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勒山之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關鍵一戰,以少勝多的戰術勝利

明亡清興,伴隨著一場場大戰,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是其中重要一戰。薩爾滸勝,後金雖還談不上逐鹿中原,至少在遼東已尾大不掉;薩爾滸敗,努爾哈赤和建州女真都將萬劫不復。

不過,努爾哈赤統一女真並非一帆風順,各部落顯然不會甘心束手就範,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發生的古勒山之戰,是努爾哈赤征服女真各部時期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古勒山之戰是努爾哈赤得以統一女真的關鍵一戰,同樣是生死存亡之戰,一旦失敗之前的不但之前努力前功盡棄,建州部很可能長期被其他部落壓制,不知何時才能抬頭。

古勒山之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關鍵一戰,以少勝多的戰術勝利

古勒山之戰的背景

努爾哈赤在萬曆十一年(1583年)以十三副遺甲起兵,經過八年戰爭,打到萬曆十九年,他基本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落。當然努爾哈赤不會就此罷休,統一整個女真才是他的目的。

雖然努爾哈赤勢頭很猛,但當時的關外並不是建州的天下,就女真來說建州部也不是實力最強的,除了建州還有海西女真,海西各部又以葉赫部實力最強,此外還有烏喇、哈達、輝發等部。而海西女真又與蒙古諸部來往密切,有著不少姻親關係。

各部落都有世屬的領地,誰也不可能把土地和子民白白送人,努爾哈赤的擴張顯然要和各部利益發生衝突。努爾哈赤很生猛,但那也只是在建州,葉赫部是扈倫四部的盟主,實力強大又有明朝支援,看不起這個暴發戶。

古勒山之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關鍵一戰,以少勝多的戰術勝利

葉赫貝勒先是派自己的使者,隨後又聯合哈達和輝發部一起派出使者,向努爾哈赤提出領土要求,並以武力相威脅。這當然遭到努爾哈赤的拒絕,既然沒法談判,那就只有刀兵相見,海西各部也很乾脆,打算滅了這個暴發戶,利益相關,戰爭已不可避免。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海西四部就在葉赫部領導下集結了“四部兵馬”向建州的戶布察寨發起進攻,不過這次進攻規模不大,只是試探一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也很機智,他使用圍魏救趙之計,帶兵直撲哈達部的一處寨子,兩方都沒取得什麼戰果就宣告退兵。

退兵不等於息兵,這只是大戰的前奏。三個月後,女真各部聯合蒙古諸部集結了三萬多大軍,號稱“九姓之師”,直逼建州女真的赫濟格城,大戰一觸即發了。

古勒山之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關鍵一戰,以少勝多的戰術勝利

古勒山之戰的過程

對於當時羽翼未豐的努爾哈赤來說,九姓之師的兵馬是個恐怖的數字,它包括了葉赫、哈達、烏拉、輝發、科爾沁、錫伯、瓜爾佳、朱舍裡、訥殷九個部落,來勢洶洶,此時努爾哈赤的兵力只有一萬多,這對建州是個生死考驗。

九部兵馬推進到赫濟格城外,已經天黑,貝勒們紮下營寨打算第二天一鼓作氣攻城。

但是九部貝勒們只想著攻城,時值夜晚,又沒有仔細偵查周圍情況,赫濟格城對面有座古勒山,居高臨下,是個有利的地勢。努爾哈赤兵少,如果集中兵力在城內死守,很難抵擋九姓聯軍的圍攻,這也正是九姓貝勒們想要的結果。

這時候考驗的是主帥的戰爭藝術。通常來說,城池被圍攻,主帥的選擇大致有三種:集中兵力憑險據守、稍作抵抗主動撤退、避敵鋒芒先行撤離。

無論哪種,顯然都對建州女真不利,所以努爾哈赤選擇了另外一種出其不意的戰術。他把不多的兵馬分出一部分,派手下大將額亦都領兵連夜搶佔了古勒山,並在山上準備了不少滾木礌石等物資,為的是第二天出奇兵致勝。

古勒山之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關鍵一戰,以少勝多的戰術勝利

第二天,九姓聯軍果然猛攻赫濟格城,但城池堅固,當時女真各部以冷兵器為主,沒有大炮之類的攻城火器,面對堅城往往一籌莫展,只能用兵力去填坑。城內守軍在努爾哈赤督戰下打退了聯軍一波波攻勢,眼看隊形已亂,貝勒們撤下軍隊,打算重新整頓隊伍後再發動進攻。

這時,努爾哈赤覺得時機已到,令旗一揮,山上的額亦都率領百名精騎衝下上來向聯軍發起攻擊。

額亦都只是佯攻,目的是為了吸引聯軍的注意,聯軍看額亦都人少,爭先恐後想要爭功將他殲滅,額亦都詐敗退向古勒山。聯軍果然中計,殺向古勒山而來,遭到山上早有準備的滾木礌石的攻擊,陣腳大亂。

山上建州兵乘機殺下山來,混戰中,九姓聯軍的總指揮——葉赫貝勒布寨死於亂軍之中,葉赫部失去貝勒無心戀戰,聯軍失去主帥也一片混亂,努爾哈赤乘機揮兵追殺,聯軍就此敗下陣來,建州軍追殺出百里開外,聯軍死傷慘重。葉赫貝勒布寨被殺,烏拉貝勒滿泰之子布佔泰被俘,記載中古勒山下,“兵馬填江,積屍遍野”。

努爾哈赤的戰爭藝術

通看古勒山之戰的整體過程,表面上努爾哈赤使用的戰術並不複雜,類似於《三國演義》裡一些橋段的複製,不過細細分析,這裡面體現的是努爾哈赤的戰爭藝術。

首先是努爾哈赤的戰術決心。

如果選擇主動撤退,等於向聯軍示弱,不僅把征服的土地白送出去,士氣上也會受到巨大打擊。

縱觀努爾哈赤用兵,很少有主動撤退的例子,這次也不例外,不管面對的是九姓之師還是之後薩爾滸明朝的大軍壓境,努爾哈赤抵抗的決心都非常堅決,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

那麼堅守城池呢。聯軍大兵壓境,建州兵少,如果按照常規方式作戰,收縮兵力防守,這正中聯軍下懷,劣勢之下城池很難有把握堅守到最後。

打呆仗從來就不是努爾哈赤的用兵策略,他指揮作戰的特點是用兵靈活,善於出其不意。古勒山之戰他設下伏兵,一舉擊垮九姓聯軍。二十六年後,努爾哈赤在薩爾滸對陣明軍同樣也沒有死守,以“我兵雖少,併力一戰”的戰術,分別擊垮了明軍的幾路主力。

古勒山之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關鍵一戰,以少勝多的戰術勝利

另外,裡面還有很強的心理謀略。

努爾哈赤使用的計謀看似簡單,其實是需要因地制宜使用,建立在對己方和敵方瞭解的基礎上才能成功。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勝列舉,誘敵伏擊之計也被反覆使用,共同的特點就是敵眾已寡,敵軍又有驕縱心理。比如孫武以三萬破二十萬的吳楚柏舉之戰、孫臏全殲龐涓的馬陵之戰、南北朝宇文泰的沙苑之戰。

不過可別以為伏擊戰都能成功,伏擊失敗反被對手打穿的戰役也有很多,比如唐朝蘇定方征討西突厥,西突厥設下包圍卻反被唐軍擊潰,明初李文忠被元將蠻子哈刺章誘入包圍圈反而大敗元軍等。

這樣的謀略,並不是隨處能使用的,一旦用不好,自己分兵被各個擊破反而得不償失,努爾哈赤敢於使用,正是看到了敵人的弱點。

敵軍的弱點是什麼呢?建州面對的敵人是個聯軍,而且由九個部落組成,必然存在指揮不統一,各自為戰的情況。只要能擊破一部,就能產生成倍的震懾。

聯軍人數雖多,指揮卻不協調,眾貝勒又有驕縱心理,建州軍本來人數就少,額亦都也只是一支偏師,人多勢眾的聯軍認為只要平A過去就能把他殲滅而忽略了地勢之利,建州軍居高臨下,又先用滾木礌石打亂聯軍陣腳,聯軍則是仰攻,隊形難以施展,反而束手束腳。努爾哈赤利用的正是敵人的弱點,才敢大膽出奇制勝。

這種誘敵之計,一般正是用在敵眾我寡的戰場情況下,配合出其不意的戰術,才能一舉致勝。

與之相對的,建州軍隊指揮卻高度集中統一。努爾哈赤出戰的時機也把握的相當好,這就是他所採用的戰術“借地以困之,設計以誘之,斬首以奪之,併力以擊之”。

古勒山之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關鍵一戰,以少勝多的戰術勝利

古勒山之戰結果

古勒山之戰九姓之師損失四千多人,兵力上的損失還是次要的,透過這次勝利,努爾哈赤名聲大振,從此其他部落再也組織不起聯軍來討伐他,給了建州以各個擊破的機會。

原本實力強勁的海西各部在戰略上由攻轉守,逐步被動,努爾哈赤則採用遠交近攻,軟硬兼施的手段逐步消滅了扈倫四部,到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最強大的葉赫部被征服,女真的主要部落已被統一,努爾哈赤在關外再無對手,幾個月後,他就將迎來另一場大戰——薩爾滸之戰。

古勒山之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關鍵一戰,以少勝多的戰術勝利

?如果再把眼光放遠一點,古勒山之戰又可以看做是薩爾滸之戰的一次預演,在薩爾滸努爾哈赤同樣先一步掌握明軍的動向,利用明軍的弱點,運用靈活的戰術予以各個擊破。

古勒山之戰明朝沒有出兵,有沒有派出夜不收收集戰爭情報也不得而知,從薩爾滸之戰程序來看,明軍從主帥到將領或多或少都犯下了和古勒山之戰聯軍類似的錯誤,比如劉綎的輕敵冒進,幾路明軍的互不協調,給了努爾哈赤機會。如果明軍情報系統得力,善於分析努爾哈赤用兵特點的話,或許不會敗得如此之慘,這就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