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也有機關食堂?其中又有何利弊?

文 | 格子說歷史

“楚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丈。”

這是《國語·楚語下》中的一段記載,講述的是楚成王與自己的臣子一起聚餐,大家一起享受美好的時光。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非常驚訝,作為一個君主居然和大臣一起聚餐,這大有一種現代人在社會聚餐的感覺。

從歷史記載來看,好像古人也有這樣的傳統,並且還把這個發展成了一個固定的制度。按照學者的說法就是古代其實也有機關食堂,官員除了工資以外,也可以在皇帝那裡去吃飯。

古代也有機關食堂?其中又有何利弊?

對於這樣的歷史記載,大家可能聽起來還是蠻驚訝的,因為自從秦始皇確立君主制度以來,一直強調君主與大臣之間的關係與隔閡。因此皇帝高高坐於其上,而大臣們則各自幹各自的事情,保持絕對的神秘,君主才能掌控天下。但似乎機關食堂的出現,使得君主與大臣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

那麼,古代的機關食堂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呢?而這個制度的存在到底是好是壞呢?

一、機關食堂的緣起

在楚成王時期,君主曾經就邀請身邊的大臣一起聚餐歡樂。這也就變相的說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開始已經有了機關食堂的影子,只不過這種方式並不是特別的固定化,而且也侷限於一部分的大臣。

在看《史記》時會發現,當年張儀出使楚國時,為了表示對於張儀的隆重,所以楚懷王邀請貴族大臣與張儀一起在朝堂之上歡慶。可以說當時大家一起就好像是團建一樣,彼此非常的愉快,並且在朝堂的熱鬧氛圍之中聊到了關於和秦國合作與齊國斷交的內容。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楚國對於聚餐歡樂這樣的事情是非常常見的,只要有重大的事情,文武百官都可以與皇帝一起共餐。

古代也有機關食堂?其中又有何利弊?

但可惜的是,這個機關食堂並不是固定的,也沒有制度性,而且他是以迎接外來眾誠為目的的一次歡慶活動,要說是食堂有點勉強。

不過,當年出現的機關食堂的影子卻並沒有消失,而是在不斷的演化,在漢代的時候開始成形。

二、漢武帝時期的小食堂

根據《史記》記載,當年漢武帝成為了主宰者以後,開始重用一些特別重要的忠臣,這些人包括了主父偃,衛青,霍去病,還有李廣等人。司馬遷先生認為,在漢武帝時期,為了區別於外部的朝堂,因此他開始設立內朝制度。

在村裡內朝制度以後,由於大家經常性的要緊急集合,針對外部事物作出具體的判斷,所以向衛青和主父偃的人經常性的來不及吃飯就必須要在皇帝這裡緊急集合,時間久了對於他們也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不過,對於衛青等人來說,他們絕對忠誠於皇帝,不敢多說,因此只是老老實實的聽從武帝的安排,但是漢武帝卻是一個非常疼愛自己臣子的人,因此,他直接允許衛青霍去病還有主父偃等人可以在自己的朝堂內部聚餐,並且還給他開設的食堂。

古代也有機關食堂?其中又有何利弊?

可以說,這是漢代機關食堂成型的一個標誌,但是這個機關食堂只適用於內朝的官員,而且是個小食堂。對於衛青等人來說這是無上的榮光,但是對於其他的官員來說,那也是羨慕嫉妒恨,因此機關食堂在進一步發展。

三、唐朝時期的大食堂到來

根據《唐六典》的記載,太宗皇帝早年為了開展貞觀時代,因此面對各方面的事情都要進行緊急的處理。

正如《舊唐書》所記載,唐王朝建國初期不僅關中大旱,而且外部還有突厥威脅,更重要的是,武德法律特別紊亂不堪,需要緊急重新制定。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唐太宗開始抓著自己身邊的這些重臣,每天天不亮就開始上班,然後工作到好晚才退朝。我們看《貞觀之治》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太宗皇帝很早的時候就把大家給叫了過來,然後經常性的激烈的辯論,關於國家法律的修訂問題,中間大家吵得口水都幹了,但卻沒有水也沒有飯。眼看著自己的手下累得根本吃不消,而房玄齡和杜如晦甚至已經生病了,因此太宗皇帝就決定在朝堂之上開設食堂。

不過根據當時的記載,太宗皇帝只負責包早餐,中餐和晚餐並不包。因此大家在天不亮的時候趕過來上朝,可以與太宗皇帝邊吃飯邊商討國家大事。當然了,大家在吵得非常激烈的時候有酒有水,而且還有其他的補給用品給大家使用,但沒有中餐與晚餐。

古代也有機關食堂?其中又有何利弊?

所以從唐朝時期,太宗皇帝就已經把機關食堂給定了下來,只不過大家只能吃早餐。可以說太宗皇帝稍微有點小氣,而且唐代這些官員也的確是有點辛苦,但是後來機關食堂進一步發展,明清時代的官員就過得有滋有潤了。

四、明清時代的機關食堂達到高潮

根據史書記載,例如《明太祖實錄》中就有記載,朱元璋為了確保官員的工作效率,他居然直接正式的設立機關食堂,並且早中晚餐都可以包括。

但是,我們可不要覺得朱元璋這樣的安排是讓大家覺得很開心的事情,因為《明太祖實錄》中記載,朱元璋所謂的機關食堂是讓大家縮減吃飯的時間進一步的工作,而且明朝的這些機關食堂,非常的複雜。官員們吃飯有安排,官員們吃飯的過程中有講究,而且官員們還需要對於這些食物進行等級的劃分。

可以說,明代的機關食堂發展的比較完善,但過於繁雜,以至於後來禮部上書建議朱元璋取消了機關食堂制度。但是,後來朱棣時期又再度恢復,而且機關食堂待遇變得更好,官員們也得以開始享受正式的補貼。

等到了清朝時期,機關食堂已經變得非常的繁華。按照《清史稿》的記載,清朝的官員基本上每一個達到品階的官員都可以享受差不多100道菜的待遇,而且每一位廚師只負責做一道菜。

古代也有機關食堂?其中又有何利弊?

實際上,這樣的弄法使得國家財富消耗嚴重,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引發了劇烈的貪汙現象。不少的官員從中撈取好處,而且還有很多人直接打包帶走,而負責做飯的廚師與太監更是內外勾結,大量的貪汙受賄,可以說在清朝時期機關食堂開始墮落。

小結

看完整個機關食堂的古代演化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晰的得出一個結論,古代做官雖然是一個尊崇的職務,但是卻也有很多的壓力與負擔。皇帝面對這些辛苦工作的官員,也開始不斷的做出補償,但可惜的是歷朝歷代對此的補償措施都未必完善,皇帝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官員享受,而是讓他們更加努力的工作。

只不過到了清朝時期,或者說是從明太宗朱棣時期開始,這樣的制度開始變得有些浮誇。官員的待遇變得高了,官員的享受也來了,但是貪汙受賄變得更加嚴重,而且這些官員經常性的吃飯不幹事情。所以說,機關食堂演化到後來變成了一個貪汙的尷尬組織,成為了官員們享受的一個機構。

但是,我們還是要辯證的看機關食堂,因為在歷史記載中,例如在《明史紀事本末》中有描繪,有不少比較廉潔的官員,在工資較低的情況之下,只能夠透過大家在機關食堂中的聚餐,來彌補自己的家用,甚至還從中帶走食物,回家給自己的孩子吃。明朝有不少的清官就這麼做過,就連三國時代也有人如此。

古代也有機關食堂?其中又有何利弊?

由此可見,機關食堂它是一個雙向存在的東西,這既是皇帝對於官員們的愛護,也是官員們滋生腐敗的溫床,不過也有一些廉潔的官員就指望著這一餐來改善生活。因此對於機關食堂,我們對於他的評價應該辯證的看待,可見凡事有利有弊,關鍵看皇帝怎麼運作。

參考資料:《史記》《明史紀事本末》《明太祖實錄》《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