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男人的"老二"哲學

中國社會一種奇特的現象:

能當好

“老大”的,往往是那些甘當“老二”、會當“老二”的人。

中國男人的"老二"哲學

孔子的哲學,不就是一種活生生的

“老二”哲學嗎?孔子用自己的政治理想給中國人設計了一種“老二”型社會:人人禮讓,個個知趣,不為福始,不為禍先。孔子是萬世先師,他的哲學,就是中國男人的哲學。於是,許多中國男人都成為“老二”哲學的忠實信徒,不當“老大”,甘當“老二”。臣子面對皇帝,要甘當“老二”,“老大”再不行,也要忠於他;君子面對小人,也要甘當“老二”,任他再張狂,自己也要退一步為先;個人面對命運,還是甘當“老二”,三分人力,七分天命,君子以識時務為俊傑,不幹那些別人都不幹的事,就算是皇帝,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大”,也要想方設法當“老二”,沒人可以排在前頭了,就給自己造出一個“天”,自稱“天子”,還是要給天當兒子。

這種

“老二”哲學滲透到了中國社會的每個角落裡,隨處可見:上廁所時要把第一排的小便器讓給領導;陌生人打招呼弄不清大小時,一開口就是“請問老哥”;吃飯時,誰坐上席要謙讓很久,甘當“老二”之傳統無處不在。

中國男人如此熱衷於當

“老二”,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懂得禮讓為先或者熱愛孔子哲學,而是因為,當“老二”實在比當老大佔便宜得多。大到軍國大事,比如男人造反打第一槍的明明是陳勝、李密、韓林兒,坐天下的卻成了劉邦、李淵、朱元璋;小到老百姓居家過日子,比如干活最多的是“老大”,輪到好吃好喝卻是“老二”優先。

“老二”的好處不勝列舉,以至於只要有些許智慧的中國男人,都以當“老二”為樂事。有一個官員在飯桌上說:當官要當副的,吃飯要吃素的,穿鞋要穿布的。正想恭維他幾句時,他的補白出來了:當副的既可以享受領導權利,又不用操心擔責任,出了問題往一把手一推了事;吃素的養好身體後才能更好地吃肉,只有常吃素,才能更好地吃葷;皮鞋穿久了,換換布鞋,再穿皮鞋才有感覺。“老二”哲學的精妙之處在這裡纖毫畢現!

細細一想,中國男人的折中

“老二”哲學確實非常高明。天塌下來先砸著的是高個子,當“老大”固然風光,可也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中國男人深解其中之味,所以,在他們不具備當“老大”的絕對實力前,都是安居“老二”的。曹操在別人勸他當皇帝時曾經說過一句“老二”名言:“我不當皇帝,我當週公!”這種以進為退的思維,成了幾千年來中國男人從政的基本模式:心裡想著前臺,身子卻在後臺。進可攻、退可守,十分符合孔子“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人生哲學。

這種一流人才指揮、二流人才表演的思想甚至傳到了國外,出現了西方版的

“老二”哲學:洛克非勒在別人勸他競選總統時,也說過一句名言:“我不當總統,總統得聽我的。”縱觀古今中外,那些只看到風光沒看到危險,一心只想當“老大”的,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確實沒幾個好下場的。所以,中國男人面對非原則問題表現出的“老二”態度,正好暗合了現代社會的進取理念:最大的動力加最小的阻力,等於最可能的成功。

中國男人的

“老二”哲學又是非常狡猾的。老子的所謂“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就是這種狡猾心態的真實寫照:不爭不是不想爭,而是以退為進,減少對立面,更好地去爭。

所以,孔子是個大智慧者,不管我們曾經怎樣地嘲弄過他,最後,還是要回到他的身邊。

(作者:

付軍

鴨梨摘自

時代郵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