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中國古代銅鏡傳世和出土數量極多,構成了一個規模龐大、分佈廣泛的收藏門類。目前考古發現中國古代最早的銅鏡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延續使用至明清時期,幾乎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歷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清人繪《千秋絕豔圖》長卷 (區域性) 清朝

銅鏡與古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生活用具,與銅鏡有關的奩盒、妝具等各類用品隨處可見。墓葬中也常見作為日用隨葬品或被賦予宗教含義的銅鏡,道家則認為銅鏡或許有特殊的法力。不同時期吉祥寓意鏡銘折射出當時民眾的美好願望與寄託。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清人繪《千秋絕豔圖》長卷 清朝

此畫卷用工筆重彩繪寫了從秦漢到明代近70位著名美人形象,故名《千秋絕豔圖》。畫中人物服飾敷彩妍麗鮮明,衣紋多用鐵線描鉤勒。長卷中有覽鏡自視的聶勝瓊和對鏡寫真的薛姬等古代美人。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磨鏡圖 清朝

此畫面中共繪五人,人物均著明代服飾。 畫面右下側的磨鏡人騎坐在長條凳後端,躬身前傾,長凳前端放置銅鏡,磨鏡人左腳踩繩以固定銅鏡,雙手執一物呈磨鏡狀。條凳內側放置一個筐簍,裡面裝有罐、瓶等器皿,推測是盛放磨鏡藥粉所用。畫面左側前方坐著一翁一嫗,二人弓背前伸,專注地觀看打磨銅鏡;後方站立兩位婦人,一位持鏡自照,鏡中呈現出女子的容貌,另一位懷中抱著一面銅鏡。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嬰戲紋銅鏡 清朝

此鏡鈕上鑄“湖州薛晉侯自造”七字,窄卷邊。鏡背素地,飾嬰戲圖,以線雕技法刻畫三十二個姿態各異的童子,題材多取自民俗風情,有五子奪魁、三重三元、榴開百子、圍桌識字、敬奉如意等,間飾花草、山石、靈芝等紋飾。嬰戲圖表達了對子孫滿堂、幸福吉祥的美好向往。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武士鬥獸紋銅鏡 戰國

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此鏡圓形,鏡背三絃鈕,雙層方形鈕座。在鈕座與窄平素緣之間,佈置兩組武士鬥獸影象:第一組畫面,刻畫的是豹子飛身躍起與武士半蹲式的小心防禦,兩種形象呈現出強烈的對比。第二組畫面,原本豹身向前、尾巴在後的形象,轉變成了豹尾衝前、豹身向後、回首張望的樣子,武士的姿勢未變。畫面具有戲劇性。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黃花梨鏡臺 清朝

此鏡臺為五屏式,通體為黃花梨木製,中扇最高,左右各兩扇依次遞減,並逐漸向內兜轉。屏風上部雕鳳紋,中間屏心嵌裝鳳紋絛環板,其餘屏心透雕花卉紋。此鏡臺裝有鏡支,中心鏤空,牙板和絛環板透雕花卉紋。臺座上四周裝有六柱圍欄,前方留出豁口,圍欄上部雕有形態各異的獅子,且鑲透雕花卉紋絛環板。臺座正面設抽屜四具,臺座足間為壺門式牙子,沿邊起陽線。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高士宴樂紋嵌螺鈿銅鏡 唐代 1955年河南洛陽唐墓出土

唐代螺鈿鏡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銅鏡”,為唐代的特種工藝鏡之一。此類銅鏡的主題紋飾有人物、花鳥和寶相花、折枝花等等。螺鈿鏡的製作,用螺蚌貝殼雕製成各種圖案,按設計要求貼上於素鏡背面,然後髹漆、研磨,最後再在螺鈿上毛雕花紋。漆地為黑色,螺鈿為白色,黑白分明,光彩瑩潤,精緻細巧,華麗秀美。唐代螺鈿工藝較為盛行,螺鈿鏡則流行於唐玄宗及其稍後一段時期,以後的其他時代較為罕見。

中國古代方寸銅鏡裡呈現千秋畫卷:時代文化風尚,豐富多彩藝術

在數千年的演變發展歷史中,中國古代銅鏡鏡背裝飾呈現出迥然不同時代藝術特徵,這不僅與銅鏡的材質、尺寸、技術和功能等因素有密切關係,更是各個時代文化風尚的真實反映,形成豐富多彩的古代銅鏡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