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馬丁路德是誰?它的宗教改革觀點有哪些?為何後人如此尊崇?

馬丁·路德(1483~1546年),誕生於德意志東部薩爾森州埃斯萊本的一個礦業主家庭,自幼接受了傳統的基督教教育。1497年和1498年,分別在馬格德堡和埃森納赫求學,1501年春進入當時德意志最著名的愛爾富特大學。在這裡受到唯名論代表奧卡姆的經院哲學、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廣泛閱讀了古典作家的著作,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方式和性格特徵。

馬丁路德是誰?它的宗教改革觀點有哪些?為何後人如此尊崇?

1512年到1513年間,他透過潛心研讀《聖經》,逐步確立了“因信得救”的宗教學說。1519年,他在萊比錫與教皇的使者辯論,公開支援約翰·胡司的觀點,否定教皇的權力,提出《聖經》的權威和個人研讀《聖經》的權力。1520年,前後發表三篇著名文章:《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貴族書》、《關於基督教自由》和《教會的巴比倫之囚》。

馬丁路德是誰?它的宗教改革觀點有哪些?為何後人如此尊崇?

其中提出了宗教改革的重要綱領,這就是:君權至上,《聖經》高於教皇和教會,建立德意志民族的廉儉教會,斷絕與教廷的政治經濟聯絡,並系統說明了信仰得救的學說。這之後,他隱居於薩克森選侯領地內的瓦德堡,專心著述,將《新約》從希臘文譯為德文。這不僅使廣大群眾可以直接閱讀《聖經》,同時由於譯文在結構形式和詞彙方面較新,對德國語言文學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馬丁路德是誰?它的宗教改革觀點有哪些?為何後人如此尊崇?

但他對農民、平民要求改變現存社會制度的鬥爭持反對態度,曾發表文章告誡基督教嚴防暴亂和煽動,鼓吹“合法地前進”。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甚至席捲了整個歐洲,也對羅馬天主教在西歐的封建神權統治給予了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