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杏林春語:中醫人的詩與遠方

中醫人的詩與遠方

文章寫得再好,我也不羨慕,畢竟再好的文章,我們都能共享;不過錢掙了就掙了,實實在在地改善了物質生活,這個只有作者本人能享受了,所以多少會羨慕。

因此,就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詩與遠方會在最近那麼火,那麼多不懂詩的人說著詩,那麼多沒去過遠方的人說遠方。

有一次,孔子的兒子孔鯉從庭前走過,孔子看見了,就問孔鯉有沒有學詩,孔鯉說,沒有;孔子說:不學詩,何以言。其後,又有一次孔鯉從庭前走過,孔子問:“學禮未?”,孔鯉說,沒有;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以此,古代把詩禮的繼承叫做庭訓,也叫詩禮傳家。

古人動不動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見古人也一直尋找“詩與遠方”,嚮往詩與遠方的不僅僅是我們。

詩,代表著的是一個禁錮的肉身擁有極其自由的思想,特別是近體詩的韻律要求,黏與對,要押韻等把詩的形式規定的死死的,但是詩本身又及其活躍,能夠表達作者內心無比自由的靈魂;

遠方,代表著一種對未知的期許,對現實生活“圍城”的逃脫,既具有無限的想象空間,又無法具體滿足,我們往往說得到的是滿足,得不到的是慾望,遠方不可得,故而永遠不能滿足,不能滿足的慾望就好比初戀的姑娘,也許十年後回首看來姿色平平、氣質不佳,但當初的慾望未能滿足,就永遠成為人生的痛。

那麼,問題就來了,中醫人的詩與遠方是什麼?

中醫人有的時候給人很有生活樂趣的感覺,但有的時候又很枯燥無味。比如,中醫人就很少有人懂詩,或者作詩,但是很多人又非常喜歡寫一些詩,中醫的很多詩都停留在張打油的“雪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種詩的水平,不過也很受歡迎。

所以在中醫界,稍微有點詩詞功底就可以混得很開,譬如陳修園,他老人家在當時就已經聲名遠揚了,一開始陳老夫子還需要打著葉天士的名號寫軟文,發文章。但是後來,因為詩寫的好,小詩受到大家的歡迎,開始小有名氣了,後面就特地發出申明,收回以前的成命。如《時方歌括》:“是書前曾託名葉天士,今特收回”,讀了讓人會然一笑。

後來陳夫子名氣更大了,詩已經大有進步,遠方也去過不少,所以大江南北的人都認識他了,就有點象現在的網紅,於是很多出版商為了書好賣,都要跟陳修園沾上一點關係。比如我們知道的徐大椿,相當有名氣,不過跟陳修園比起來,還是差那麼一點。陳修園醫書70種裡面就順便把徐大椿的書也收錄了,畢竟出版商的利潤是最重要的,版權到無所謂了。

那麼陳修園的詩到底有多好呢?

我們不妨來對比閱讀一下陳詩與當代流傳的歌括。譬如同樣是桂枝湯,陳修園詩是:

項強頭痛汗憎風,桂芍生薑三兩同,棗十二枚甘二兩,解肌還藉粥之功。

而我們內科學採用的是:

桂枝芍藥等量伍,姜棗甘草微火煮,解肌發表調營衛,中風表虛自汗出。

相形之下,陳氏詩甩出後人幾條街,陳氏的詩到底好在哪裡呢?詩好不好,首先能否達到詩的標準,比如孔子說詩好,為什麼好呢?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無可無不可。一首詩很需要含蓄,但又能表達出作者的意思,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譬如陳詩先說了感冒,有哪些症狀“項強頭痛汗憎風”,然後把方的成分托出,而且還有分量,體現了陳詩的嚴謹,桂枝湯的功效就是一個“解肌”稍微帶過,這就不需要再說“調和營衛”了,司空表聖所謂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如果是後面的詩,那就巴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明明白白的說出來,又是解肌又是發表又是調和營衛,重複囉嗦,表達的都是同一個事,關鍵還不入韻,連打油詩的水平都沒有達到。

陳詩有其內在邏輯,一首詩就是一段話,在講一個事,要人明一個理,但是後人的詩所要達到的目的大多就是方便記憶,把重點的東西概括了就行。另外,有點打油詩的感覺,所有材料堆砌在一起,中間也沒有什麼語言的連貫性,更別說有一個主意在裡面了,古人所謂:無主之兵,謂之烏合之眾。詩詞以意為主,所有的材料堆砌最後需要烘托的是作者的意,是一以貫之的主張。有一個意在,就有了一個意境,譬如陳詩,就可以給人一個很好的意境:

有一個人,怎麼樣?項強,頭痛,汗憎風,非常難受,那麼另外有一個醫生在他身旁,會怎麼做?拿起稱,桂枝、芍藥、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煮了,這樣就可以把中風的疾病解除了,一個“解”字就把整個詩都貫穿起來了。為什麼?病人很難受,最需要的就是有一個人可以把他從痛苦之中解救出來,然後突然渾身輕鬆。如果大家沒有吃過桂枝湯,沒有親身經歷桂枝湯解肌的效果,就很難理解這種病人的感覺,非常舒服。

再比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歌“二甘一桂不雷同,龍牡均行二兩通,火逆下之煩躁起,交通上下取諸中”,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是鎮靜安神,但是陳修園為什麼不這樣說呢?非得說一個“交通上下取諸中”,其中就有一個奧妙所在,這個方的君藥是什麼?可能大家會覺得這個方的君藥是桂枝,或者龍骨牡蠣,但是陳的詩很巧妙地把中心思想安排出來,突看一眼,還不明白為什麼。心悸,火逆為什麼會是用甘草為君呢?火傷津液,心悸也是因為心血不足引起的,所以甘草這味藥在這裡剛好是兩者兼而有之,皆可治療。也說出了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整個方出現的契機,那就是“上下不交”,也就是心腎不交。簡簡單單一句話,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而且仔細思來,引人入勝。

詩就是這樣,橫看成嶺側成峰,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看讀詩的人是否能夠到達作者的心裡,把他的心曲挖出來。所以隨著臨床和經驗的豐富,不斷地重複這些時,我們會發現隨著不同的境界變化有不同的領悟,這就是所謂的歷久彌新。

那麼,詩與遠方對中醫人意味著什麼呢?

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其實詩與遠方,不是詩好,不是遠方好,而是內心羨慕美好。

本欄目為作者原創,喜歡就??並轉發哦!轉載需經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