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酒池肉林”,克己復禮思想的源頭

“酒池肉林”,克己復禮思想的源頭

仔細閱讀中國史,你會發現,古代中國,其是對皇權的制約辦法真不多,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好皇帝,大多都以剋制自己的慾望而載入史書。

《隋唐嘉話》記載,貞觀二年,唐太宗得到一隻佳鷂,正玩得高興,恰遇魏徵過來奏事,害怕他看見後又要“教育”自己一番,於是,急忙把鷂鷹揣在懷裡藏了起來。不料,魏徵遠遠看見了,故意囉嗦了半天,李世民也不敢亂動,就一隻坐著耐著性子聽他說,直到魏徵走後, 鳥卻已經憋死了。還有一次,唐太宗怒道,我一定要殺了這個莊稼漢,長孫皇后問道,是誰又惹陛下生氣,唐太宗嗔怒,還不是那個魏徵。長孫皇后換上盛裝,恭喜道,“明君手下出賢臣,昏君手下出小人。現在陛下您有魏徵這樣的好大臣,正說明陛下是賢君,他才敢直言不諱啊。我當然要恭賀陛下了!”李世民轉怒為喜,反而褒獎魏徵。

“酒池肉林”,克己復禮思想的源頭

還有宋仁宗皇帝,一天說道,“朕昨晚失眠感覺很餓,想吃燒羊肉”,臣子回答說:“既然如此,皇上您為何不降旨取索”。宋仁宗嘆了一口氣說,“朕擔心自己吃這一次燒羊肉,就會在宮中成為定製,御廚就會天天殺羊預備,那就會損害很多羊的生命。”

“酒池肉林”,克己復禮思想的源頭

以上幾個小故事,都在說明好皇帝是要能剋制自己的慾望,即儒家倫理中的“克己復禮”。克己復禮出自《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已復禮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由孔子提出。

但我們知道,孔子在儒家雖被尊為“素王”,但還有一個人——周公旦,被孔子尊為“元聖”,還說,自己“述而不作”,歸納的只是周公的思想。而禮樂制度,也正是周公首創。

“酒池肉林”,克己復禮思想的源頭

周公旦是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也是周武王姬發的胞弟。而周朝之前,正是殷商王朝,而“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殷人大事小事都要佔卦,向上天詢問禍福,達到了幾乎無日不佔的地步,與占卜相聯絡的便是祭祀。甲骨文正是與祭祀相關,其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記錄商代時期的祭名,最少在200個以上。

而祭祀必須有祭品,而商朝最先多以活人的鮮血為祭,活人來自戰俘,奴隸。商朝有個雄才偉略的帝王叫武丁,在位期間,甲骨文記載的人殉有673片,祭祀用的活人達9021人,1006條卜辭中還有531條沒記載人數,武丁死時,人殉就達225人。

“酒池肉林”,克己復禮思想的源頭

後來,商王祖甲繼位,祖甲在民間長大,也深感人殉的殘暴,便減少了人殉的數量,轉問個用一種世俗的物品——酒去代替鮮血,商人本就好酒,殷墟考古的婦好墓中,210件青銅器中酒器就有138件,再加上商人無時不祭,這下,商人飲酒便蔚然成風。飲酒之人都知道,飲酒過多是有癮的。一方面,癮君子們整日酗酒,會耽誤政事,另一方面,當時生產力並不高,大量糧食黍——大黃米,被釀成酒,極大傷害了商朝的國力。

“酒池肉林”,克己復禮思想的源頭

於是,周取商而代之。而後人也根椐這個故事,將商末代帝王紂與妲己加以醜化,創造了“酒池肉林”的故事和成語。

武王伐紂成功後,第二年便死了,於是周公旦攝政,他吸取商滅亡教訓,限制各級官員飲酒,控制自己的慾望。並頒佈了我國的第一個正規禁酒法規。並在文化思想上加以引導,革新,提出“敬天保民,崇尚禮樂教化”的主張,後人謂為殷周革命。

“酒池肉林”,克己復禮思想的源頭

而作為殷商後人的孔子,將周公旦的思想加以歸納整理,創新了一套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真真正正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而釀酒,歷朝也課以重稅,秦朝時期是絕對不允許百姓釀酒的,西漢也嚴禁無故酗酒。直到唐朝、宋朝這些經濟比較繁榮的朝代,釀酒業才逐步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