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作者/林碩(國家博物館),文史博物苑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在熱播劇《大明風華》中,有很多明成祖朱棣飲茶的鏡頭:或與“妖僧”姚廣孝對飲,或與孫若微對飲,或與孫子朱瞻基對飲。

這給人一種錯覺:永樂皇帝朱棣深諳茶道,熱衷品茗。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其實,在明皇室當中,確實出了一位頗有名望的“茶人”,但並非朱棣,而是他的十七弟——寧王朱權。

不過,朱權之名能夠在中國的飲茶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確與其父朱元璋,以及四哥朱棣分不開。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泡茶法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直至明代,情況始有變化。

起於草莽的洪武皇帝更認同田間農人使用茶葉直接沖泡的方法,認為:宋代上至天子,下至文人皆崇尚點茶之風,過於繁複奢靡。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同時,製作龍團(團茶)工藝繁瑣,耗時費工,且容易被各級官員巧立名目,層層盤剝。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為此,朱元璋號召全民採取直接沖泡茶葉的方法沏茶,快速便捷,也符合明初穩定社會,恢復生產的現實需要。

與此同時,朱元璋還在邊疆地區實行“茶禁”。即使皇室宗親有越境販茶者,亦明正典刑。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影視劇劇照

安慶公主的丈夫歐陽倫,自恃為外戚駙馬,“數遣私人販茶出境”。事發之後,被朱元璋親自賜死,留下了“太祖斬駙馬”的佳話。

雖然洪武帝的女婿帶頭違反禁令,但所幸親生兒子能夠體會自己的良苦用心。

不過,此處的親生兒子不是指朱棣。這位鎮守北平的燕王志在馳騁疆場,耀武功於絕域,名垂青史。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他自永樂八年(1410年)起,不顧太子朱高熾的勸阻,冒著國庫被掏空的風險,動用兵力數十萬,民夫數百萬眾,先後五次出擊漠北,打擊北元諸部。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親征的班師途中,駕崩在榆木川(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一說為多倫,一說為烏珠穆沁)。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明風華》中,設定的情節是朱棣剛愎自用,在風雪之中頻繁移動炮兵陣地,將自己的御營設於險境。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明軍陣腳鬆動之事被綽羅斯 · 也先探知,遂指揮瓦剌騎兵趁機突襲朱棣的老營,成功得手。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最終的結局是朱棣心力交瘁,歿於營中。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明成祖最後一次出征漠北,並未尋找到任何的敵軍主力,即史料所載“隻影不見,車輒馬跡皆漫滅”,空手而還,病逝榆木川。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儘管朱棣一生並未與茶道產生過多的交集,但是卻逼迫十七弟——寧王朱權成為了一代茶人,也算是在客觀上推行了父親“廢團改散”的主張。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寧獻王朱權畫像

此話怎講呢?

原本朱權在太祖諸子當中以謀略見長,故受封塞外,鎮守大寧,是九位手握重兵的“塞王”之一。

大寧是大寧都司的簡稱,其封地位於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附近,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可謂“東連遼左,西接宣府”。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靖難之役,燕王朱棣起兵謀反,深恐“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的朱權從背後偷襲北平,便以詐力圖之。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為了使將驍勇善戰的十七弟放鬆警惕,朱棣選擇單騎入大寧城,骨肉相見,二王執手大慟。

數日之後,朱棣假意回北平,朱權出城以禮相送,豈料四哥早已埋伏精兵於城外,挾持前往北平。

繼而率軍聯合朵顏三衛猛攻大寧衛,王妃、世子以下皆被裹挾而去,其地慘遭廢棄。

可憐朱權,被四哥誆騙之後,還要在軍中替其草擬檄文。

朱棣倒是表現出一幅極為寬大的面孔,勸慰十七弟凡事要向前看,自己斷不會虧待手足,“事成,當中分天下。”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建文三年(1401年)冬,朱棣採納姚廣孝的建議,繞開朝廷重兵固守的堅城,率兵南下,直趨南京。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次年六月乙卯,燕王的部隊兵臨京師,守衛金川門的曹國公李景隆、谷王朱穗(朱元璋第十九子)開門請降,放敵軍魚貫而入。

頃刻間,南京城內外一片火海,建文帝朱允炆亦不知所終。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志得意滿的燕王朱棣登基,廢黜建文四年之年號,易為洪武三十五年,並於次年改元永樂。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此時,寧王朱權長長地舒出了一口氣,以為自己守得雲開見月明,要求四哥踐行諾言,分封江南富庶之地,重建寧藩。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豈料,黃袍加身之後的朱棣翻臉背盟。

他不僅沒有將蘇、杭富庶之地賜予朱權,反將其移至偏遠的南昌,甚至連一座新王府也不賜給十七弟,讓其搬入老舊的布政司衙門。

空懷抱負,壯志難酬的十七爺朱權,最終寄情於茶道,成為了一名茶藝家,完全是朱棣逼出來的。

對於“永樂更封”,朱權畢生始終耿耿於懷,不能原諒背信棄義的四哥。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從大寧到南昌

永樂皇帝龍御歸天之後,抱有一線希望的朱權認為時機已到,利用宗親長輩的身份,頻頻上書嚮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要求改封他處。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大明風華》劇照

然而,面對內有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蠢蠢欲動,外有韃靼、瓦剌虎視眈眈的複雜局面,仁宗、宣宗都對朱權的更封請求置若罔聞。

屢次上書猶如石沉大海,文武雙全的十七爺決定另闢蹊徑:在茶道上繼承父皇朱元璋的衣缽,以此抒發自己對朱棣一脈承襲帝統的厭惡。

《大明風華》裡的朱棣不諳茶道,為何逼出一代茶仙?

朱權畫像

朱權撰寫《茶譜》之時,雖然已近暮年,卻壯心不已。從“舉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與天語以擴心志之大,符水以副內練之功”等措辭之中,我們不但讀到了一份高臥林泉的隱逸氣韻,亦能從中感受到一個桀驁不羈的灑脫靈魂。作者/林碩(國家博物館),文史博物苑獨家稿件,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