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朱允炆和朱高熾都是同一輩分,為何一個是“允”,一個是“高”?

對於明朝皇帝的名字,人人往往會產生疑惑,為何它們不是從始至終一脈相承的?明明第二個皇帝朱允炆和第四個皇帝朱高熾它們是同一輩分的,為何一個是“高”,一個是“允”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瞭解明朝那段混亂的歷史,也就是“靖難之役”。

朱允炆和朱高熾都是同一輩分,為何一個是“允”,一個是“高”?

1399年8月6日到1402年7月13日,這短短的四年間,可謂是明朝前期統治最為黑暗的一段時期,整個國家分裂成了兩大勢力。一方是以當朝皇帝,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為首的中央勢力,一方則是以朱元璋第四個兒子,也就是燕王朱棣為首的地方勢力,展開了激烈的奪權鬥爭。

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有一對矛盾是從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以來,一直到公元1912年清朝統治結束都存在的,那便是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儘管這一矛盾隨著時代的演進,中央的勢力不斷增長,地方的勢力不斷下降,但就某個短期階段而言,封建時代後期地方的實力還是有可能高過中央的。

朱允炆和朱高熾都是同一輩分,為何一個是“允”,一個是“高”?

朱棣所處的那個時代就是如此,他南征北戰,手握重兵。公元1398年6月30日,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位,身為朱元璋兒子的朱棣對此十分不滿,在他看來,自己無論哪一個方面,都不會比這個登上皇位侄子差。

僅僅過了不到兩個月,朱允炆就在大臣的建議之下,進行了削藩,削藩的首要物件就是自己叔叔——燕王朱棣。他將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削減其軍事實力,隨後準備直接摘掉他“燕王”的帽子。

朱允炆和朱高熾都是同一輩分,為何一個是“允”,一個是“高”?

朱棣是一個非常具有政治嗅覺的藩王,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了朱允炆的統治,這個稚嫩的侄子一定不會放過自己的,於是在1399年直接起兵,與中央軍對抗。

這場戰爭歷時四年,一直到公元1402年7月13日,朱棣率軍攻入南京城內才結束,而此時的朱允炆早已不見了蹤影,有人說他是在朱棣軍隊攻進來之前就自殺了,還有人說朱元璋早就料到了朱棣會反抗,給朱允炆留了一把剃頭刀,朱允炆便用此削髮為僧,朱棣見他如此作為便放過了他;還有說朱允炆逃出了南京,前往了雲、貴一帶。但不管朱允炆最後是死是活,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他的皇位被朱棣給奪去了。

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從朱高熾往後起,明朝皇帝幾乎都是“高”字輩分,而非“允”字輩。公元1369年,朱元璋初定天下,建立了明朝,為了讓“朱”的地位得到提高,他給自己的諸多兒子們都定下了20個字的順序表。

朱允炆的父親,也就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他的後代就是“允”字輩,按照朱元璋的要求,今後朱允炆所有的後代,第二個字都必須是“允”了,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明朝的今後的皇帝應該都是“允”字輩。

但朱元璋想不到,在他死後沒多久,四兒子朱棣就發動了叛亂,而他的後代是朱元璋定下的“高”字輩,朱棣取代朱允炆之後,成為了明朝第三個皇帝,此後又讓自己的兒子朱高熾繼位,這樣一來,皇帝就從“允”字輩的朱標後代,變成了“高”字輩的朱棣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