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各地農民造反,楊廣熟視無睹,為何楊玄感起兵他就撤軍?

各地農民造反,楊廣熟視無睹,為何楊玄感起兵他就撤軍?

在大業七年(611)備戰階段,自稱“長白山前知世郎”的山東農民王薄,帶領眾多忍無可忍的農民,唱著《無向遼東浪死歌》,揭開了農民起義的大幕。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各地的反叛勢力一夜之間就遍地開花,其中勢力較大的幾股有:劉霸道、孫安祖、高士達、張金稱、郝孝德以及後來大名鼎鼎的竇建德。

各地農民造反,楊廣熟視無睹,為何楊玄感起兵他就撤軍?

大業九年四月,楊廣親率大軍度過遼水,這次楊廣抱著必勝的心理,派出四路大軍,陸地三路,海上一路,目標直指平壤。正在戰事膠著之時忽然傳來了禮部尚書楊玄感叛亂的訊息,而與楊玄感交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嚇得叛逃高句麗。

氣急敗壞的楊廣下令全軍撤退,給敵人留下了堆積如山的軍械與糧草。那麼為何各地農民紛紛造反楊廣熟視無睹,而楊玄感一造反楊廣就馬上撤軍呢?

我覺得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楊廣擔心後路被切斷。

各地農民造反,楊廣熟視無睹,為何楊玄感起兵他就撤軍?

二徵高句麗,楊廣派他在黎陽督運軍需,他認為機會到來,便召集運糧民夫與船伕八千餘人,以“主上無得,起兵以救萬民”的口號起兵造反,人數迅速發展到十萬人。

此時楊廣擔心,如果楊玄感從黎陽發兵北上,封鎖遼西走廊,那麼唯一的歸途就被切斷,如果高句麗從背後發起攻擊的話,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楊廣抓緊時間,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撤軍,搶佔遼西走廊。這與李密給楊玄感出的上策如出一轍。李密能想到,楊廣當然也想得到。而楊玄感雖然敢造反,卻沒敢依李密的上策行事,錯過了成大事的好機會。

第二、楊廣相信貴族的號召力,不相信泥腿子能成事。

各地農民造反,楊廣熟視無睹,為何楊玄感起兵他就撤軍?

古代社會,歷來是門閥政治,國家政權始終在各世族大家之間徘徊。所以只有各大門閥、貴族才有玩政治的資格。然而,楊家就是具備這種資格的重量級人物,楊玄感振臂一呼,對隋帝國統治基礎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楊廣非常緊張,馬上撤軍。

第三、前期改革過激,使很多貴族對楊廣不滿,紛紛加入楊玄感反叛集團。

各地農民造反,楊廣熟視無睹,為何楊玄感起兵他就撤軍?

在北周到隋再到初唐這一時期,是關隴集團的天下,國家政權都是這一集團把持,當時北周與隋初賜封的“上柱國”是非常炫耀的名號。李密對天下英雄嗤之以鼻,唯獨對楊玄感與李淵另眼相看,就是因為他們三人都是“上柱國”之後。隋末農民起義,他們經常以這個名義招納義軍,人們一聽馬上肅然起敬,可謂無往而不利。

各地農民造反,楊廣熟視無睹,為何楊玄感起兵他就撤軍?

綜上所述,楊廣不得不放棄征討高句麗的戰爭,轉頭回來先收拾楊玄感。無奈,楊玄感太不爭氣,很快就失敗了,但楊玄感這一起兵行為促進了各處農民起義的蓬勃發展,極大推進了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