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王安石的《元日》,幾乎是古時候過年流程的重現。除夕到初一燃放爆竹辭舊迎新、飲屠蘇酒。朝陽初現,人們將繪製著神荼、鬱壘神像的舊桃符換成新的(貼春聯的雛形)。

春節的年俗雖然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演變,但新年伊始、永珍更新的節日氛圍仍一脈相承。朝起早、夜眠遲,這樣熱鬧吉祥的跨年氣氛古今貫之。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既有對逝去舊時光的懷念,也有對未來新生活的憧憬。記得小時候,孩子們年三十困得不行,還掙扎著不肯睡去,激動地偎著大人“守歲”到凌晨,聽了家家戶戶齊發的炮仗響,這才餘興未消地鑽進被窩。

“守歲”這個習俗據說源自南北朝時期,彼時稱為“照虛耗”,點燈將房屋各處照得通亮,喻示把舊年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寄望著新的一年裡吉祥如意。

一夜不息的爆竹煙花聲,有一種令人愉悅的、熱氣騰騰的喧鬧。初一大早,小孩們就睡意全無,大人們天不亮就放了“開門炮”,一家賽著一家早,代表新的一年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初一起早,是不成文的約定成俗。我家鄉的習俗,起床前都不作興說話,先吃一口提前放在枕邊的糕,寓意“開口糕(高)”。小孩子特別喜歡這種不厭其煩的儀式感,有一種被重視的、特別的參與感。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拜年習俗

正月初一是農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作為一年裡最重要的的一天,必須得卯足精神開個好頭。這麼金貴的時日,咱們勤勞樸實的炎黃子孫,怎麼會允許自己睡到日上三杆?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舊時嚴格的守歲(熬年)是一宿不睡的,天不明家家戶戶都穿戴整齊,出門互相拜年了。天不亮出門拜年可不是信口胡謅,比如孔子第64代孫孔尚任的《甲午元旦》裡就有寫道:

從守歲、燃爆竹、換桃符、拜年都有呈現,是清人過年時的立體畫卷。

時間再往前推,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裡,就有記載北宋汴京時拜年的景象:

“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

備註:1913年才將夏曆(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本意為春節的元旦改為公曆一月一日。

現在大城市出於環保禁止燃放煙花,守歲也全無必要了。但是在鄉間,年夜飯斷斷續續吃到十二點,要放迎新的煙花爆竹,夜半還要惦記雞鳴第一聲時,最早放開門炮,早間張羅全家人的早飯,這一夜,也睡得極少的。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像我小時候,早上興奮得根本睡不著,迫不及待穿了新衣服,先向爸媽拜年討壓歲錢,然後再去爺爺奶奶家拜年。一路上認識的、不認識的大人小孩,都互相道賀“新年好”,這種和睦美好的氣氛,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出年”。

鄉間舊時還有初一大早小孩出去“跑年”的習俗,幾個孩子相約成伴,挨家挨戶去祝賀新年,嘴甜的娃兒會大叫“新年好”,鄉民們樂於等著小孩上門拜年,也是好彩頭,會給每個小孩分發糖果糕點。一早上跑年回來,每個孩子的袋子都裝得滿滿的。大概只有在物質不那麼充裕的年代裡,孩子們才能體會到這種“豐收”的樂趣了。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從過年到“出年”,都有哪些年俗和忌諱?

過年期間,小孩的膽子都格外大一些。因為大人們都忌諱著,生氣了不好發作,只好說道:“等出了年再收拾你”。

一、

嚴格來說,正月裡都是年。但是人們總要投入生產、迎接春耕啊,所以各地區出年都有個心照不宣地提前。

像南方就有諺語“年過初三四,各人打主意”,意思到了初五,就不能這麼吃喝玩樂歇著了,所以“初五”就是“小年”,要吃湯圓,意喻團團圓圓,初五也被叫做“破五”,不少過年的講究這天可以破除,年就算結束的差不離了。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多數地區是以正月十五為“出年”的,這天也叫元宵節(舊時也稱元夕),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寫盡了元宵節的盛大繁華:

一幅宋時元宵節遊人如織的美景畫卷,如電影慢鏡頭般有了夢幻的動態美感。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元宵節早在西漢時就存在,唐以前,元宵節被稱作“正月十五”或“正月望”。唐後期才定名為“元宵節”。這天無論廟堂市井,都齊齊慶賀,燃燈放焰,猜燈謎、遊燈會、吃湯圓。這是一年開頭第一個月圓之夜,既代表團圓也預示分離,所以比較重視,節日氣氛不亞於大年初一。

現在各地電視臺都有籌備專門的“元宵晚會”,和年三十的春晚同樣隆重。過了元宵節,大家都收拾精神,投入到新一年的生產工作中去,正月十五鬧元宵,將春節尾聲的歡慶氣氛推向最後的高潮。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比如大年初一放爆竹、拜年、接神(灶王爺);初二祭財神;初五接財神(迎五路財神);初八禮拜順星(本命星宿神);初九玉皇聖誕;十三祭蟲王爺(劉猛將軍);十四迎紫姑(廁神);十五上元天官聖誕……這些都是道教的神仙形象。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開頭,所以傳統的習俗裡禁忌特別多,記得小時候,媽媽會將家裡的刀、剪用紅紙封起來,老話俗語便說“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再有不能潑水、掃地、倒垃圾,會將一年的財氣掃出去,這天的飯菜也不另做,吃年三十的“隔年飯”,預示年年有餘。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大年初二,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盡是小生和小旦”,是外嫁女兒回孃家拜年的日子,俗稱“迎婿日”,帶的禮必須要成雙。現在我國北方的一些地區,還留存“祭財神”的習俗,初二清晨上供品敬祭財神像。這天飯菜也很豐盛,是“開年飯”,寓意新年順利紅火。

初四也叫掃窮日,初一到初三都不作興掃地倒垃圾,這天就可以大掃除清理,因為初五就要乾乾淨淨“迎財神”、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過了正月初五,諸多不作興的禁忌就可以破除,所以初五也叫做“破五”。也有“送窮”在正月初六的,各地習俗不同,但是掃除屋室塵穢,迎財納祥的願景是一樣的。

年初七是“人日節”,據說是女媧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定在正月初七紀念慶祝。有地方吃春捲的、也有吃麵條的習俗。這天也叫七煞日,不宜遠行,所以老話有說“七不出、八不歸”。

初八禮拜順星,八通音“發”,是商戶開門營業的好日子,寓意這年四季發財;初九玉皇聖誕,在潮州、閩南地區還沿襲“拜天公”的習俗。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十三祭蟲王爺,南宋的抗金將領劉錡,治理蟲害有功,宋理宗封為“揚威侯天曹猛將”。正月十三是“蟲王爺”劉猛生辰,人們在這天祭拜他,保佑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現在農業不再作為經濟主體,拜蟲王爺的風俗也慢慢消失了。從這天開始,進入元宵節彩燈的

十四迎紫姑,雖然是廁神,但《荊楚歲時記》裡記載,人們迎紫姑是:“以卜將來蠶桑,並佔眾事。”養蠶植桑多為女性主導,所以迎紫姑是婦女們的活動,在廁所間豬欄扎草人迎而祀之。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除了年初一外,目前最為重視的年俗活動。各地方的習俗也很相似,南吃湯圓北吃元宵,逛燈會、猜燈謎、放煙花。2008年6月,元宵節被確立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有載:“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所以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天官節。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寫在最後

過了元宵節,就相當於“出年”了,過年期間要講吉祥話、遵守的諸多禁忌就可以放下了。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熱熱鬧鬧的春節後,人們經過短暫的修身養息,在新的一年裡繼續抖擻精神蓄勢而發。

大年初一,為啥要早起?初五要“趕5窮”,原來正月裡這麼多講究

春節期間,所有辭舊迎新的繁冗年俗,既有咱們對民族傳統文化刻在骨血裡的傳承,更浸透了中華兒女對“家”深厚的情懷。“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每年洶湧的春運返鄉人潮裡,是我們對團圓的心結。

年夜飯、貼春聯、壓歲錢、大拜年、祭眾神、鬧元宵的背後,是親情熱烈的相聚,是對未來美好淳樸的寄望。正是在濃濃的年味裡,我們理解了“家”與“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