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隋朝文人祖君彥之死:為李密寫檄文,被王世充下令亂棍打死

隋朝文人祖君彥之死:為李密寫檄文,被王世充下令亂棍打死

文/馮玄一

古人起義的時候,總會寫一篇檄文,細數對方的各種罪行,以昌明自己起義的正義性。這就叫“師出有名”。三國時期,袁紹要討伐曹操,就讓陳琳寫了一篇《討曹操檄文》,看得曹操脊背冒冷汗。徐敬業要起兵反對武則天,命駱賓王寫了一篇《討武曌檄》,武則天看了大呼人才。這兩篇都是檄文中的典範,檄文中的佼佼者。《討曹操檄》中的名句:“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傳頌至今,而《討武曌檄》中的名句“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更是霸氣側漏。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另外一篇檄文。這篇檄文是李密討伐隋煬帝時命令一個叫祖君彥的文人寫的,也是檄文中的佼佼者。

咱們先從它的作者祖君彥說起吧!

01、不被隋文帝重用的祖君彥

祖君彥這個人和駱賓王比,名氣小了很多,很多讀者不認識他。其實他是隋朝晚期的一個大才子。

祖君彥,范陽狄道(今河北容城)人,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是北齊宰相祖珽。祖珽,字孝徵,史書上說他“神情機警,詞藻遒逸”,“凡諸伎藝,莫不措懷,文章之外,又善音律,解四夷語及陰陽佔侯,醫藥之術尤是所長”,由此可見,這個人是個很有才華的大才子。而且他官也當得大,在北齊,可謂權傾朝野。

但是,祖珽品行不好。北齊名將斛律光看不起祖珽的為人,罵他是“多事乞索小人,欲作何計數!”此事被祖珽知道後,便懷恨在心,暗中尋找機會報復。

斛律光是北齊的功臣,他戰功卓著,多次擊敗北周的進犯,是保衛北齊江山的柱石。

北周政權得知祖珽和斛律光有仇,便採取反間計,派人到北齊都城散佈謠言

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斛律光字明月)

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

祖珽聽到這四句讖語後,大喜,認為可以將斛律光置之死地了。他暗中指使人,把這些讖語上奏北齊後主高緯。高緯詢問祖珽,祖珽便添油加醋,說了很多斛律光的“不臣”之舉。於是,高緯下令“盡滅其族”。一代名將就這樣被冤殺了。

北齊也因此被北周所滅。周武帝在滅北齊後,曾感嘆說“此人(斛律光)若在,朕豈能至鄴!”

所以,祖家在北齊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名聲不好。

楊堅代替北周稱帝,建立隋朝。

祖珽的兒子祖君彥此時也到了為官之年。祖君彥和當時著名大臣薛道衡有深交。而薛道衡深得隋文帝楊堅的信任。薛道衡讚賞祖君彥的才學,有一次,他向隋文帝舉薦祖君彥。隋文帝問這個人的家世。當他得知祖君彥是祖珽的兒子後,驚訝地說:“難道就是那個冤殺了斛律光的祖珽嗎?這種人的兒子我是不會用的。”( “是非殺斛律明月人兒邪?朕無用之” )

祖君彥就這樣無緣進入朝廷中樞。對此,他懷恨在心,非常氣憤。

隋煬帝時,祖君彥被授予東平書佐、檢校宿城令職。這是很小的官,祖君彥根本看不上眼。史書上說他“常鬱郁思亂”。

02、祖君彥給隋煬帝"畫了一幅像"

隋朝末年,烽煙四起,各地都爆發了起義。其中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是最為後人熟知的一支。瓦崗軍發展很快,四處攻城略地,先後攻佔了興洛、回洛、黎陽三大糧倉,大有撼隋朝根基之勢。

心有不平的祖君彥不甘心在隋朝當個小官,便投靠了瓦崗軍。李密對祖君彥的文才有所耳聞,便留他在身邊謀劃軍務。

李密命令他寫一篇討伐隋煬帝的檄文,祖君彥便把他對隋朝的各種不滿,通通發洩出來,寫了《檄隋文》,在這篇檄文裡,祖君彥給隋煬帝“定了十大罪狀”,分別是:弒父、亂倫、嗜酒、勞民、濫賦、興役、徵遼、濫誅、賣官、無信。

這十條罪狀,幾乎成了定論,日後人們提到隋煬帝,都是這樣一位暴君形象。

檄文中還有這樣一句,成為日後傳頌的經典:

有一於此,未或不亡。況四維不張,三靈總瘁,無小無大,愚夫愚婦,共識殷亡,鹹知夏滅。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罄竹難書”這個成語就出自於此。

歷史沒有記載,隋煬帝是否看到過這篇檄文。假如看到了,我想他的脊背一定涼透了。

03、慘遭王世充虐殺

大業十四年,瓦崗軍和王世充部開戰,最終被王世充打敗,瓦崗軍幾乎被打散,李密逃到了長安,投靠李淵的唐軍。而瓦崗軍的很多將領都被王世充俘虜,祖君彥就是其中一位。

王世充看到祖君彥後,大罵道:“你替叛賊大罵國家夠了嗎?”估計他是讀了那篇檄文,不然不至於如此咬牙切齒。王世充下令杖責祖君彥,然後將其綁到一棵樹下。

才子落難,小狗都欺。王世充手下一個叫王拔柱的郎將,看到祖君彥奄奄一息,毫不同情心,他對身邊士兵說:“這個弄筆的窮酸死有餘辜。”說完上去猛踢幾腳。可憐一代文士,就這樣被踢死了。

祖君彥死後,殘暴的王世充不解恨,又下令“戮屍示眾”。

參考資料:

《傳》

《新唐書•李密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