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時期統治交州40年的諸侯 最後為何被滿門誅殺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天下州郡幾乎都有諸侯盤踞一方。比如曹操以兗州為基業,袁紹統治冀州,公孫瓚佔有幽州,劉表鎮守荊州,劉璋割據益州等。

三國時期統治交州40年的諸侯 最後為何被滿門誅殺

然而,東漢十三州中卻有一個州自始至終都遠離著動亂的局勢,偏安一隅,不僅消失在眾人的視野內,甚至幾乎掩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這便是交州,漢末三國時期最容易讓人忽略的地方。他的主人則是割據嶺南長達四十年之久,東漢末年最為低調的諸侯之一士燮。那麼士燮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是如何保全交州的?面對崛起的魏、漢、吳三國,他又經歷了怎樣的跌宕起伏?

三國時期統治交州40年的諸侯 最後為何被滿門誅殺

士燮自威彥,蒼梧廣信人,祖上本是中原魯國人。為了躲避西漢末年的動盪,舉家南遷至交州。士燮的父親在漢桓帝時出任日南太守,士氏逐漸成為交州本地的豪族世家。士燮自幼好學,曾千里迢迢奔赴京師尋師求學,最終拜潁川大儒劉濤為師,學習經學禮法,後來被舉為孝廉,擔任尚書郎一職。然而,受到朝中政治鬥爭的影響而被牽連罷免,父親去世後,他又借父蔭被推舉為茂才,出任巫縣縣令。

中平四年,士燮遷為交趾太守,選擇他做交趾太守。朝廷當時其實經過了較為周全的考量,一方面士燮熟讀經卷,學問淵博,又曾做過尚書郎和巫縣縣令,對治理地方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都比較豐富。另一方面,此時黃巾起義已經平定,各州糜爛,東漢朝廷想逐漸恢復對地方上的控制,交州也不例外。士燮是交州土著,對當地風土人情非常熟悉,有助於穩定局勢。綜合來看,士燮是當時最合適的人選。士燮出任交趾太守之後,交州刺史朱符向百姓收重稅,導致交州百姓怨聲載道,最終被暴亂的百姓殺死,此時的州郡秩序極為混亂,士燮藉機以舉賢不避親為由,言明自己的兄弟們都具備相當卓越的才幹。大力舉薦自己的弟弟士壹領合浦太守,士偉領九州太守,士武嶺南海太守。當時的朝廷早已經被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搞得焦頭爛額,無暇顧及遠在天邊的交州。為了維持交州的穩定,同意了他的請求。這樣一來,交州統轄的交趾、日南等七郡,有四郡由士燮及其親兄弟掌管,士燮的親信也多出任交州的要職。所以此時士燮雖然只是一郡太守,但實質上已經成為整個交州最大的實權人物。當時士燮的頂頭上司,新任交州刺史張津親近曹操,但荊州牧劉表與曹操不睦,荊州與交州接壤。因此,張津在任期間多次與劉表發生衝突。張津死後,劉表趁虛而入,派自己的親信賴恭與吳巨分別去擔任交州刺史和交州下轄的蒼梧郡太守。此時,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為防止劉表侵吞交州擴大勢力,立刻以朝廷的名義發給士燮一封詔書,任命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中郎將是朝廷許可在地方領兵的官職,雖有安撫之意,而交州正在南方,所以綏南中郎將實際上就相當於是鎮守交州的一個官職。

雖說此時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但他依舊受到認可。曹操沒有直接任命士燮為州刺史或者州牧,而是給了他一個帶兵的頭銜。如意算盤便是扶立交州的實權派士燮對抗劉表,但同時又不給士燮吃飽,以達到兩頭牽制的作用。但無論如何,有了朝廷認可士燮一躍而上,正式登上了統治交州的舞臺。

因為當上了曹操在交州代理人,士燮地位扶搖直上,不僅有底氣抵禦劉表的入侵,更逐漸穩定了交州、全州的局勢,將交州的控制權僅僅握在了手中。

士燮深知自己的地位來源於朝廷認可,對待朝廷非常恭順。在中原板蕩,各方諸侯都忙著爭權奪利,完全不把中央朝廷放在眼裡的時候,依然主動按時向朝廷進貢大量嶺南特產,這讓中央朝廷對他心生好感。

恭順且與曹操親近,士燮被朝廷樹立為諸侯中的典型,不久又被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在天高皇帝遠的交州士燮,幾乎等同於皇帝,威望極高,尊貴無比。但是士燮在交州的統治真的從此一帆風順了嗎?

交州的地域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以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兩漢時期,這些地方在當時大多沒有經過開發,蠻荒貧瘠、猛獸橫行,同中原地區相比較,無論經濟還是文化等方面都遠遠遜色。

亂世求存,不進則退,士燮作為交州土著非常瞭解當地的情況,對於到底要怎麼發展交州,他有一番規劃。首先自然大力發展經濟,當時的中原早已經進入了鐵犁牛耕的時代,鐵質農具和耕牛的廣泛應用,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中原經濟也由此飛速發展。早年遊學中原,見多識廣計程車燮,也決定先從這一步入手,引進中原的牛耕原理,學習中原修建水渠,灌溉土地,極大提高了交州的農業繁榮。其次是使交州百姓開化。管仲說過,倉稟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經濟已經發展起來了。那麼下一步就是要重視文化教育。只有文化教育到位,才能教匯出經世濟國的人才。士燮從跟隨大儒劉濤學習,利用自己所學,積極在交州開展教育傳播儒學。士燮能夠順利在交州傳播儒學思想,還有一個便利條件,便是當時中原地帶戰火紛飛,有很多經師、大儒、知名學者等南遷交州避難。士燮禮賢下士,對前來避難的中原士人以禮相待,交往甚厚,吸納了不少人才為自己效力,這也為交出的文化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交州地處邊疆,有不少未開化的部落民,比如藏身崇山峻嶺中的越人就不受教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文字。士燮不僅將儒學引入了交州,同時也為越人文字的創造做出貢獻。他為越人創造了“喃字”,也就是用漢字的形聲,並根據交州土著與中原人說話發聲位置的不同,將漢字音韻譯作當地土語發音,方便傳播,將千百年來蠻荒不化的越人也成功納入了儒家文化圈。士燮希望能夠將交州打造成一個和平安定的淨土,對內的發展他是做到了。但是同時期那麼多軍閥割據,真的沒有人覬覦交州這片土地嗎?

士燮雖然在交州擁有實際控制權,但其實最開始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畢竟他的職位最初只是交址太守,在此之上還有交州刺史壓著,那麼他是憑藉什麼手段名正言順的割據交州呢?

原交州刺史張津死後,荊州牧劉表率先擅自任命自己的手下賴恭前往交州接替了張津的位置,又派出自己的另一個手下吳巨前往蒼梧任太守。劉表的任命完全沒有經過朝廷認可,但東漢末年朝綱失統、序混亂,這樣的情況本來並不少見,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朝廷已經被曹操控制。曹操為了制衡劉表,給士燮帶有官方璽印封號的書信,委任士燮統治交州對抗劉表,士燮於是名正言順接管了交州。

這一時期,士燮依附曹操,憑藉著曹操強大的外援,士燮得以一直對抗的劉表。劉表雖然將自己的部下賴恭與吳巨強行安插進了交州,但也不敢下決心將交州完全吞併。劉表病死不久,赤壁之戰爆發,曹操面對孫權與劉備兩軍的聯手抵抗,損失慘重,已無力南下。

曹操退回北方之後,倘若士燮依舊選擇曹操,那麼勢必會招致孫權與劉備的攻擊,而元氣大傷的曹操一時半會兒也沒有辦法伸出援手。

局勢險惡,士燮又該如何自處呢?這時候交州刺史是劉表之前派來的部下賴恭,另一名部下吳巨則擔任蒼梧太守。吳巨是一個武將,而賴恭則是文臣。兩漢儒家當道,文臣往往輕視武夫,賴恭吳巨也文武不合,最終吳巨發兵,將賴恭驅逐出了交州。而不甘心失敗的賴恭隨即向孫權求援,孫權也一直想要染指交州。得到機會,便在建安十五年任命步騭(

zhi

)接替賴恭為交州刺史。正式介入交州局勢,吳巨抵擋不住強大的孫權軍隊,最終被步騭殺死。

孫權大軍即將到來,擺在士燮面前的有兩條路,第一條就近聯合劉備對抗孫權,第二條歸順孫權。孫權與劉備是盟友,劉備會不會為了士燮與孫權翻臉,姑且不論,僅擁有部分荊州的劉備,實力也遠遠比不上擁有揚州、徐州和荊州部分地區的孫權。就算士燮投靠了劉備,劉備也保不住他。況且孫家能在江東站穩腳跟,與不斷開發江東有著密切關係。南方的山區居住,大量的越人又稱山越,時常襲擊孫家治下的州郡。為了鎮壓山越,孫家幾乎從不停歇發動對山越的戰爭,軍隊有著極強的山地作戰經驗。

交州的核心地帶周圍平坦所憑藉的只有外圍的山地和交錯的河流,而無論水戰還是山地作戰,恰恰都是江東孫家的強項。所以一旦士燮與如日中天的孫權翻臉,勝算實在渺茫。士燮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改換門庭,投靠了孫權,並將自己的兒子送至東吳當人質。孫權投桃報李,為了攏絡士燮,不僅讓他留任原職。

還加封士燮為左將軍。此後,為了維持與江東孫家的關係,士燮常常派遣使者覲見孫權,同時進貢各種奇珍異寶,從無間斷。孫權也總是親自致信,厚加恩賜來回報撫慰他們。東吳建國後,士燮還曾引誘益州豪族雍闓反叛蜀漢歸附東吳。因功被孫權晉升為衛將軍,進爵為龍編侯,可謂位高爵尊,黃武五年,年近九十計程車燮去世,統治交州近四十年,一生尊榮。

三國時期統治交州40年的諸侯 最後為何被滿門誅殺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士燮離世後,交州士氏的家族命運竟然隨之迎來了驚天鉅變。士燮生前曾希望由自己的兒子繼任自己的位置,卻遭到了東吳的反對,因此不了了之。士燮病死後,交州的勢力就發生了變化。士氏家族的主導、三兒子士徽沒等孫權的委任,就擅作主張,繼承了交州的權利。但孫權很不願意繼續看到交州名義上歸屬無國,實際上卻相對獨立的狀況。原因很明顯,沒有徹底掌握在手裡的東西終歸是隱患。

遼東地區的公孫氏曾一度依附於曹魏,與交州士氏和孫權的關係很類似,但公孫氏後期在曹魏與東吳之間周旋,搖擺不定。為了避免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孫權必須一勞永逸。

為了奪取交州士氏的權利,孫權將交州分為兩部分,合浦郡以北設為廣州,交趾郡以南歸交州管轄,並任命安南將軍呂岱接管兩州的軍政事務。

士徽被轉任九真太守,成為了呂岱的下屬。如此舉動,意味著孫權要將交州完全納入到吳國統治之下,不再放任交州,適時控制。

孫權這一方派出的將領是呂岱,但其實對於是否能順利攻下交州,呂岱心裡是沒有底的。呂岱很清楚,一旦雙方撕破臉皮,士徽一定會集結越人,憑險固守。所以呂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採取的戰略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士徽這一方,他的能力並沒能匹配他的野心,他沒有父親那樣的才能,在決定反叛之前還因怒殺了一個勸阻自己的謀臣桓粼,不僅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助手,同時也激怒了桓家。桓家也是交州世家大族,本來對士氏忠心耿耿,他這樣的做法最終導致桓粼的侄子在孫權的軍隊打過來前先一步反叛,使得士徽失去了強有力的臂膀。而等呂岱的軍隊兵臨城下的時候,士徽的表現是無比震驚,倉惶失措,甚至連相應的抵抗都沒做,就倉促帶著兄弟出城迎敵了。一方有備而來,一方則手忙腳亂,結果如何不言而喻。

士徽兵敗如山倒,與幾名兄弟一同被俘,被呂岱當即斬殺。後來孫權念及當年士燮的歸順,將一些士氏釋放,貶為庶民。不過又過了幾年,生怕士氏死灰復燃,又以各種罪名捕殺了所有士氏族人,滿門誅殺,幾乎無一人倖免,士氏基本絕後。盛極一時的交州士氏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能在亂世之中治理出一個世外桃源,能讓一個地區的文化能夠從無到有,士燮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在中國的正史也好,演繹也好,士燮並沒有作為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出現,但在越人的後裔越南人的心中,士燮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士燮被越南朝野尊為士王、南交學祖,至今祭祀不絕。越南陳朝為其三加諡為善感家應靈武大王。士王的功德豈止在於當時,更是利在千秋。雖然最終士氏在士燮死後沒能善終,這可能是士燮自己也沒有想到的。

但不管怎麼說,士燮毫無疑問是一個成功者,後世記住他或遺忘他,重視他或忽視他,其實都已經沒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