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碎銀子是怎麼來的 古人用手就能掂出價值嗎

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碎銀子,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古裝電視劇裡面,每當人們在需要付錢的時候,就會從自己的袖子裡掏一下,又或是會從裝錢的小布袋裡拿出銀子,可不管如何,拿出來的都是大小不齊的小碎銀子。可這些碎銀子,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古代碎銀子是怎麼來的 古人用手就能掂出價值嗎

古時候,類似於黃金白銀這樣的貴金屬一般既具有裝飾作用,又可以作為貨幣流通。早在秦漢時期,白銀就已經成為交易貨幣存在,但是當時白銀還屬於稀有金屬,鑄銀技術不成熟所以數量也比較少,真正流通於市場交易還是在明清時期。

在明朝之前,普通百姓基本是用不到白銀貨幣的,就算是給別人送銀子送的也是銀器,只有宋朝在給金、遼、西夏進貢歲幣的時候會“大方”的送上白銀,可是說是非常敗家了。

古代碎銀子是怎麼來的 古人用手就能掂出價值嗎

明朝中後期,海外貿易發展興盛,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大量外匯白銀流入國內,據說當時美洲出產的白銀有一半都流入中國,用以購買中國絲綢、茶葉等貨物。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白銀流通在我國火爆了起來,隆慶年間官方正式把白銀定為法定貨幣,與銅錢一起流通於市場使用。

但是官方發行的白銀貨位通常都是一大顆銀錠,對比銅錢其價值還是非常高的,這就導致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時候找零非常不方便,所以在花的時候就需要剪成小粒的碎銀子。

古代碎銀子是怎麼來的 古人用手就能掂出價值嗎

所以當時人們出門除了帶著銀子,還會帶上專門用來剪碎銀子的夾剪以及用來稱重的袖珍小秤,而有經驗的夥計,能夠練就到用手掂一掂就知道碎銀子的斤兩。

除了銀元寶,用白銀打造的器物首飾也都可以作為貨幣拿來剪,無論什麼形狀,只要重量足夠賣家就會認。當然,就算重量一樣,銀子的價值也是不一樣的。古代還沒有辦法提取出百分之百純度的銀子,有些黑心商家就會在裡面摻上錫、鉛等普通金屬充數,所以那些帶有黑斑的白銀價值是抵不上渾身銀光的銀子的。

古代碎銀子是怎麼來的 古人用手就能掂出價值嗎

儘管白銀外匯收入高漲,但是還是屬於貴重物品。清朝初年,一兩白銀最低可以兌換八百文銅錢,到了後期價格更是成倍翻漲,所以碎銀子也就越剪越小,即使是非常袖珍的一小塊也值好幾十文銅錢。

為了方便使用,當時民間還出現了一種專門兌換白銀的店鋪,傾銀鋪。如果你想把銀錠剪成散碎銀子,或者把散碎銀子換成大塊的銀錠,都可以去這種店鋪,只不過商家會收取一定的服務費。

古代碎銀子是怎麼來的 古人用手就能掂出價值嗎

而大宗的白銀交易因為涉及到上千兩甚至是幾百萬兩,運輸不便,這也導致了銀票的出現。比如原先生意交易是用現銀交易,現在雙方敲定生意之後只需要交付白銀匯票,而銀子早已經存進了銀莊,對方憑藉匯票就可以到銀莊去兌現,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在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推行了改革,賦稅上實行一條鞭法,百姓交稅的時候基本都使用白銀,這讓當時的官員找到了新的剝削方式。比如在農民要交稅的時候,調整當地的糧價暴跌,農民就需要繳納比之前更多的銀子,等交完稅之後糧價又會上漲,這一跌一漲不知道能讓多少官員富到流油。

古代碎銀子是怎麼來的 古人用手就能掂出價值嗎

而百姓在用碎銀子交完稅之後,官方會把它們集中融成標準銀錠,這中間就會發生損耗,而這部分損耗也是需要百姓來買單的,也就是火耗。那些貪官汙吏正是看中了這裡面的商機,層層加收火耗,有時候收的甚至比正常賦稅還要高。

到了雍正在位期間,百姓不堪重負,國家連年虧空,雍正皇帝下定決心推行火耗歸公,大力整頓吏治,這才緩解了民生矛盾也讓國庫充盈了起來。

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官方所制定的銀本位貨幣制度內容混亂不堪,這才讓官員老是有機可趁。在此之後,官員又找到新的盤剝方式,即浮收勒折。就是拿白銀和銅錢的兌換率來做文章,收的時候定高價來收,交的時候按照官方定價來交,官員就可以從中賺取差價。

我國白銀的主要來源是海外貿易收入,但是清朝中後期實行閉關鎖國,白銀收入銳減,再加上鴉片入關導致大量白銀流失,白銀越來越稀有,也就導致它的身價飆升,一兩白銀甚至能夠兌換到兩三千銅錢。而地價又在不斷下跌,這又導致眾多農民破產。

一塊碎銀的背後,足可以窺見當時百姓的生活常態,值得令人深思。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