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玉器研究-從龍紋辨別玉器朝代

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我國古代玉器中的傳統紋飾-龍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處在發展和演變之中。歷代的龍紋均有一些細微的變化,因此可以從龍紋辨別古玉所處的朝代。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解讀各時期龍紋的特色之處。

龍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奇的動物。古代玉器上多有龍紋進行裝飾,因為古人相信龍象徵著祥瑞。最早的龍紋出現在紅山文化玉器中,之後龍紋逐漸演化,而且變化非常大,如龍眼、龍角、龍頭、龍身、龍尾、龍爪等。總之,歷朝歷代的龍紋均有一定的特色。

最早的龍紋出現在遙遠的新石器時代。此時的龍紋製作簡單,一般光素無紋,有一種古樸之美。

商代玉器上的龍紋多為“臣”字眼,柱形或者蘑菇頭形,身體如蛇般,龍頭上有角,嘴部大張,尾部為勾卷狀,陰刻線有單線條和直線條兩種,多為直線,龍的姿態琢制較為兇猛。

西周玉器上的龍紋和商代有所區別,“臣”字眼的眼角線有些拉長,或者再勾卷,非常有時代特色。龍身更加細長,龍足大多不刻劃,紋飾較商代更加豐富一些,如此時非常盛行雲雷紋、重環紋等,龍的背部多為脊齒紋,線條多為弧形。

春秋戰國玉器中,“臣”字眼逐漸消失,丹鳳眼或者方形眼較為流行,非常有神韻。此時的龍紋多呈“S”形,龍身上有突起的谷紋,非常有立體感且動感十足。線條刻劃自然,優美而流暢,龍的足很少顯示,但是刀法一絲不苟,非常有時代特色。

漢代玉器上龍紋多為杏核眼,龍開始有雙角和四足,此時的龍紋常常與鳳紋、螭虎紋等共同構成圖案出現在玉璧和一些玉佩上,時代特徵非常明顯。

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器上的龍紋幾乎延續了漢代龍紋的特色,並沒有更多創新的變化。

唐代玉器上的龍紋和之前各朝的龍紋大相徑庭,龍的頭部較為細長,上顎長尖,嘴部張大非常誇張,龍身兩側刻有兩條陰刻線且龍身較短,紋飾多為鱗紋或者斜方格紋,四腿四爪,多呈翻騰狀,非常有氣勢。

宋代玉器上的龍紋一改唐代龍紋粗獷的風格,龍的嘴部較大,上唇薄長,長髮,腿部似有火焰紋一般,龍身多無鱗,龍的尾部為蛇尾,龍足為三趾足。

元代玉器上的龍紋多為丹鳳眼,粗眉,細長角,龍發細長且呈漂浮狀,龍身多為側身,鼓腹,禿尾,整體感覺非常兇悍,氣勢磅礴。

明代玉器上的龍紋,眼部有多種形式,如圓形眼睛、豎線形眼睛、平線形眼睛、斜線形眼睛等。多為側面臉,臉長而寬,短髮狀,龍身瘦長且多用斜格紋表示鱗紋,龍尾有火焰紋或者雲紋裝飾,裝飾華美,形態多種多樣。龍爪多為四爪龍或者是五爪龍。

清代玉器上的龍紋又不同於明代,有本朝的特色。眼部為凸雕圓眼,鋸齒狀眉,龍角距離較寬,龍頭短,龍紋的鱗紋更加真實,尾部有火焰形、鋸齒形等,龍爪從三爪至五爪不等,雕刻手法力度較差。

古代玉器研究-從龍紋辨別玉器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