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秦始皇統一六國,但至死也沒有滅掉這個小國

衛國,中國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

根據《史記》、《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由此,衛國和魯國、鄭國、晉國、曹國、燕國等在諸侯國一樣,也是一個姬姓諸侯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但至死也沒有滅掉這個小國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在西周和春秋初期,衛國是一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其巔峰時期的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鶴壁、安陽、濮陽,河北邯鄲和邢臺一部分,山東聊城西部、菏澤北部一帶。衛國在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周平王東遷洛邑時,衛武公曾出兵幫助平戎。而且,衛武公還因為勤王有功,晉升公爵。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於內亂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國。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秦始皇統一六國,但至死也沒有滅掉這個小國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寧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孫氏投晉、寧氏被滅之後,衛國又出現了衛後莊公與衛出公父子爭國的事件,國力進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苟延殘喘。至衛成侯時,已自貶稱侯。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懷君入朝魏國被囚殺,衛被魏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婿也是衛懷君之弟衛元君為衛君。

衛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諸侯國國內擁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諸侯,因此其領地也不能稱之為國。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衛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秦始皇統一六國,但至死也沒有滅掉這個小國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平勢隆郎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

雖然在戰國時期,衛國已經成為一個存在感極低的小國了。從春秋到戰國,衛國一路看遍風景,與周王朝榮辱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見證了周王朝的興衰浮沉。雖然淪落為邊緣配角,但相比六國卻是壽命最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