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導語

在古羅馬共和國末期,國家的主要經濟支柱是以大量奴隸作為勞動工具的莊園制經濟,而羅馬共和國的奴隸主要來自戰俘,本身沒有任何人權可言。為了消遣娛樂,奴隸主在羅馬各地使用大理石建立起無數角鬥場,驅使著被稱之為“角鬥士”的奴隸互相攻殺以此取樂。在奴隸主和奴隸矛盾日益激化的時代之中,各地頻繁爆發奴隸起義,而轟動一時的斯巴達克起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而關於斯巴達克起義失敗的具體因素,近年來也是眾說紛紜。如果我們從客觀原因進行分析的話,當時的古羅馬共和國正處於空前繁榮時的時期,因此羅馬元老院和執政官才能夠迅速調集部隊將這股強大的起義勢力撲滅在搖籃之中;但是另一方面,起義領導者(主要是斯巴達克斯)在各種決策制定上的失誤也直接導致了起義軍的全軍覆沒,而從某些因素來考慮,起義軍主觀行動上的失誤很多情況下都是致命的,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決策失誤,才使得這次聲勢浩大的奴隸終究在羅馬奴隸主的鎮壓之下慘遭失敗。

斯巴達克起義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的?

由於羅馬史官對起義的記載十分模糊,斯巴達克斯在成為角鬥士之前的個人經歷我們不得而知。他原本來自希臘北部的色雷斯,甚至曾經是一位優秀的羅馬士兵,只是後來因為戰爭原因被人賣為奴隸。由於斯巴達克斯本人聰明肯學、勤勞勇敢,因此收養他的奴隸主決定將他送往附近的卡普亞城充當角鬥士,希望他能夠為自己的名譽帶來更大的榮光。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進入當地的角鬥士學院之後,斯巴達克斯開始千方百計地組織學院的角鬥士反抗奴隸主,並且鼓動廣大角鬥士們要為自己的自由而戰,而不是在角鬥場之中充當奴隸主娛樂的犧牲品。在他的感召之下,有200多位角鬥士加入了他的反抗隊伍之中,由於起義的計劃遭到洩露,因此斯巴達克斯不得不提前發動起義,最終他和70多位角鬥士掠奪了附近的武器庫,成功地從卡普亞城逃出生天。

但是一開始這件事並沒有引起當地奴隸主的高度重視,它只是被當作一般的“奴隸逃亡”來處理。然而斯巴達克斯在團隊之中的領袖氣質很快就得以體現。由於他能夠將每次搶奪而來的物品進行合理的再分配,因此他的團隊有著強大的向心力。漸漸地,越來越多的逃亡奴隸加入了斯巴達克斯的隊伍,他所率領的奴隸軍隊也越發強大,卡普亞城的守軍想要殲滅這股“強盜”,但是卻屢次被斯巴達克斯擊敗。有的時候,他們甚至還公然闖入城中搶掠武器,羅馬元老院和執政官對於這件事也感到惶恐不安。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為了鎮壓這些奴隸,羅馬元老院決定派遣大法官克勞狄烏斯臨時徵發3千人的軍隊前往卡普亞城。此時羅馬元老院還認為這次奴隸暴動是一次偶發性事件,只要派出具有規模的羅馬軍隊,這些逃亡奴隸很快就會被擊潰。事實上,克勞狄烏斯的心中也是這樣想的,他使用軍隊將斯巴達克斯的奴隸部隊逼到了一處懸崖峭壁,以為在這樣的絕境之下奴隸們很快就會繳械投降,但是事實卻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而被逼至絕境的斯巴達克斯急中生智,他使用事先籌集到的繩索帶著一些兇猛勇敢計程車兵從懸崖峭壁上溜了下去,率領這些士兵突然出現在克勞狄烏斯的身後,並且成功擊潰了這支軍隊,可見作為奴隸起義領袖的統帥,斯巴達克斯確實有著靈活多變的戰術思想。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正是因為這次戰爭的勝利,斯巴達克斯的起義軍聲名鵲起。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之中,附近羅馬帝國的貧困農民、逃亡奴隸以及羅馬軍隊的逃兵迅速加入了斯巴達克斯的隊伍,使得起義軍人數驟然增加到7萬人之多。此時的羅馬執政官和羅馬元老院才意識到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奴隸暴動,而是有組織的奴隸起義,因此當時羅馬的兩位執政官帶領著義大利本土僅有的兩個軍團前往鎮壓奴隸起義,而此時這兩個軍團的兵力十分孱弱,總共加起來也只有不到1萬人左右,而兩者之間的軍隊人數比例是7:1。

羅馬共和國鎮壓起義時所遇到的窘境與斯巴達克斯的錯誤抉擇

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正在義大利半島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為什麼羅馬的兩個執政官只能率領區區1萬人的隊伍鎮壓起義呢?此時羅馬共和國的軍隊又去了哪裡?實際上當時羅馬共和國的軍隊正在東西兩線進行規模宏大的擴張戰爭:在西部,尚顯年輕的龐培帶領羅馬的7個兵團對佔據西班牙的塞多留髮動猛烈進攻,想要一舉平定西班牙半島發生的叛亂;在羅馬共和國的東部,另一位羅馬名將李錫尼·盧庫盧斯率領另外的5個兵團和小亞細亞的本都王國發生了激烈交戰,並且企圖奪取小亞細亞半島。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如果以羅馬宿敵的眼光來觀看斯巴達克斯起義軍所處的位置,我們就會發現他們處於一個絕對有利的位置上:此時,羅馬共和國的大部分軍隊都被派遣到邊境進行作戰,位於羅馬帝國統治中心的義大利半島幾乎處於不設防的狀態,因此當時的羅馬元老院只能讓兩位執政官帶著1萬餘人的羅馬正規軍隊面對數倍於他們的起義軍。

儘管遇到兵力不足的窘境,但是事實證明,奴隸軍隊的作戰能力是十分低下的。就在斯巴達克斯進軍義大利北部的盧卡尼亞之時,起義軍內部發生了爭執,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色雷斯人想要翻越阿爾卑斯山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是軍隊之中部分日耳曼人認為應該南下繼續和羅馬軍隊死戰到底,直接攻克羅馬城,結果一支3萬餘人的起義軍部隊發動譁變,在南下的途中被羅馬執政官輕易擊潰。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不過這個時候斯巴達克斯的軍隊反而已經擴張到12萬人左右,如此之大的一支奴隸軍隊自然也需要自己明確的進攻方向。在當時看來,他有著3條可以選擇的行軍路線:第一,按照原本的計劃繼續北上,回到希臘北部的色雷斯,然後就地解散自己的部隊,各回各家;第二,南下前往義大利半島南端,從當地的港口奪取船隻前往西西里島,在那裡建立屬於自己的根據地;第三,直接率領大軍進攻羅馬城。

考慮到斯巴達克斯當時軍隊的實力,無論他選擇哪種做法,只要堅持其中的一種決策,那麼他至少能夠取得暫時性的成功。但是就在斯巴達克斯帶領12萬軍隊來到阿爾卑斯山腳下,眼看就差一步就能夠回到自己家鄉的時候,這時的斯巴達克斯卻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軍方式:起義軍掉頭折返,重新返回義大利半島。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如果斯巴達克斯是一位優秀的軍隊指揮官,他就應該能夠意識到走“回頭路”的風險到底有多大,那麼他為什麼會作出這個令人匪夷所思的錯誤抉擇呢?據此有學者分析,當時的起義軍在義大利北部恰巧遇到河水暴漲,因此不得不被迫折返,但是如果從當時奴隸軍隊的組成成分來看,斯巴達克斯可能是被迫做出這種決定的。

要知道,斯巴達克斯的起義軍之所以能夠急劇膨脹,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中混入了很多動機不純的人,其中因為不滿羅馬共和國政策的自由民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對於他們來說,打仗是發家致富的途徑,而作為土生土長的義大利本土居民,他們自然不願意跟隨起義軍背井離鄉,前往遙遠的色雷斯,因此斯巴達克斯的北進策略遭到了這些士兵的強烈抵制。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另一方面,每位統帥能夠指揮的軍隊都是有極限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因此在第一次起義軍發生分裂的時候,斯巴達克斯就開始嚴格控制軍隊的擴張,卻為時已晚。由於起義軍在一開始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因此“向北前往色雷斯”這種戰略決策很有可能是斯巴達克斯自己到達義大利北部之後才臨時決定的,這就可以解釋他為什麼會作出折返義大利半島的決定了——因為跟隨他的義大利本土士兵先前並不知道他北上前往色雷斯的決定。

斯巴達克斯在外交上的短視與盲目信任

除了戰略上的錯誤抉擇,斯巴達克斯在外交政策上的鼠目寸光也葬送了起義軍的大好前程。如果斯巴達克斯真的有著長遠的戰略眼光,那麼他應該可以透過各種渠道瞭解到,當時的羅馬帝國正在東西兩側同時作戰,雖然說西班牙的塞多留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可能不會選擇和斯巴達克斯合作,但是東側小亞細亞的本都王國和羅馬共和國是世仇,而縱觀羅馬史料,我們卻並未發現斯巴達克斯與小亞細亞的本都王國有著任何接觸和交流。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與此相反,他帶著起義軍來到義大利南部之後,卻將起義軍的全部希望寄託在不值得信賴的西里西亞海盜身上,並且還他們許以了高額報酬。結果等到斯巴達克斯需要用船前往西西里島的時候,這些見錢眼開的西里西亞海盜卻早已經被西西里島的羅馬總督以更高的價格所收買了。

很顯然,正是斯巴達克斯這種盲目的信任導致了起義軍更大的損失,導致起義軍不得不回頭面對已經建立堅固封鎖線的羅馬軍隊,在衝破克拉蘇封鎖線的時候,起義軍的傷亡達到了三分之二,而羅馬軍隊卻基本上沒有損失多少軍隊。隨後,起義軍的形勢更是急轉直下,公元前71年斯巴達克斯與克拉蘇的羅馬軍隊爆發決戰,在這次決戰之中,斯巴達克斯和6萬奴隸軍隊全部壯烈犧牲,浩浩蕩蕩的斯巴達克起義就這樣迎來了悲劇的命運。

斯巴達克起義的失敗除了客觀因素,主觀失誤也不能忽視

由此可見,羅馬共和國的整體強大固然是起義失敗的重要因素,但是斯巴達克起義軍自身的主觀因素也不容忽視:首先,斯巴達克斯未能明確起義軍的行動目標,在起義延續的3年期間前後變動了五次戰略計劃。這就使得每個戰略目標都未能貫徹到底,斯巴達克斯只能帶著羅馬軍隊在義大利半島上轉圈圈,無形之中損耗了起義軍的寶貴時間和有生力量;其次,斯巴達克斯自己作為統帥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未能及時與羅馬共和國的敵人達成合作,使得起義軍在孤軍奮戰之下逐步陷入被動,最終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