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春秋圖霸:兩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霸主是誰?

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漢語是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輝煌的文化中最具有魅力與生機的瑰寶,而成語,更是漢語中濃縮的精華,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對社會的思考、對生活的探索、對人生的表達,有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古人思想的豐碩與智慧。

這篇文章中我們要介紹的是“一鳴驚人”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喻老》,現在用來比喻那些平常沒有什麼突出表現的人,在沉默中積蓄自己的力量,然後等待時機,一下子做出非常優秀的事情,取得優異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而這個成語,也記載了兩位不同時期的君王的政治傳奇。

春秋圖霸:兩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霸主是誰?

【楚莊王】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時,正處於晉國霸業衰敗的時期,但是當時的楚國境遇也並非一帆風順,楚國同樣面臨內憂外患的窘境。

在楚莊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12年時,晉國卿大夫趙盾帥兵突襲楚國邊界的附庸國蔡國,蔡國向楚國發出了請求救援的資訊,楚莊王卻視而不見,在蔡國抵抗不住晉國的猛烈攻擊而國破人亡之際,楚王宮中依然歡聲笑語,歌舞享樂依舊。

楚莊王三年,楚國發生大饑荒,敵人同樣沒有放過這個進攻楚國的大好時機,許多部族的軍隊開始侵擾楚國的邊境,一直臣服於楚國的庸國趁機造反。不到三年時間,楚國各地紛紛告急,天災人禍的緊張氛圍在楚國大面積地瀰漫開來。

春秋圖霸:兩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霸主是誰?

而此時的楚王,依然躲在瓊樓玉宇之中,每日飲酒作樂,不問世事,甚至揚言要殺掉那些報告軍情、進諫忠言的大臣。

當時任右司馬的伍舉對國家的災難、楚王的不作為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但他沒有直白地告訴楚王應該怎樣去做,而是採取了一種委婉的方式讓楚王認識到自身的責任。他問楚王,說是南方的山上一直停著一隻鳥,這隻鳥非常奇怪,它長著翅膀,卻從不飛翔,它有著鳴叫的能力,卻從來不張口,這是為什麼呢?楚莊王想了想,回答道,這隻鳥平日裡不飛,但它飛的時候便會直上雲霄;這隻鳥雖然從來不鳴叫,但等它鳴叫的時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震驚於它的聲音。

此後不到半年,楚莊王展現出了他驚人的政治與軍事能力,聽取朝政、廢除奸臣、頒佈新政、帥兵伐齊、匯合諸侯,稱霸天下。

春秋圖霸:兩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霸主是誰?

【齊威王】

齊威王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第四任君主,憑藉善於納諫、善用賢人、勵精圖治的政治素養名垂千古。他在位時期,針對國家中卿大夫權利過大、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強大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重修法律、重用賢臣、賞罰分明,最終使齊國逐漸強盛起來。

但如同楚莊王,齊威王也是一個貪圖享樂,終日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的人。他雖然擁有不少的政治成就,這除了得益於他自己天生的政治能力以外,也與他善於納諫有關,彷彿每次在他要沉溺在享樂之中時,就會有賢臣點醒他,從而走上勵精圖治的道路。

春秋圖霸:兩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霸主是誰?

齊威王二年時,他接受了鄒忌借彈琴的道理指出的只有君王和臣民的政策一致,才能使國家走上富強的諫言,在酒色歌舞中幡然醒悟;齊威王六年時,他再次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足足靡費了三年,又在一名姬妾的提醒下痛改前非。

在他招來的賢士中,有一位擅長辯論、聰慧過人的大臣叫做淳于髡。淳于髡雖然相貌醜陋、身材矮小,但他有著過人的口才,多次出使諸侯國卻從未受到屈辱。他在齊威王剛剛執政,暴露了喜好美色與飲酒的品性、荒廢了政事、國家危在旦夕之時,借用了伍舉進諫楚莊王的故事,同樣問了關於那隻“不飛不鳴的鳥”的問題。齊威王大概對這個隱語同樣瞭解,於是他回答了與楚莊王相同的答案。從此以後,整頓官員、獎懲分明、出兵討伐反叛的諸侯國,奪回了屬於齊國的土地,聲震中原。

春秋圖霸:兩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霸主是誰?

【結語】

一個成語,兩任君王,一鳴驚人這個成語自出現以來彷彿就伴隨著積蓄力量、善於納諫、善用賢臣的美好品格。而又有多少平凡的人因為這個不平凡的成語而受益終身。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譁眾取寵,只會在靜默中積蓄自己的力量,靜待時機,最終抓住機會成為那隻一鳴驚人的鳥,飛向屬於自己的天空。

而從這兩個歷史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恰當的語言與表達能力是多麼重要,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最動人的話語未必需要多麼響亮的宣誓,它擁有的是觸動人心的力量。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