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公孫瓚臨終前給劉備兩個暗示,劉備沉默無言,卻至死再不重用趙雲

在三國時期,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其中的趙雲將軍可是十分受歡迎的一位歷史人物。趙雲將軍一世美名,後人對他的讚譽,有時甚至並不亞於劉備。

趙雲對劉備的忠誠是出了名的,但是在劉備身邊,趙雲的地位似乎是有一些尷尬的。憑藉趙雲的軍事能力和聰明才智,他完全可以勝任更好的職位。但是為什麼劉備到死也沒有重用趙雲呢。

這就要從公孫瓚臨死前的暗示說起了。劉備在師兄公孫瓚身上究竟是讀出了怎樣的暗示呢,才能讓他下定決心不重用趙雲。像趙雲這樣的人才,難道不應該有更高的軍職來施展自己的才能嗎?

從趙雲的一生來看,劉備或許是沒有太重用他,但是不能說劉備就不信任他。其實趙雲是得到了劉備極大的信任的,劉備能將自己家人的安全都交給趙雲,也可見對於他的信任。

五虎大將之三趙雲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們都知道,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被稱作是五虎大將,這個稱號是劉備親賜的。其中趙雲將軍,算是這五個人中文武兼備的全才了。

趙雲,子子龍,後世也稱武神趙子龍。不管是在軍事才能,還是在學識韜略上,趙雲都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他獲得的職位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高。

這樣一位讚譽很高的人物,似乎在歷史上好像沒有什麼閃光點。但是這並不妨礙趙雲是一個性格趨於完美的人,他不是關羽張飛那般的虎將,他在性格上,沒有太致命的缺陷。

歷史上對於趙雲的評價很高,因為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所以在軍事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戰績。最早趙雲在常山當地一代的威望就很高,老百姓很擁護他。

於是在常山時,趙雲就組建起了一支自己的小隊伍,他帶領這支隊伍投奔了公孫瓚。公孫瓚也是漢末群雄之一,他擊殺了劉虞,是北方實力最雄厚的諸侯之一。

但是趙雲並沒有在公孫瓚的身邊追隨他太久,在公孫瓚最鼎盛的時期,趙雲就選擇了離開。公孫瓚對於趙雲也沒有真誠的挽留,就這樣隨他去了。

趙雲在公孫瓚麾下時,公孫瓚並沒有把他當成是核心的骨幹成員,對於他也並不是十分重視。趙雲在公孫瓚那裡一直待得不好舒心,雖然那時公孫瓚的勢力很大,獨霸幽州。

在趙雲離開公孫瓚以後,就追隨了劉備。從幾件事情上,趙雲看出來公孫瓚並不是一個明君,所以即便當時公孫瓚混得如日中天,劉備看起來似乎並沒有公孫瓚有實力,但是趙雲還是追隨自己內心的想法,離開了公孫瓚。

一直以來,不管是追隨何人,趙雲始終秉持著“從仁政所在”,公孫瓚顯然是沒有達到趙雲的期許,公孫瓚也不是非趙雲不可,所以趙雲就不再委曲求全,留在公孫瓚身邊了。

劉備為何不重用趙雲

在趙雲跟隨劉備以來,劉備也是經歷了幾次敗戰,前途不明。但是趙雲依舊在他身邊衷心追隨,他從未動過心思再回到公孫瓚的身邊。趙雲從來都不是一個吃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人。

趙雲對於劉備一直以來都是忠心耿耿的,但是這樣的衷心好像並沒有為他帶來應有的重用,這是為什麼呢。趙雲在劉備身邊,好像作用並沒有關羽和張飛那樣大。

有許多人認為,趙雲在劉備身邊,充其量就是一個“保鏢”的性質,其實不然。劉備還曾誇讚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趙雲當然是上過戰場領兵打過仗的。

趙雲是很受百姓愛戴的一位將軍,風評很好,不知道劉備是不是怕他會功高蓋主,比他這位君主還要受百姓的擁護。勇猛的武將有很多,像趙雲這樣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武將,確實少有。

在所有武將中,趙雲有著難能可貴的沉穩性格,這一點是劉備極其看重的。劉備瞭解趙雲的衷心,所以才會把保護自己以及家人安全的重任交給趙雲。這樣看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劉備也並非是不重用趙雲,只是交給了他一份更艱鉅的任務。

雖然關羽和張飛都成了鎮守一方的大將軍,而劉備把趙雲留在了自己的身邊,這看起來是一種不重用,但是實際上,這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巨大的信任。

後人都知道劉備白帝城託孤,他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輔佐,但是在劉備臨終前,也對趙雲有所託付,他是那個劉備深信不會篡權的人。

除此之外,劉備對於趙雲的良苦用心,對於趙雲的安排,也在公孫瓚臨死之前的行為裡得到了一些暗示。當然這些暗示也不見得就是負面的,不重用也不意味著不信任。

那麼劉備在公孫瓚臨死前得到了什麼暗示呢。關於趙雲離開公孫瓚的原因,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他們二人的價值觀不同。公孫瓚根本滿足不了趙雲對於君主行仁政的期待。

趙雲不見得有多大的野心,但是他對於百姓,有著極大的愛護心。他當然希望自己追隨的君王都能夠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

公孫瓚臨死前給劉備的暗示

說起劉備和公孫瓚這兩個人,還是有一些淵源的。其實劉備之前也是跟過公孫瓚的,在那個時候,他就與趙雲相識了,他對於趙雲是比較欣賞的。

但是劉備在慢慢發現自己與公孫瓚的政見也不太一樣的時候,他就先選擇了離開。但是大家都知道,劉備這個人的交際能力是十分了得的,在與趙雲的交往中,他給趙雲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趙雲是先於劉備離開公孫瓚的,當時的趙雲去給哥哥奔喪,從此就再沒有回到公孫瓚的陣營。在公元一百九十四年,劉備也脫離了自己的師兄公孫瓚。

這就源於公孫瓚做的一件事,他將劉虞殺死了。劉虞擔任幽州刺史,在當時深得民心。因為他清正廉潔,秉公執法。劉虞算是公孫瓚的老上級,但是他們兩人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大。

最後公孫瓚竟然將劉虞的全家都殺死了,仁義的趙雲自然接受不了這樣的主公。他的終極理想始終都是行仁政,所以無論主公有怎樣的實力或勢力,但是如果做了不利益百姓的事,那就是與他為敵。

這樣一來,他就隨時可以轉移陣地。這也算是公孫瓚臨死前給劉備的一個暗示,趙雲是一個有政治追求的人,他心繫百姓,在百姓之中也很有威望,他並不是容易掌控的一位人才。他會為了政見的不同,隨時離開。

在公孫瓚這樣的暗示下,劉備就沒有給趙雲太大的軍權,這樣在他與趙雲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他就不用擔心趙雲會擁兵自重。但是對於趙雲的人品,劉備是很信任的。

雖然沒有獲得很高的軍權,但是劉備能將自己的安全和全家人的姓名都交到趙雲手上,也可想而知對於他的信任。公孫瓚的暗示不會讓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度打折扣。

所謂的重不重用,要看對於重用的理解是什麼了。在軍事上,劉備雖然沒有給趙雲像關羽張飛那樣的權力,但是在別的方面,趙雲卻得到了劉備極大的信任。劉備在歷史上是十分會用人的一位君主,他對於趙雲的安排,自有深意。

小結: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形象堪稱是完美,他俠肝義膽,文武兼備,智勇雙全,完美到似乎找不出來什麼缺點和短板。太過優秀的人也難免會招致懷疑和猜測。

關於劉備是否重用了趙雲,始終是眾說紛紜。劉備到死也沒有給趙雲太大的軍權,也是和公孫瓚臨死前給劉備的兩個暗示有關係。

趙雲心中的大理想就是行仁政,百姓生活安居樂業。而且作為軍人,趙雲也有穩重大氣的性格,或許是趙雲過於完美了,讓劉備對於他的安排有些謹慎小心。

趙雲在三國的歷史上絕對是一個優秀的存在,但是公孫瓚的暗示,還是或多或少的影響了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