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微瀾--思屈原

說到楚辭,往往想起屈原與《離騷》。

小小的力量積攢而後攢射迸發出來。自然的風與水如此,大地上的人亦是如此。離騷,一說“離”為遠離,一說“離”通“罹”,為遭受。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不管身在何方,屈原始終心不曾遠離憂患。即便是聽到郢都被秦國攻破而投江殉國,也一定一定是如他詩歌中的那般“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屈子投下江湖的那一刻,不過是千萬年來的一個不起眼的波瀾,可是那口口相傳、丹心汗青中,記載下來的是“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是楚人蓽路藍縷的開創歷史;流淌在血液中的是“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是深固難徙的家國情懷;傳承下來的是“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是三湘大地上熠熠生輝的大無畏鬥爭……

前人如此,後人也將如此。屈原之後,宋玉傳承了楚辭文化,傳揚了楚辭精神。而這種文化精神,不僅在久遠的過去存在著,也深深揉進了當代湘楚文化裡,在前人今人後人的指間揉碎,揉進了傳承著楚文化基因的每一個楚湘人、具備這種精神核心的華夏兒女的骨頭血脈裡,流淌不息。

正如《誓言》中所言:

是的,前人如此,後人也將如此。

我們的前人,在歷史迴廊中,自楚人於南蠻地開山立業,多少曲徑迴環,多少歷史塵埃也難掩其光華。

我們的前輩,在過去與現在開出一條路來,開天劈地、防洪搶險、馳援四方、育天下糧,敢為天下先,為合眾安民、天下大同。

我們站在歷史過去、現在現實交匯點上,也向往詩中香草美人與遠方海晏河清、和眾安民。願為洞庭水,靜流深,西風送波,謂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