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武滅佛"後人皆知,為什麼滅佛不滅道?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佛教起源印度,自東漢年間,約公元64年,在洛陽修建的中國第一所寺廟——白馬寺,時至今日大約有1900多年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有繁盛,也有衰退。其中,在歷史分別有三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史稱“三武滅佛”,差點讓佛教在中國上滅絕。

"三武滅佛"後人皆知,為什麼滅佛不滅道?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有人會問,三次滅佛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滅佛不滅道?

三武滅佛事件跟古代三個帝王有關。這三個人因為不同的原因,對中土的佛教進行大規模的封殺和解散。

"三武滅佛"後人皆知,為什麼滅佛不滅道?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第一武——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拓跋族統一北方之後,太武帝拓跋燾對北方的佛教進行驅散,革令和尚還俗,關閉寺廟。期間,有和尚與胡人勾結叛亂,太武帝下令誅殺長安僧人。

第二武——北周武帝,周武帝勵精圖治,下詔,僧侶還俗,毀滅佛寺。

第三武——唐武宗,唐代後期佛教大肆斂財,佔田,為了恢復民生,唐武宗下令滅佛三年,直到唐宣宗繼位開始逐漸恢復。

三次滅佛事件的背後其實隱藏的幾點原因:

"三武滅佛"後人皆知,為什麼滅佛不滅道?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1、經濟上,寺廟侵佔田地,不用交稅,不利於民生和統治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詩直接描寫了南北朝時期,寺廟佔用土地,大興土木。在封建社會,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佛門一直處在一種不納稅、不服兵役,不服徭役的狀態。

而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時期,國家需要恢復民生,需要讓更多老百姓有田地可耕種,國家需要收納稅收。當時僧人太多,魚龍混雜,寺廟積財甚多,且不用繳納稅務,僧人為當時一霸,侵佔田地,不勞而獲,荒年還放高利貸,很多違法的人也藉著出家以此躲難。佛寺擴張太大,損害國庫收入。

從這經濟原因上來說,三個皇帝都採取了“滅佛”。

"三武滅佛"後人皆知,為什麼滅佛不滅道?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2、軍事上,僧侶不服兵役甚至謀反

佛門講究四大皆空,所以佛門中的僧侶不需要服兵役。而在北魏太武帝時期,為了鞏固中原,全民皆兵,因為佛門不需要服兵役,很多人為了逃避紛紛躲進寺廟。起初太武帝並不反對佛教,但因僧人不守清規,在長安佛寺發現僧人和胡人蓋吳起兵十萬反魏。一下子讓北魏太武帝大怒,下令誅殺長安僧人。次年,下令各州殺僧,毀滅佛像,禁止人民信佛。並且太武帝拓跋燾便下詔:凡是五十歲以下的僧人一律還俗服兵役。同樣在北周武帝時期,僧人惠思、法秀謀反等事情,讓北周武帝下令滅佛。

"三武滅佛"後人皆知,為什麼滅佛不滅道?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3、文化上,佛道相爭,佛門教化不利於當時統治

北魏太武帝執政期間的宰相是崔浩,崔浩是道教中人,他善陰陽五行,深得太武帝信任。太武帝自己信仰道教,自詡太平真君,並封寇謙之為天師。但朝野之中信仰道教者少,多數反對太武帝通道教。這讓太武帝非常不舒服,加上佛門經濟上,軍事上也不利於國家發展於是有了滅佛之心。

在北周的時候,僧侶後朝堂議事,武帝斥責佛門不淨,佛門的人竟反駁道教也不淨,佛道相互擠兌揭短,武帝大怒,以此下詔,僧侶還俗,毀滅佛寺。

"三武滅佛"後人皆知,為什麼滅佛不滅道?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而唐朝本來就信奉道教,以道教定為國教,奉老子為祖先,百姓多以皇家信仰為主,佛教在此期間雖得到發展,但安史之亂後期,佛門消極避世的意識不利於國家振興。

佛教的教化是要禁慾,要拋家棄子,還不可以生育。而對於封建農業社會來說,人口即是財富,這不利於國家人口的增加。但道教卻不同,更注重人性,可以結婚生子。

"三武滅佛"後人皆知,為什麼滅佛不滅道?原因竟然是這樣的!

所以,三個武皇帝權衡了佛道二教誰更利於統治,發現佛教不利於當時的統治於是都要滅佛打擊。

“三武滅佛”在當時起到了重要的意義,恢復了農業生產,休養生息,增加了人口,擴充了軍隊和財政收入,鞏固了國家政權。其中以北周武帝的滅佛舉措最為成功,他把佔到全國十分之一人口的僧人轉化為農民與士兵,為國力的增強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後來北周成功滅掉北齊,繼承了北周遺產的隋也順利的滅掉了陳,完成了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