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詩經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開始竟是描寫戰友情

詩經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開始竟是描寫戰友情

  

《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詩經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開始竟是描寫戰友情

  

白話譯文

白話譯文

戰鼓擂得震天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

跟隨將軍孫子仲,要去調停陳與宋。長期不讓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繫馬不牢走失馬。叫我何處去尋找?原來馬入樹林下。

一同生死不分離,咱們誓言立心裡。我曾緊握你的手,到老和你在一起。

詩經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開始竟是描寫戰友情

嘆息與你久離別,再難與你來會面。嘆息相隔太遙遠,難以實現我誓言。

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邶風·擊鼓》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計程車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認為它是“戍卒思歸不得之詩也”。

關於此詩的時代背景有不同說法。《毛詩序》雲:“《擊鼓》,怨州籲也。”“衛州籲用兵暴亂,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

《鄭箋》以《左傳·隱公四年》州籲伐鄭之事實之。魯隱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衛聯合陳、宋、蔡共同伐鄭。許政伯認為是指同年秋,衛國再度伐鄭,搶了鄭國的莊稼。

這兩次戰爭間有兵士在陳、宋戍守(《詩探》)。

詩經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開始竟是描寫戰友情

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則認為:“此乃衛穆公背清丘之盟救陳,為宋所伐,平陳宋之難,數興軍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詩也。”

姚際恆以為《毛詩序》所說“與經不合者六”,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而被晉所伐之事,在衛穆公時期。 

名家點評

名家點評

詩經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開始竟是描寫戰友情

宋代朱熹:“衛從軍者,自言其所為,因言衛國之民,或役土功於國,或築城於漕,而獨南行,有鋒鏑死亡之憂,危苦尤甚之。”(《詩集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