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這段歷史比三國演義更精彩,為什麼卻鮮有人知?《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上市

《三國演義》開篇有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用來概括治亂迴圈中的古代中國,再合適不過。一部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王朝更替史,而在強盛的大一統王朝之間,總有一小段分裂割據時期。東漢末年有耳熟能詳的三國鼎立,唐宋之間則是形勢更為複雜、故事更加精彩的“五代十國”時期。由於缺少文學作品的普及,作為短暫過渡期的歷史在教科書上也是一筆帶過,因此讀者對這段歷史的認知尤為模糊。近日,由天喜文化出品,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就用通俗曉暢的語言,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全景式的還原,很好地填補了這塊空白。

這段歷史比三國演義更精彩,為什麼卻鮮有人知?《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上市

依據嚴謹史料,用現代語言讓歷史鮮活化、通俗化和現代化

一部優秀的歷史普及作品首先要依賴於可靠準確的一手史料,本書作者以薛居正修《舊五代史》、歐陽修自撰《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袁樞編輯的《通鑑紀事本末》等傳世文獻為依據,整合歷史材料,用現代語言對五代十國史進行了鮮活化、通俗化和現代化的敘述,寫成這本英雄史話式的五代十國風雲錄。

現代人如果寫作古代歷史,作者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和準則。他認為以《資治通鑑》為代表的古代人寫作的史書,其目的在於勸諫君王,而對王朝成敗得失的總結過於道德化,“舉凡帝王所應有的歷史常識和治人馭眾的方法,糜不詳加備列,有關得失成敗時總有耳提面命式的‘臣光言’斷語;而凡不是帝王所須‘治馭’的,一概摒棄從略”。如今時過境遷,封建時代一去不返,現代人歷史寫作的目的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歷史寫作應該讓程式僵化的歷史記載變為活化,用現代研究方法和視角進行重新敘述和解讀,使其成為人人必備的基本智識。本書的寫作也正是作者基於這樣的願景的實踐。

書中,作者寫到後唐李存勖的“或時自傅粉墨,與優人共戲於庭”時,會將他說成是標準的“戲迷”;寫到方士呂用騙楊行密“用之有銀五萬鋌,埋於所居,克城之日,願備麾下一醉之資”時,他將“一醉之資”比喻成“給兄弟們打打牙祭”。作者用這些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經驗的詞彙來解讀古代歷史,不僅增添了歷史敘述的趣味性和可讀性,也讓歷史人物的形象鮮活起來。

這段歷史比三國演義更精彩,為什麼卻鮮有人知?《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上市

以點帶面,脈絡清晰地勾勒一幅亂世風雲歷史圖景

五代十國的歷史紛亂複雜,其源頭還要追溯到唐末的藩鎮割據、皇權衰弱和宦官擅權,以及隨後的天災引發的農民起義。在北方中原地區,自從907年“碭山大盜”朱溫建立後梁之後,短短53年中,先後經歷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王朝,而在南方則出現過吳、前蜀、南漢等10個割據政權。各路武夫悍勇走馬燈式地竊國盜號,稱王稱帝。此外還有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深度介入,五代後期權力鬥爭白熱化之後,後晉石敬瑭不惜以“兒皇帝”之姿求助於北方契丹遼國,引狼入室。

為了將這段線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糾纏不清的歷史儘可能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同時儲存其真實性和戲劇性,以及故事的完整和連貫性,作者對歷史材料進行了獨到而恰當的選擇和組織。全書結構整體上以“五代十國”中各主要政權的歷史為篇章,同時為了照顧五代前史和北方契丹的影響,又分別在一頭一尾單獨開闢“大齊”和“契丹”作簡要介紹。作者對建立王朝政權的皇帝、謀士、將領等人物為點,以軍事行動、重大事件、王朝興衰為線,輔以描刻中原王朝對南方割據政權的反應和行動,這樣以點帶面、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地描摹出一幅“群雄並起,爭霸天下”的亂世風雲錄。儘管為了保證敘事的流暢性,作者多著墨於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但也對這一時期的政治的特點進行了總結,比如作者提到南方邊陲割據政權林立的局面,一方面得益於其先天地理條件的優越,也在於中原政權內鬥嚴重,頻繁換主,無暇他顧。

這段歷史比三國演義更精彩,為什麼卻鮮有人知?《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上市

讀懂亂世中國,才能讀懂完整的中國歷史

談到中國古代歷史,統一而強大的中央王朝時期固然重要,但是軍閥割據戰亂頻仍的分裂期也不容忽視,因為混亂和分裂也意味著新一輪的統一,孕育著歷史走向的另一種可能性,新的社會制度和模式由此產生。比如日本學者提出的“唐宋變革論”,從唐代門閥貴族社會到宋代平民社會的轉變,恐怕就跟五代十國的戰爭對原有社會結構帶來的巨大破壞性有關。

本書引用的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的觀點,從人口的角度對古代社會治亂交替的必然性也做了一番精彩的解釋,即在古代傳統農業經濟社會,人口的增加率總是大於物質的增加率,前者為等比級數,後者為等差級數。歷史上承平時代的人口呈等比級數急劇增長,一旦達到飽和點後,為了爭奪口糧,草莽英雄率領饑民、飢兵起而掠奪,造成人口大比例下滑,直到一個新興王朝建立,歷史又進入下一輪迴圈。

儘管這種理論有失偏頗,但將其運用到中國古代王朝的興衰成敗上,也有一定合理性。一部中國古代史,承平繁榮的時期寥寥可數,東漢的文景之治,大唐貞觀、開元盛世,宋太宗至仁宗之世,明成祖至仁宗、宣宗之世,再到清朝康乾盛世等,除此之外,古代歷史上也不乏動盪不安、人命不如螻蟻的混亂時代。因此,只有理解了亂世中國,才能理解完整的中國歷史。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可以算是一個嘗試和樣本,即從亂世之中重新認識中國歷史,作者既帶我們看到在一個政治失序的時代,上層階級經歷殘酷鬥爭之後如何進行新一輪的整合,重建規則和制度,下層百姓又是如何熬過最黑暗的時刻,以及其為下一個統一王朝的頂層政治設計提供了哪些前車之鑑。畢竟,緊隨五代之後的趙宋王朝,正是深刻汲取了五代時期的歷史教訓,才確立了“重文抑武”“分權制衡”的國策,最終造就了燦爛輝煌的大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