僅不會被領導責罵,反而還會得到領導的進一步賞識,從而有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所以工作和生活當中,我們不能學周勃,而應該學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