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選自《文物》2005年04期,朱曉芳

王進先

1988年8月,在長治市北郊故漳鄉的故縣村,搶救性發掘了2座仿木結構磚室墓,編號為M1、M2。兩墓相距約10米,東西並列。墓室距地表深約5米,墓頂已被施工單位推掉,因被擾亂,隨葬品及葬具情況不詳。其中M2出土一方墓誌上有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的紀年。現將發掘情況簡報如下。

一號墓

1。墓葬形制

M1為仿木結構磚室墓,坐北朝南(圖一)。短甬道,長0。48、寬0。52米。墓室平面近方形,室內東西長1。68、南北寬2。04、殘高2。26米。墓門與甬道相連,高1。03、寬0。53、深0。4米,門內用條磚封堵。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墓內牆壁下部用磚砌須彌座,高0。45米,上下邊緣均雕刻蓮花瓣紋。座的束腰部位用條磚隔出方框,框內用黑彩繪二十四孝故事圖,畫面簡單粗疏,已漫漶不清(圖二)。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磚砌須彌座之上留有寬約0。12米的小平臺,臺上四角砌出立柱,柱高0。57米。柱上砌普柏枋。柱間設四鋪作鬥縅,均不出昂和耍頭,鬥縅的做法為在普柏枋上砌出櫨鬥,櫨鬥口出華縅一跳,上承令縅。令縅部砌有替木(圖三)。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墓室內的仿木結構均施彩繪。其中柱身施黃色,上飾黑色花紋。普柏枋上則用紅、藍二色繪出花瓣紋。枋上坐鬥施黃色,上有紅、藍、白色紋飾。華縅出跳繪紅、白、藍色柿蒂紋,並用黃、紅、黑色勾勒出泥道縅的輪廓。

除南壁外,其餘三壁均面闊三間,砌有門、窗,門均挖進去,形成耳室(圖一四)。南壁墓門東部挖一耳室,高0。35、寬0。45、深0。5米。東壁中部有一破子欞窗,高0。35、寬0。27米。窗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耳室,耳室門欄上砌有門簪4枚,兩方兩圓。耳室高0。35、寬0。62、深0。5米。西壁中間砌一耳室,高0。35、寬0。6、深0。5米。耳室兩側均砌有破子欞窗。北壁有3個耳室,形制近同,高0。43、寬0。48、深0。5米(圖四~七)。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2。壁畫

南壁 中部墓門拱券上繪黑色卷草紋,中央為朱雀圖。朱雀正面站立,呈展翅狀(圖八)。門左側繪舂米圖。畫面上有二人,一男子身著黑袍,褲筒上卷,正在踩踏碓的木槓。該男子前方坐一婦人,正在篩米。婦人身後繪一井,帶有轆軲。門右側繪碾米圖。畫面中央有一石磨盤,盤磨兩端站一婦女和一男童,正在推磨。旁邊坐一老婦人,正在篩米,身旁放一個簍筐。畫面下部繪卷草紋和牲畜圖,後者已漫漶不清(圖二、一五)。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北壁中間耳室的門上畫有帷幔,中央繪一人,披髮,身著鎧甲,手持劍。從其方位看,似為玄武神(圖九)。兩個次間用黃、藍、白色繪出捲簾和帷幔。門的兩側均繪二人,恭謹站立,為侍女或守靈的家眷。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東壁 左次間門上繪捲簾及帷幔。中間窗上繪青龍圖,青龍隱現於紅、黃色雲氣中(圖一0)。右次間繪飛天圖。飛天體態豐滿,面龐圓潤,頸戴瓔珞,臂飾寶釧,雙手捧盤,衣帶飄曳,飛翔在紅、黃色雲朵之間(圖一二、一六)。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西壁左次間窗上繪飛天圖。飛天面龐圓潤,頭戴珠冠,臂飾寶釧,衣裙飄逸,雙手捧盤,飛翔於雲朵之間(圖一三、一七)。中間上部繪白虎圖,白虎右前爪抬起,行走於紅、黃色雲氣中(圖一一)。右次間窗上繪捲簾及帷幕。門及窗的兩側均繪男、女侍者及守孝人。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二號墓

1。墓葬形制

此墓與M1的結構基本相同,墓內壁畫也近似,只在具體做法上有所差別,如每壁中間不設立柱。該墓坐北朝南,墓室平面東西長1。4、南北寬1。71米。墓內砌棺床,座高0。48米(圖一八、一九)。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2。壁畫

南壁 正中設墓門,高0。76、寬0。44、深0。6米。門內拱券周邊飾黑色卷草紋。門的兩側各站一武士,身著甲冑,手持兵械(圖二四、二五)。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門的上方繪一朱雀(圖二三)。其墓門兩側還繪有舂米圖、牛羊圖、推碾圖、牽駝圖、牽馬圖等。北壁 正中有一耳室,門高0。45、寬0。6米。門上部繪有捲簾。門兩側各有一個破子欞窗。左窗上部繪一武士,身著鎧甲,手持兵械(圖二一)。從方位分析,此應為玄武。右窗上部繪獅形神獸,呈蹲踞狀。此壁的門、窗兩側均有孝子和侍男、侍女圖案。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東壁

正中有一耳室,門上部繪青龍,作行走狀(圖二二)。門兩側各有一個破子欞窗。左窗上部繪捲簾,右窗上部繪飛天圖。窗戶兩側與門之間繪有孝子及男、女侍者。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西壁

正中砌有門扉,上繪門釘、門環,門上部繪白虎圖及飛天(圖二0)。門兩側各有一個破子欞窗。左窗上部繪飛天圖,右窗上部繪有捲簾,門的兩側有男、女侍者及守孝人圖案。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3。墓誌

此墓內出土一塊方磚墓誌,長34、寬33、厚55釐米(圖二六)。內有“元豐元年歲次戊午十月一日壬寅五日正午下壽”字樣,為判斷該墓的時代提供了可靠紀年。

山西長治故縣村宋代壁畫墓

兩座墓相距約10米,形制結構與壁畫內容基本相同。由此推測,兩墓的建造時間相隔不會太久,均為北宋時期。這兩座墓的發現,為研究宋代墓葬形制以及民間繪畫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M1、M2為仿建結構墓。鬥皺的做法頗具特色。鬥緘不做出昂頭和耍頭,泥道緘也不用磚砌出,

而是用紅、黃、黑色繪出泥道繳的輪廓,緘部勾勒出木頭紋理,

在彩繪方面,這兩座墓內均出現了四神以及飛天的內容。其中,北壁的玄武神以人格化的形象出現,實屬罕見。據《雲麓漫鈔》卷九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為四方之神。祥符間避聖(宋真宗)祖諱,始改玄武為真武,玄冥為真冥,玄枵為真枵,玄戈為真戈,後興醴泉觀得龜蛇,道士以為真武現,繪其像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劍蹈龜蛇。”[1]又據《河圖帝覽嬉》:“北方黑帝,體為玄武,其人夾面兌頭,深目厚耳。”[2]M1、M2人格化玄武神的出現,為研究宋代的宗教和四神的演變提供了新資料。

參加發掘的有王進先、朱曉芳、侯艮枝、李奉山、秦秋紅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