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淵和李密,為何成者為王敗者寇?

隋末時,隋文帝楊堅打下的江山,在他兒子隋煬帝楊廣的統治下,逐漸衰落。楊廣自幼聰慧,文武雙全,最終卻在東都行宮中,在叛軍的包圍下,用一條娟帶,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當時,各路英雄豪傑都揭竿而起,隋朝各地一時間烽煙四起。其中,有兩股勢力最成氣候,對隋煬帝造成了較大的打擊。

李淵和李密,為何成者為王敗者寇?

一股勢力,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瓦崗軍,首領為李密,率軍數十萬,盤踞在瓦崗,佔領了隋朝興洛倉,回洛倉,黎陽倉等隋朝軍隊賴以生存的糧草基地。扼住了隋朝大軍的咽喉。可以說,當時的李密,風頭無倆,無人能及。

另外一股勢力,就是李淵。跟李密不同,李淵起兵之初,還在隋朝做官,當其他地方頻頻傳來義軍起義的訊息時,李淵其實只是在做起兵的綢繆。他在等待合適的時機。時機成熟時,在太原起義,最終稱帝,建立大唐,成就了後世有名的大唐盛世。

兩股勢力,在當時來說,都不算小,而且攻打隋朝軍隊都是勝多敗少,兩人同姓李,為什麼一個為王,一個為寇呢?今天,我們就來比較比較。

今天的我們,就拿孩子的教育來說,我們總是在講,要讓他贏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當然非出身莫屬了。

李淵本人,雖不說是皇室家族,但他的出身,也是尊貴無比。要是往上翻幾代,李淵的家世簡直不要太顯貴。他是西涼開國皇帝李暠後代,祖父為西魏太尉李虎,父親是李昞,頭銜很多,比如御史大夫,安州總管,大將軍等等,好不顯赫。母親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的姐姐,也就是皇后是他姨媽。典型的皇親國戚。據說,李淵長大後,文武雙全,智謀過人,瀟灑倜儻,性格開朗。但是李淵的父親去世比較早,他7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受襲唐國公,不過這對他成為帝王,也沒有什麼影響。

李淵和李密,為何成者為王敗者寇?

隋唐演義——李淵

再來說李密,雖然李密的出生,可能聽起來沒有李淵顯赫,因為他沒有當皇后的姨媽,但也是高門貴族。往上翻幾代,李密的祖宗也是顯貴不已的。他的曾祖李弼,西魏八柱國之一,祖父李耀,北周太保(太子師傅),父親李寬,隋朝上柱國,我們可以看到,李密的祖上,柱國比較多,什麼是柱國?在古代,簡單點說柱國就是保家衛國的將軍,後來,帶了勳級,就是國家軍事統帥的最高階了。在這裡要說一下,李密的曾祖父和李淵的祖父,都曾經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也就是說,他們的祖上,曾經經歷差不多,家世差不多,都是貴族。

兩相比較,李淵和李密,除了李淵有一個當皇后的姨媽,其他都差不多。但是當皇后的姨媽,也不可能是他成為帝王的最大助力。

所以,就出身而言,兩個人沒差多少。兩個人都是出身名門。論聰明才智,兩個人也差不多,都是文武雙全,足智多謀,並且志向遠大,也都樂善好施,喜歡收養門客。

李淵和李密,為何成者為王敗者寇?

隋唐演義——李密

古語有言,成事,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既然兩個人的出身都差不多,至少起點是一樣的。那就讓我們細看兩人的天時地利人和之分。

先說李密

李密造反之初,並不是他自己要造反的。他是被拉入夥的。他的造反起事,跟一個人密不可分,這個人就是楊玄感。

少時的李密,在居地讀書時,被經過的越國公楊素看到,交談後,楊素跟自己的兒子楊玄感說,\“我看你們都比不上人家李密的學識氣度啊!\”因為這句話,楊玄感才跟李密相交,由此,為楊玄感起義,迎李密為他出謀劃策埋下了伏筆。李密聰明,有才智,但是,他手上沒有兵,說白了,就是個軍師,沒有自己的團隊。另外,雖然楊玄感請他給出謀劃策,奈何李密的建議他都不採納啊。也就是說,李密沒有話語權的。起兵造反的楊玄感,沒幾年就被滅了,導致沒打算造反的李密,反倒成了階下囚。要說李密聰明呢,在押解的途中,李密設法逃了出來,遠走他鄉。公元616年,又加入了當時瞿讓率領的瓦崗軍,並在瓦崗軍內大顯身手,成為了瓦崗軍的二把手,至此才算是站穩了起義的腳跟。

再說李淵

跟李密又不一樣,當各地的農民起義如火如荼時,李淵在幹嘛?觀望,養精蓄銳。李淵不笨,造反事大。早了,被人槍打出頭鳥;晚了,又分不到大蛋糕。所以,李淵想,等到各地叛軍都你爭我奪,斗的差不多的時候,不管叛軍還是隋朝軍隊,都已經兵困馬乏,到時候我再來個河蚌相爭,漁翁得利,豈不美哉。不得不說,李淵對形式的判斷,確實精準。

公元617年,李淵精心籌謀之後,在太原起義。此後,他率領的義師,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就天時來講,李密差了李淵不少。也是他後來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李密的地利

前面說,加入瓦崗之後,李密才算是正式踏入了起義的隊伍。當時的瓦崗軍,在瞿讓的帶領下,屯兵韋城瓦崗寨(滑縣南)。李密到了瓦崗後,建議瞿讓佔領滎陽,與瞿讓前後夾擊,打敗張須陀,佔領了滎陽。此戰,李密聲名大噪。瞿讓對他刮目相看。並且分給他一支軍隊親自帶領。終於,李密有了屬於自己的手下。公元617年,李密又率軍攻打興落倉,開倉濟民,一時間,各地民眾都來投奔,李密的軍隊一下多達幾十萬人。看李密這麼囂張,越王楊侗無法忍受了,派兵討伐,奈何技不如人,依舊打不過李密,反而讓李密藉著這次機會,拿下瓦崗第一領導人的位置,是以瞿讓自願讓位給他。當了第一領導人的李密,自稱魏公,在洛口建立都城,駐紮在方圓四十里的地方。從陪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到加入瓦崗,再到建都洛口,李密的根據地,暫時。從黎陽被動,到瓦崗被逼,再到洛口的主動,可以看到,李密,在從邊緣向中心移動。但是,還只是徘徊在政治中心的外圍。

李淵的地利

聰明的李淵,在看到各地起義軍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後,並沒有急著動作。而是在自己的轄地太原暗中籌謀,等到大家都斗的差不多了,他才開始各個擊破。所以,太原對於李淵來講,既是屬地,又是福地。若不是太原,他就沒有更好的理由招兵買馬,為起事做準備。太原起兵的李淵,回攻長安時,還給當時洛口駐兵的李密,寫了一封安撫的信(雖然李淵要比李密大十幾歲),可以看到,在李淵的心裡,還是很認同李密的才能。安撫好李密後,李淵與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招降沿路的義軍,後攻克長安,擁立楊侑,自封唐王。看看,李淵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起兵後直搗長安,一舉成功,佔領政治,軍事中心。雖然此時的李淵還尊楊侑為帝,但是,誰不知道,他這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呢。佔領長安以後,所有的軍事活動都以此為中心,展開了他的統一大業。

綜合分析,李淵的地利,在於他的位於太原的留守位置,而李密,則佔領了三大糧倉之地,兩人不相上下。

李密的人和

李密在起義之初,因為是受人之邀,孤身一人。但是加入瓦崗以後,由於李密軍事才能出眾,也會提高鼓舞將士氣勢,一時間也有很多謀士將領投靠,其中有幾個非常有名的將士,名垂千史。秦叔寶,如雷貫耳,鼎鼎有名的秦瓊是也,如果不認識,那我說門神,你應該知道了。我們春節所貼的門神,其中之一就是秦叔寶。他是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對大唐的建立,可謂勞苦功高。他在李密手下之時,是一員猛將,驍勇無比。據記載,李密叛唐被斬以後,秦叔寶歸降李淵,被李世民收入麾下。此後,每有大戰,秦叔寶總是一馬當先,勇為衝鋒,屢屢能取敵軍將領首級,令敵軍不戰而敗。

李淵和李密,為何成者為王敗者寇?

隋唐演義——秦瓊

程知節,這個文雅的名字,可能說出來大家不太認識,但是如果說到程咬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程知節,跟秦瓊一樣,也是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作戰驍勇著稱。還有羅士信,徐世勣等大將,也都對李密忠心耿耿,跟隨他經歷了不少大戰。

李淵和李密,為何成者為王敗者寇?

隋唐演義——程知節

李淵的人和

跟李密比起來,李淵起義時,有不少人的追隨與輔助。首先值得一提的,要數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了。當李淵帶著兒子們領兵南下時,囑咐平陽公主,讓她回到太原屬地,找個隱匿的地方躲起來,等她的父親哥哥們回來。但是平陽公主回去後,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意外的事。她在沿途收編一切可以收編的義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李淵尚未進攻長安之前,已經在長安的周圍攻佔領地,為李淵進軍長安做好裡應外合的準備。

李淵進入佔領長安以後,讓平陽公主自己帶領她的軍隊,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支娘子軍,並且,因為平陽公主的娘子軍駐紮在長城第九關上,又把這個關隘叫做娘子關。除了平陽公主之外,李淵的身邊追隨了很多其他的能人強將,包括他的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女婿柴紹,裴寂、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武士彠等等一大批強將謀士,這些人,都是大唐的開國功臣,在李淵舉事,建立大唐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看出,若僅論人力,李密有忠心護主的將領隨身,李淵也有無數能人異士加強兵強將,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李淵和李密,為何成者為王敗者寇?

隋唐演義——李密之死

然而,天時地利人和一起看,則結局已定。

與天時,李淵暗中籌謀,靜待舉事的最佳時機,出手快狠準。而李密,受人之邀進行舉事,對他來說,舉事的時機是否成熟,完全不受他控制,雖然日後他為瓦崗領袖,但因為瞿讓一事,瓦崗內部凝聚力遭重創,也為他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與地利,李淵太原起義,不管是南下,還是回攻長安,都要事先安撫可能會給自己造成腹背之擊的突厥與李密的瓦崗,他的太原對他起義的發起來講,完美無比,但是就打仗來說,卻並不是最佳,然而李淵卻能夠完美地處理這些不足的地方,使戰場不受地域干擾。反觀李密,佔據隋朝三大糧倉,扼住隋朝咽喉,盤踞在東都北門之外,打的隋軍頭尾不顧,王世充一見李密仗都不敢打,可見,李密的地利,不比李淵差。

再看人和,李淵手下強兵強將無數,更不要說他的三子一女,李密手下強將也不少,很多在他死後都投降李淵,為大唐盛世效力,且名垂千古。也沒比李淵差多少。

李密之敗,在時機,在環境,在天意。再者,李淵跟李密,軍事才能不分伯仲,但是,李淵的政治才能要略勝一籌,李密不一定是李淵的對手。敗在李淵的手下,李密不虧,假如他不是不甘人下,叛唐被殺,或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也有他的位置。然而,一山難容二虎,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