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大家好,我們的澤宇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導讀:在中西交通史上,蒙元帝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書中,宮崎正勝即從這一點出發,揭示了元朝在貨幣和外貿方面的特點,指出,元朝繼承了宋朝的紙幣傳統, 忽必烈將從波斯灣到中國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連線到了一起,創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路線(歐亞大陸環形經濟區),為國際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使得中國得以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文/宮崎正勝】

陸地世界的重組始於大草原

遊牧民族土耳其人顛覆了阿拉伯帝國

11 世紀,中亞大草原的遊牧民族突厥人控制了阿拉伯帝國,陸地世界出現了新的變化。

10 世紀時,國際貿易的發展,造成了貧富懸殊,再加上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愈演愈烈,阿拔斯王朝開始衰退。什葉派便趁機在埃及建立了法蒂瑪王朝,在巴格達建立了白益王朝。

阿拔斯王朝的遜尼派是統治階級,生活富裕。他們從往來於絲綢之路的商人那裡購買了大量的軍事奴隸。這些軍事奴隸主要是中亞遊牧民族突厥人的子弟。遜尼派透過這個方法維持軍事力量和統治。雖然,遜尼派採用突厥傭兵,在提高戰鬥力方面暫時起到了作用。但是,這一措施也為突厥部落依靠軍事力量征服阿拉伯帝國埋下禍根。

這一變化的開端是突厥人中的塞爾柱部落在全部皈依伊斯蘭教後,出人意料地佔領巴格達。接著,什葉派把哈里發作為傀儡來控制的同時,建立了白益王朝。最終,塞爾柱部落推翻了白益王朝,從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那裡獲得了世俗統治者蘇丹的稱號,塞爾柱帝國( 1037 — 1194 )就此取代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的哈里發本來打算在軍事上利用突厥人打仗,結果突厥人卻竊取了王朝的統治權,真是世事難料。儘管塞爾柱帝國透過合法手段奪取了阿拉伯帝國在各地的徵稅權,但是突厥部落的習俗與伊斯蘭帝國的習俗不符,突厥人之間不僅爭權奪利,而且無法為富裕的農耕社會帶來穩定的社會秩序。由於突厥部落的互相爭鬥,阿拉伯帝國分裂出的小國在西亞、北非各處紛紛建立。

與此同時,突厥部落從東面的山區入侵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於是,拜占庭帝國皇帝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 1088 — 1099 年在位)請求援助。羅馬教皇為了奪回聖地耶路撒冷,組建了十字軍。從 1096 年至 1291 年,羅馬教皇與西歐各國國王斷斷續續派出軍隊進行十字軍東征。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十字軍東侵? 路線圖

亞歐大陸的脊樑在地理學上佔優勢

中亞草原遊牧民的崛起給陸地世界帶來了重大變化。從匈牙利草原到俄羅斯干草原、蒙古高原直到中國東北平原,東西橫貫8000 公里的大草原在地理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裡只要出現強大的騎兵部隊,馬上就可以統治乾燥地帶及其周圍地區。大草原是將伊斯蘭世界、中國和俄羅斯聯絡在一起的亞歐大陸的脊樑。而大草原的西部和東部便是突厥人和蒙古人活躍的地區。

蒙古人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稍晚,但他們利用以下三個條件統一了亞歐大陸:

由於遊牧民族突厥人的進攻,伊斯蘭世界陷入一片混亂;

中國東北地區的金征服了中國的北方,南宋對金稱臣,中國處於混亂的分裂狀態;

烏克蘭人建立的基輔大公國不斷衰落。

最終,蒙古人統一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國家和部落,建立起大帝國,堪稱壯舉。從公元前 3000 年開始,亞歐大陸一直分為農耕社會、遊牧民地區和商人居住的區域,而今終於實現了統一。由於東西方交流的不斷擴大,處於亞歐大陸邊陲的歐洲人對陸地世界的關注不斷增強,對世界的認識也不斷拓展。在東方,蒙古人將主力部隊留在蒙古高原的同時,派出遠征軍,經過數次遠征,建立了蒙古帝國( 1206 — 14 世紀)。蒙古帝國可以說是以蒙古人為核心的各地遊牧部落的聯合體,或稱利益共同體。它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蒙古高原、中原地區、中國東北,稱作元;

伊斯蘭世界,稱作伊兒汗國;

中亞,稱作察哈臺汗國;

俄羅斯,稱作金帳汗國。

通向和平的蒙古帝國之路

有威望的領導人和騎兵部隊是蒙古帝國的強權所在

蒙古帝國以蒙古部落為核心,統一了亞歐大陸的各部落,進而掌握了亞歐大陸的霸權。杉山正明在《蒙古帝國的興亡》中指出:“蒙語中的烏古斯是指部眾、人類團體,這個詞在闡釋蒙古帝國時非常有效。”從這裡我們能看出,烏古斯這個詞中土地、領域的含義較淡,主要是指部落。蒙古帝國的統治者通常稱汗或者大汗,但蒙古帝國是大汗及下屬的多個汗組成的二重結構的多元複合體。

部落的複合體是透過強大的軍事力量實現的。鐵木真幼年喪父,經過長期征戰,在 40 多歲時統一了蒙古高原。在這一過程中,蒙古人形成了以部落為基礎的集權式戰鬥集團。 1206 年,鐵木真稱汗,即成吉思汗( 1206 — 1227 年在位)。他模仿金朝的軍事制度,制定了千戶百戶制,將蒙古人重新劃分為 95 個千戶。由此可見,遊牧民族中如果出現有威望、有能力的領導人,就可以把眾多部落團結在一起,繼而做大做強。如果再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

兵部隊,就更是如虎添翼。

當時,西夏支配著絲綢之路東部的貿易區,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之後,馬上派出強大的騎兵部隊和具有羌族血統的西夏作戰。與此同時,成吉思汗和統治著中亞西半部、具有突厥血統的花剌子模王國簽訂協定,打算擴大蒙古帝國的貿易區。成吉思汗知道,遊牧民族要想富裕起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護商人,獲取稅收。但是,在西亞地區,他的聲名還不夠顯赫。

因為丟了面子,成吉思汗開始採取行動

即便是今天,在乾燥地帶,權力仍舊是和軍事力量相結合的,即有威望、有威信的統治者的面子比什麼都重要。統治者如果不夠強大的話,家長式的部落統治就無法實現。如土耳其的凱末爾等統治者都非常重視面子。蒙古帝國也是一樣,也很重視面子。蒙古帝國建立後採取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建立與中亞的聯絡,但這件事情進展不順,令成吉思汗丟了面子,結果導致成吉思汗開始遠征。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成吉思汗畫像

1218 年,為了鞏固對乾燥地帶的商業的支配權,成吉思汗向中亞的新興勢力花剌子模國( 1142 — 1231 )派去了由 450 名伊斯蘭商人組成的使節團。使節團讓 500 頭駱駝馱著成吉思汗送給花剌子模國王的禮物前往花剌子模。然而,當成吉思汗派出的使節團抵達訛答剌時,當地的地方長官以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為由殺害了成吉思汗的使節,奪走了成吉思汗送給花剌子模國王的禮物,史稱訛答剌事件。成吉思汗對此提出嚴重抗議,後又再次向花剌子模派出使節,而這次使節團成員竟然被剃掉鬍鬚後趕了回來。要知道,在乾燥地帶的國家,被剃掉鬍鬚是最大的恥辱。

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並一雪前恥,成吉思汗不得不派出遠征軍。也就是說,訛答剌地方長官的行為成為蒙古人稱霸亞歐大陸的導火索。 1221 年,蒙古軍隊滅亡了花剌子模王國。成吉思汗在1227 年滅亡西夏後不久去世,可以說是在完成了對中亞大草原和絲綢之路的控制後,成吉思汗的生命才走向終點。之後,蒙古人從草原上派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征服了伊斯蘭世界的東部、中國、俄羅斯,統一了乾燥地帶,建立了大帝國。

在第四代蒙古大汗之前蒙古軍隊將伊斯蘭勢力驅逐出歐亞大陸

蒙古部落分階段一步步征服了阿拔斯王朝、金、北面的俄羅斯,分別在上述地區建立了以蒙古人為中心的政權。大草原將伊斯蘭世界、中國、俄羅斯聯絡在一起。可見,蒙古人充分發揮了大草原在地緣政治上的有利地位。第二代蒙古大汗窩闊臺汗征服了俄羅斯的基輔大公國和中國北部的金,把蒙古帝國的統治範圍擴充套件至亞歐大陸。蒙古人在蒙古高原上修建了新首都哈拉和林,在大草原上每隔約 40 公里設立一個驛站,制定了驛站制度,以加強蒙古高原和西部的東歐草原的聯絡。由此,蒙古大汗的特使一晝夜便可以在大草原上行進 450 公里。

第四代蒙古大汗蒙哥( 1251 — 1259 年在位)徹底摧毀了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後,把北非以外的阿拉伯世界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中。這以後,阿拉伯人統治下的和平時代結束了,蒙古人統治下的和平時代開始了。據阿拉伯史學家說,在巴格達淪陷之際,蒙古人對巴格達市民進行了長達 7 天的掠殺。此後,伊斯蘭世界的中心轉移到埃及的開羅。

忽必烈連線歐亞

蒙古帝國轉型為軍事帝國、商業帝國

和阿拉伯帝國一樣,蒙古帝國統治著亞歐大陸的各民族、各部落。為了保持穩定,蒙古帝國也從軍事帝國轉型為商業帝國。當時蒙古人雖將人口分為四等,但是,蒙古人在評價人時重視的不是民族出身,而是才華、能力。正是靠著這個,蒙古人才建立了地跨亞歐的大帝國。

第五代蒙古大汗忽必烈( 1260 — 1294 年在位)統治時期,威尼斯商人被歸於色目人,即二等人。馬可波羅在元朝為官 17 年,後來在《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行紀》)中就蒙古帝國為了有效統治處於乾燥地帶的歐亞大陸而設立的驛站制度做了如下說明:“從元朝首都大都(今天的北京)修建出很多道路,通往沙漠等地區。蒙古大汗的使者從大都出發,沿著這些大道往前行進,每隔 40 公里,就能夠到達一個驛站。每個驛站都建有又大又豪華的驛館,這是供大汗的使者休息的地方。房間裡的床上有絲質的被褥,非常奢華。除此之外,使者需要的重要東西應有盡有。驛站裡還飼養著 400 多匹馬,是為大汗的使者準備的。而且,有時候使者們要疾馳在沒有道路、荒無人煙的山區。即便是在這種地方,蒙古大汗都設了驛站。這些驛站裡既有館舍也有馬匹和馬具——其他的驛站有什麼,這裡也有什麼。”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忽必烈於 1279 年滅了南宋,將整個中國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此前,他已按照中國的習慣,於 1271 年將國號定為元。忽必烈在歐亞大陸將“草原之路”和“海洋之路”連線在一起,並以伊兒汗國的大不里士(今伊朗)和元朝的大都為中心,構築了亞洲的環形交通貿易網。之後的清王朝是以蒙古帝國為模板建立起以東亞為中心的大帝國。在當今世界,僅有陸地霸權是不夠的,甚至海洋霸權的時代也已經成為過去,正值空域霸權的時代。

“陸地”的貨幣是銀子,而元朝使用紙幣

穆斯林商人和蒙古帝國的關係是公平交換,“有所予有所取”。如果要把部落和城市、農村結合在一起,商人的作用必不可少。蒙古人巧妙地利用了穆斯林商人、猶太商人和中國商人。透過給予商人一定的權利,實現了乾燥地帶貿易區的一體化。同時,銀幣成為通用貨幣。不過,蒙古人在中原地區只流通紙幣,他們把從中原地區收集的大量白銀運到白銀極端匱乏的伊斯蘭世界,獲得了大量利潤。就這樣,亞歐大陸的經濟實現了一體化。

忽必烈禁止使用銅錢,規定統一使用紙幣。紙張廉價,能夠隨心所欲地印鈔票,蒙古人得以透過合法手段進行掠奪。有趣的是,西亞的伊兒汗國白銀匱乏,也想模仿元朝的做法,流通紙幣,甚至還從元朝請來印鈔的工匠。但是,由於商人強烈反對,紙幣的發行以失敗告終。

在蒙古帝國時期,連線印度洋和中國南海的季風航路經臺灣海峽延伸到東海、黃海、渤海。位於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小島上的港口霍爾木茲,以及中國福建省的泉州是當時的中心港口。在海上,中國商人和印度商人活動範圍的分界線是印度南部的科倫港。在西面,穆斯林商人利用小型帆船,活躍在印度洋上。在東面,中國商人利用中國式帆船活躍在東南亞和南海海域。

元為了養活大都龐大的人口,必須從江南的魚米之鄉,即杭州等地運來大量大米。另外,還要從印度洋、東南亞運來香料、香木等物。這條航線和運輸糧食的航線在大都重合,重合點就在大都中心位置的積水潭(意思是將所有的水源集中在一起形成的湖)。這是一個巨大的港口,在這裡奢侈品和糧食交易非常活躍。

東南亞和印度的大量物產運到泉州。這些物產和江南的大米及其他糧食一起透過東海、黃海、渤海的航線運到直沽(今天的天津),再沿著白河逆流而上抵達通州,從通州再順著大運河通惠河航行 50 公里,來到積水潭。通惠河上每隔 5。5 公里建一個水閘,共建有 14 個水閘。

元朝時期,中國為什麼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唐朝( 618 — 907 )在經歷安史之亂( 755 — 763 )後,各地藩鎮割據現象嚴重,均田制(國家將農田分配給農民,農民將收穫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到一定年限後國家收回農田的制度)土崩瓦解,政府只能依靠對江南的鹽等課稅維持收入。

政治的混亂也導致租庸調的實物稅徵收困難,於是唐朝政府開始透過兩稅法徵收銅錢。這一變化使商品經濟和貨幣經濟都得到了發展。

但銅錢不便於大量運輸,各地的節度使也禁止銅錢外流。為了不被節度使和強盜發現,當時的商人開發出了一種既安全又便捷的匯款技術。

這個技術就是被稱為“飛錢”的匯款票據。唐朝商人在各大城市和商品作物的產地建立起商業網路,可以在大城市中用貨幣換取一種名為“牌”的貨幣兌換證明,到了其他城市之後將“牌”交給指定的物件就可以換取貨幣,而提供貨幣兌換服務的人則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飛錢”最早只在民間的商人之間流行,後來官方也意識到“飛錢”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於是在租稅和專賣收益的匯款中也採用了這種方法。

從唐朝末年到北宋末年( 960 — 1127 ),長江以南地區得到了持續開發,中國的經濟中心從小麥產地轉移到產量高出小麥幾十倍的水稻產地。因此,中國農業社會的規模急劇擴大。據說只要蘇州和杭州的水稻取得豐收,就足夠全中國的百姓食用。

唐朝的首都長安是政治城市,到了夜晚路上就看不到行人了。而北宋的首都開封是經濟城市,晚上直到凌晨 2 點仍然有夜市開放,行人也絡繹不絕。到了早晨 4 點,商販們便又開始新一天的商業活動。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隨著主要糧食作物從小麥轉變為產量更高的水稻,中國的經濟規模也隨之擴張,銅錢不足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據說北宋在 150 年間發行了 2000 億— 3000 億枚銅錢、鐵錢,但即便如此,銅錢仍然不夠用。

由於銅的產量跟不上,北宋不得不將鐵也作為製作貨幣的材料,四川就發行了鐵錢作為流通的貨幣。但大額交易時,鐵錢過於沉重難以搬運,極其不便。於是,民間的金融從業者開始用一種名為“交子”的票據來代替鐵錢。

北宋地方政府也注意到“交子”的便利性,於是從商人手中收取了“交子”的發行權,然後根據手中鐵錢的數量發行等額的紙幣(稱為“官交子”)。

在中國,紙幣由政府而非民間商人發行。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張紙幣,與在歐洲由民間商人發行的從票據轉變而來的紙幣完全不同。

“交子”(紙幣)發行起來十分容易,政府便開始濫發貨幣,導致紙幣的價值下跌,造成通貨膨脹,民眾苦不堪言。通貨膨脹成了政府從民眾手中攫取財富的手段。

元朝( 1271 — 1368 )繼承了宋朝流傳下來的紙幣。

元朝禁止使用銅錢,規定名為“交鈔”的紙幣為流通貨幣。因此,當時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面使用紙幣的國家。為防止造假,元朝的紙幣上明確地寫著“偽造者處死”的字樣。

身為遊牧民族的蒙古人沒有控制土地徵收稅金的傳統,反而對在流透過程中的稅收非常重視。因此大量地發行紙幣,是一個從民眾手中攫取財富的非常便利的好方法。

位於西亞的伊利汗國( 1258 — 1411 )也想採用這種便利的紙幣體制,於是從元朝邀請了工匠並嘗試發行紙幣,但當地商人不認可紙幣的價值,遂以失敗告終。

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 1260 — 1294 年在位)對商業非常重視,將從波斯灣到中國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連線到了一起,創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路線(歐亞大陸環形經濟區),為國際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元朝流通的貨幣“交鈔”北宋使用的面值 6 萬錢的“交子”

馬可?波羅曾經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且在忽必烈手下工作了 17 年,後來他從海路經波斯灣回到威尼斯,又在與熱那亞的戰爭中被捕。他在獄中口述的《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遊記》)記載了大量關於中國的資訊,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是一次思想上的啟蒙。

馬可?波羅在書中對元朝進行了非常詳細的介紹。關於“紙幣”,他這樣寫道:“不管走到哪,都可以用紙幣進行支付。也就是說,除了珍珠、寶石、金銀之外的一切物品都可以用紙幣購買。他們可以購買任何想要的東西,支付的時候只要拿出紙幣就可以了。”

在馬可?波羅看來,元朝人用幾張紙片就能買到非常貴重的物品,實在是不可思議。

在馬可?波羅之後,又有許許多多“無名的馬可?波羅”來到中國追逐財富。義大利人普遍認為,“義大利麵和冰激凌是馬可?波羅帶回來的東西”。現在史學界也認為義大利麵最初是商人們隨身攜帶的食物,後來被傳到義大利成為當地的傳統美食。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元朝時期中國與歐亞大陸的圓環網路

可以說,元朝時期,中國的歐亞大陸貿易為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本文摘編自宮崎正勝著《大國霸權:5000年世界海陸空爭霸》、《世界史就是一部貨幣史》。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