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的景象嗎?宋人曰:錯!孟元老如此說

《清明上河圖》是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傳世名畫,瓷器上、屏風上、木雕上、扇子上都有它的身影,它在國畫中的地位不亞於《紅樓夢》在古典文學中的地位。

特別是近些年,不少學者、名家,甚至普通人都開始了《清明上河圖》的探究,使它在我們的視野裡更加生動、更加有味道。

探究的焦點之一,便是時間問題。有人說,圖上畫的是初春的清明節。有人說畫的不是春景,是秋景。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的景象嗎?宋人曰:錯!孟元老如此說

認為是清明節的有力證據便是題名,《清明上河圖》自然是清明節汴河一帶的市井生活情景,而且畫上的樹木大都禿枝光杈,沒有長葉子,只有柳樹泛著新綠。

再看細節,畫上有一頂轎子,轎頂插有樹枝或雜花,符合當時清明節到郊外上墳回來在轎頂用楊柳插花的風俗。

認為是秋景的,在畫上發現不少與春天不合拍的細節。

第一,畫上有農家短籬笆里長滿了茄子之類的蔬菜。

第二,有兒童光著上身在街頭玩耍,還有人打赤膊。

第三,草帽、竹笠在畫面上多次出現。

第四,有小販在賣甘蔗,甘蔗經霜凍易發酵,是不會在初春時節叫賣的。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的景象嗎?宋人曰:錯!孟元老如此說

公說公理,婆說婆理,本來覺得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最近讀《東京夢華錄》,發現不少有關“秋景”的證據,讓我們一起看看北宋人孟元老是怎麼說的吧!

其一,在北宋,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五天是寒食節,寒食節的第三天,便是清明節。從寒食節開始一連三天,人們都出城上墳。

上墳的地點在郊外,出城祭祀的人流在各處城門都會發生擁擠堵塞。隊伍中還有皇宮派出的祭祀車隊,青色車幔、銅飾車身、錦繡橫額、 珍珠垂簾,一對宮扇遮道,兩排紗籠前導,排場得很。

上墳活動主要集中在郊外,四郊野外像集市一般,到天黑了才返回城裡。

《清明上河圖》裡的城郊冷冷清清,城內異常熱鬧,明顯對不上孟元老描述的清明節情景。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的景象嗎?宋人曰:錯!孟元老如此說

其二,北方的樹木大都是先開花再抽葉,春天是個繁花似錦的季節,整個汴京城外到處是盛開的梨花。

孟元老在描寫清明節時,還寫道:“醉歸院落,明月梨花。”但是,整幅畫卷沒有發現任何花兒的影子。

其三,孟元老說到中秋節時,寫道:“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清明上河圖》上就有好幾家掛招牌賣新酒的。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的景象嗎?宋人曰:錯!孟元老如此說

由此可見,《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不是指“清明節”,既然不是“清明節”,那又指什麼,或有什麼含義呢?

這還得從作畫的初衷說起,當年宋徽宗畫了一幅《夢遊化城圖》,畫的是他想象中的天宮景象。畫好後,他聽說京城有個畫家叫張擇端,放言說要畫下整個東京,便讓宰相蔡京把他找來,負責畫東京城的景象。

於是,張擇端嘔心瀝血,歷經數年,終於完成了這幅描述北宋都市生活的畫卷。

宋徽宗畫的是天上的祥瑞景象,張擇端畫的是人間的盛世局面,天上人間,繁華盛世,這個清明便是社會穩定、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清明盛世。

清明上河圖,意思就是清明盛世下汴河的一段市井風景畫。

您怎麼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