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備課札記|《陳情表》賞析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到這裡啦,如果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寫在我們評論區裡。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扒一扒最近的熱播劇,小編個人見解,如有錯誤,歡迎指出哦。

陳情表:上給皇帝陳述自己情況的奏章。作者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晉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彭山縣東)人,三國時在蜀漢任尚書郎。魏滅蜀後,晉代魏,晉武帝徵召他為太子洗馬,他向武帝上表陳情,以奉養祖母為理由,不肯應徵。祖母死後,他才出任晉朝的尚書郎,漢中太守。後被免官,死於家中。

第一段,表文落墨,就痛陳悲慘遭遇和悽苦家境。訴說自己自小多災多難,命途多舛,生下來剛六個月,慈父就去世了,四歲那年,舅父逼迫母親改嫁,剝奪了他守節的指向,寥寥數語,概括了自己自幼而孤,早失母愛的悽苦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祖母劉氏“愍臣孤弱,躬親撫養”。由於“既無叔伯,又鮮兄弟”,因此祖孫兩人相依為命。現在,祖母劉氏疾病纏身,臥床不起,“臣侍湯藥,未嘗廢離”,照顧好祖母是臣義不容辭的任務。文章第一段用事實傾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經歷,字字哀痛,聲聲落淚。

第二段,表文贅述辭謝拜官的境況和進退兩難的心情。為了使皇上不致對臣的“辭不赴命”、“辭不就職”產生誤會,一方面說在照顧祖母這方面,確有特殊困難;另一方面,以退為進,久頌皇恩浩蕩,以表明臣下深明皇上寵幸的恩德。察臣、舉臣、拜臣、除臣等詞句,表達對皇上的無限感激之情,並訴說自己是微賤之人,能夠得到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恩賜,“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在一番歌功頌德之後,又迴轉筆鋒,述說自己的難處並未得到皇上的體諒,朝廷詔召,地方官上門催逼,“責臣”、“催臣”、“急於星火”等詞句,點染了十萬火急的形勢。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迴婉曲,寫自己未敢違反君命,確有“欲奉詔賓士”之志,但是無奈,祖母劉氏病情日益嚴重,自己則要照顧祖母,皇上又不許“苟徇私情”,向官府申訴,沒有得到批准。在上詔下逼的情況下,心情矛盾,處境尷尬,進退兩難,狼狽不堪。是奉詔進京擔任官職,還是在家贍養老母?這真是個問題。

第三段,李密在敘之以事,動之以情以後,進一步曉之以理。表文扣住晉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頌揚,然後把自己擺了進去,陳說應該得到皇上的憐憫,實現自己孝順祖母的心願。但據此來尋求皇上施恩免召,這顯然是不夠的。於是,又以個人經歷、遭遇,從兩方面訴說效從朝廷的心志。其一是為了消除皇上對他“矜名節”,忠於前朝的懷疑,追述少時就已任職偽朝,本來就是謀求官職顯達的,並沒有誇耀自己的名聲、節操之意。其二是為了表白自己確有奉詔之意,自述自己為亡國賤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顯達升官,確是感激不盡,哪還敢猶豫遲疑,另有他求。這樣晉武帝最放心不下的疑慮就消除了。但表文並沒有借勢之下,而是重又敘寫祖母劉氏“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抒發“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天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自己必須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孝順衷情。這些出自肺腑的話語,寫得纏綿悱惻,情深意重,感人至深。

為了進一步說明自己沒有奉詔的原因,只是要盡孝心,是正常的。那麼,這忠孝兩者之間的矛盾又有何解決方法呢?李密認為,解決的方法是有的。李密從年齡上說,他現在44歲,正當盛年,而祖母已是九十六歲高齡了,“盡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況且鳥類尚有反哺之情,然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的要求。最後幾乎是對天盟誓,連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請來作為“臣之辛苦”的證人了。表文終了,李密卻是到了掏出心肝,瀝血陳情的境地,決心要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來報答皇恩。

整篇文章,李密於事於情於理都寫得娓娓動人,晉武帝雖然殘虐,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後忠的深情摯意所打動,讓他歎為觀止,霽怒為憐,他看了表彰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

在文學史上,臣屬給皇帝奏議,以情真意切,傾訴肺腑感人的,常把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並提,以獲得“高難度”的險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則把李斯的《諫逐客書》和李密的《陳情表》同論。

兩人的境遇都是險危的。李斯是一個遭受放逐的客卿,觸犯秦王,隨時可能人頭落地,李密是蜀國舊臣,惹惱晉帝,隨時可能人頭落地,株連九族。

李斯的“書”是曉之以理的,他抓住一個政治制高點,完全撇開自己,處處為秦王“跨海內,制諸侯,一統天下”計議,因而雖批逆鱗卻功成計合。秦王不但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

李密的“表”是動之以情的,他抓住一個道德制高點——“孝道”,完全擺進自己,而晉武帝是以標榜“以孝道治天下”自居的,他完全撇開公事,訴說自己艱難的處境,以及祖孫相依為命的親情,反而使皇上同情。因而在雖違聖命,在上詔下逼的危險狀況下,訴說衷情,不但不受誅戮,反而得到皇上懷柔,得到賜二婢,服侍祖母的險恩。

當然,魏晉之間,屢興大獄,作為舊朝遺民的李密,對當時的政治漩渦不免有所顧忌,所以一般學者認為供奉祖母雖是實況,也是推脫藉口,但妙在不露痕跡,利用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懇訴自己必須盡孝祖母不能赴詔之情。

李密的《陳情表》,不事雕琢,但感情真摯樸實,所陳之情,發自內心,出自肺腑,動人心魄。鋪敘委婉曲折,抒情誠摯深沉,敘事具體感人。兼之行文,簡練暢達,因而歷久不衰,光彩照人。以致後人說:讀李密《陳情表》,其不為淚下者,其人“不孝”。

《陳情表》的寫作多用四字句,雜以參差句,語言練達,朗朗上口。由於此文的問世,為後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備課札記|《陳情表》賞析

備課札記|《陳情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