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故事:馮京智鬥國丈爺,錯把馮京當馬涼

故事:馮京智鬥國丈爺,錯把馮京當馬涼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電視裡,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而伴隨著這句話一起出現的往往還有一位苦口婆心的婆子和一位衣衫不整哭哭啼啼的女子。

從小時候看到這句話,我就為發明創造這句話的人所折服。華夏民族是一個講禮儀教化、重倫理綱常的民族。“春宵苦短、巫山雲雨”,尤其是女性被迫完成這些的時候,怎麼含蓄委婉表示該發生的不該發生的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木已成舟?總覺得差了些意思。可是“生米煮成熟飯”就很好,生動又隱晦。實在是一個精妙的比喻。

“生米煮成熟飯”出自明代沈受先的《三元記·遣妾》,原文是“小姐,如今生米做成熟飯了,又何必如此推阻。”

關於這個沈受先的記載實在不多,只是知道他字壽卿,一字元壽,號練塘漁者,落拓不事生產,於古學靡不究心,尤精樂律。

但是順著《三元記》可以發現另外一個名字:馮京。

故事:馮京智鬥國丈爺,錯把馮京當馬涼

根據《三元記》劇敘:宋代有個叫馮商的商人,很是善良。有多善良呢?這個馮商已經40歲了還沒有子嗣,所以他妻子就勸他納個妾,可是,在新婚夜,他聽了妾室的一通苦水,便碰都沒碰這個女人並叫人馬上把她送了回去。原著說“不染其身立即遣歸,原聘分毫不取。”就是說不光把她送回去,送出去的聘禮也沒有索要回來。

還有一個故事說,有個叫王以德的曾受到過馮商的恩惠,沒有什麼可以報答的,在旅館裡,王以德就安排自己的妻子去伺候馮商,但是馮商讀書寫字坐了一夜,看都沒有多看兩眼床上王以德的妻子。

書裡記載,馮商拾金不昧,人奪其騎亦不爭,賑貧拯難,廣施仁義。

他的這種行為被玉帝知道了,玉帝很感動,就讓文曲星下凡給他做兒子。馮商給他兒子取名叫馮京,後來馮京連中三元,封及父母,並娶丞相富弼之女為妻,一家富貴榮耀。

這是《三元記》裡的故事,“三元”便也是取自馮京連中三元的“三元”。

故事:馮京智鬥國丈爺,錯把馮京當馬涼

但是這個馮京卻不是沈受先杜撰而來的,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確實也曾連中三元。甚至給我們留下了另一句諺語——“錯把馮京當馬涼”。

這又是怎樣一個故事?別急,且聽十二慢慢道來。

在中國古代有“榜下捉婿”的現象,說的是當朝權貴在發榜之日來榜單上挑選自己的乘龍快婿。而且經常有人為了搶人而大打出手。但是事實上,那些個人中龍鳳早在發榜前甚至是殿試前就已經被預訂了。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3月的一天,這天正是公佈會試成績的大好日子,街上人潮攢動,紛紛往那發榜處匯聚。今科的會元會是誰?大家紛紛猜測。而馮京也擠在那人群之中,剛到發榜處,就看見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位,連找都不用找。

“這馮京是誰?”“聽說他鄉試也是第一名?”“這人莫不是文曲星下凡?”

聽著周圍人的討論,馮京笑了笑,頭也不回地走出了人群。

故事:馮京智鬥國丈爺,錯把馮京當馬涼

而在當朝國丈張堯佐的府中,小廝也屁顛屁顛跑來彙報:老爺,第一名是馮京。

“馮京,馮京”張堯佐在口裡又唸叨了兩遍,一拍手“好!就他了!”

派人打探到馮京的落腳處,張堯佐馬上親自帶著厚禮去了,見到馮京,張堯佐也不拐彎抹角,直接挑明瞭來意:家中小女尚未出嫁,久聞老弟你才華橫溢,英俊舒朗,若是能與小女締結良緣……

這個張堯佐,不是別人,正是仁宗皇帝寵妃張貴妃的伯父。既是伯父,如何可稱“國丈”?只因為張貴妃的父親死得早,一直視伯父如親父。而宋仁宗寵愛張貴妃,所以也就許了這“國丈”的稱呼。也是憑著這一層關係,張堯佐一路平步青雲,仕途通達,先後升任三司戶部判官和副使、兵部郎中、後又加官為龍圖閣直學士,升為給事中、端明殿學士。

仗著仁宗的寵愛,這兩人沒少作妖。據說歷史上著名的包拯把唾沫星子飛濺到仁宗臉上的事情,起因就是張貴妃又替伯父向宋仁宗討要官職。

所以對於這樣的家世,即便有機會和皇帝攀上親戚,馮京也是看不上的。所以他毫不含糊,直接婉言拒絕了。

故事:馮京智鬥國丈爺,錯把馮京當馬涼

張堯佐碰了壁,怒氣衝衝地從馮家走出來。然後馬上叫身邊的人去給主考官傳話:要是馮京成了狀元,你們就回家養老吧。

主考官是張的人,自然不敢怠慢,而閱卷官也迫於張的威壓不得不屈從。

然而到最後,直到金榜發榜,也沒看見馮京的名字,不光沒看見馮京的名字,連姓馮的都沒有。

主考官和閱卷官內心竊喜,總算是可以和國丈大人交差了。

然而他們沒有注意到,狀元的名字怎麼瞧著有些奇怪。

卻看那狀元是何名——馬凉。但若是把凉的“兩點水”放到馬的前面,不正是馮京!這是巧合還是另有文章?

故事:馮京智鬥國丈爺,錯把馮京當馬涼

話還得接著從那日張國丈上門提親說起,話說張國丈親自上門提親卻碰了壁,窩了一肚子火。但是張國丈的為人,那是就連路邊的三歲小孩也是清清楚楚的。

所以那日自張國丈離開後,馮京就在心裡思忖應對之法。

無奈的是,馮京冥思苦想多日,終究還是沒有想出辦法。眼看殿試日期一天天近了。

一天夜裡,馮京正在書案前看書,忽地聽見有人敲門。馮京上前開啟房門,看了看,門外卻並沒有人,正準備關門,卻瞧見地上橫斜著一封信。馮京又開啟門,確認四下並無人,快速撿起地上的信封,又左右看了看,便關上了房門。

回到搖曳的燭火前,馮京急忙拆開信封,“標準的‘顏體’楷書”馮京在心裡讚歎道。這時的他沒注意信的內容,先是被筆酣墨飽、遒勁有力的書法吸引了。等他回過神來,才發現紙上只寫著一個字——一個大大的“馬”字!

馮京何等聰明,頓時心領神會。

於是便有了新科狀元——馬凉。

只是除了那一眾官員矇在鼓裡,百姓中,眾人卻都知道中狀元的是“馮京”。

故而,有了“錯把馮京當馬涼”的諺語和典故。

當時在民間,還有一些黑色幽默的話,如“天下中馮京,天上中馬涼”,“張氏權威無用,不中馮京中馬涼”之類的。

至此,馮京連中三元,天下聞名。

故事:馮京智鬥國丈爺,錯把馮京當馬涼

至於親事,後來他兩度取了宰相富弼的千金。留下了“兩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話。

值得一說的是,後來有一年,這位馮京馮大人也做了主考官,因為惜才,他自己“作弊”幫考生改了一字,提拔了一個本來自以為會名落孫山的人為“二甲第一名”(進士第4名),這個被他提拔人叫張舜民。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此處就不再展開了。

後遇王安石變法,馮京因反對變法,所以罷知亳州、成都等地。等到宋哲宗即位,累官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師致仕。

宋哲宗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馮京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追贈司徒,諡號“文簡”。

注:文中故事大部分內容根據史料記載合理發揮,小部分內容為本人根據故事情節虛構。

圖|網路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分享轉發,您的轉發支援就是十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