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皇位為何要"嫡長子"繼承,"庶子"不行嗎?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天子娶十二,夏制也,天子娶十二,夏制也,二十七世婦。殷人又增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八十一部御女。周人上法帝嚳正妃,又九九為八十一,增之合百二十人也——《獨斷》。

皇位為何要"嫡長子"繼承,"庶子"不行嗎?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當中,“一夫一妻”是一個基本原則,當然這是名義上的“一夫一妻”,實際上是多妾,《說文解字》曰:妾,有罪女子。在古代,“妾”的本意就是奴隸,後來才開始演變成除妻子以外另娶的女子。

宋代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認為“三妻四妾是人慾,一夫一妻才是天理”,然而宋代理學興起,進一步約束的女子思想自由,什麼“夫以為綱”、“三從四德”在宋代被推向了極致。

皇位為何要"嫡長子"繼承,"庶子"不行嗎?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歷朝歷代的皇帝后宮都有“佳麗三千”,三千雖然只是一個虛數,但也說明皇帝的妃子眾多,誕下的子嗣也多,傳說周文王有100多個兒子,唐玄宗李隆基,有30個兒子,兒子多,家產分配也相當繁瑣。

而古代皇帝掌管天下,選擇繼承人更是大事,該如何選擇,老祖宗早就立下了制度,也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周代規定: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所謂的嫡長子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若是正妻沒有孩子,那就從庶妻當中挑選一個地位最尊貴的兒子立為太子。

皇位為何要"嫡長子"繼承,"庶子"不行嗎?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雖然商周滅亡,秦國一統天下,但是嫡長子繼承製還是傳承了下來,嫡長子一般也都繼承王位,其餘的庶子也都分封到外地,劃為諸侯,這些諸侯替天子管轄了大大小小的地方,而天子管轄了諸侯,這就不會引起子嗣之間爭奪皇位。

不過嫡長子並不全是優點,它存在很大的缺陷,若是嫡長子是個白痴或者沒有才能,那王朝豈不是要毀在他手裡,所以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事變,除了太子李建成,還是朱棣起兵滅朱允炆。

皇位為何要"嫡長子"繼承,"庶子"不行嗎?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朱元璋的嫡長子是朱標,朱允炆又是朱標的兒子,所以朱允炆是嫡長孫,而朱棣不是長子,沒有合法的繼承權,朱元璋立太子的時候還說:“皇孫世嫡,富於春秋,正位儲極,四海繫心”。

朱棣在立太子的時候,也同樣選擇嫡長子繼承製,他放棄了戰功赫赫的次子朱高煦,立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這也是基於“嫡承統,萬世正法”,因為明朝嫡長子是這樣繼承的:嫡長子、嫡長孫、嫡庶子、嫡次孫、庶長子、庶長孫、庶庶子、庶次孫。

皇位為何要"嫡長子"繼承,"庶子"不行嗎?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要是朱棣不起兵,恐怕一輩子都當不上皇帝,不過這樣立自然會引起太子和皇子們不滿,康熙時期就發生了“九子奪嫡”,隨著時代發展,嫡長子繼承製是被逐漸完善的,但同樣嫡長子繼承製,也是逐漸被淘汰。

到清朝嫡長子繼承製已經走向崩潰邊緣了,清末時期,皇帝的子嗣越來越少,能夠繼承皇位的就那麼幾個人,誰也不用爭,同治帝連兒子都沒留下,光緒也一樣,說起溥儀也一樣,大清滅亡之後,嫡長子繼承製就徹底走向歷史了。

皇位為何要"嫡長子"繼承,"庶子"不行嗎?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當中,嫡長子繼承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資治通鑑》都有詳細的記載,《資治通鑑》作為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書,其歷史意義重大,它還囊括了前後1362年的歷史,諸多歷史上的梟雄都被記錄在內,比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

《資治通鑑》不失為一本經典之作,古往今來,眾多名人大家都對這本書予以高度評價。

梁啟超就曾這樣說過: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

筆者向大家推薦一本很實用的白話版《資治通鑑》,文言文晦澀難懂,這本書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整本書,原價98元,現再搞活動只需要68元。領略書中無窮智慧,再來品味人生,一定會受益匪淺,你還在猶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