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毋丘儉是司馬懿的戰友,為何司馬懿病故後,他就起兵討伐司馬師

毋丘儉是曹魏後期的一位名將,受到了曹叡的器重,先後擔任了荊州刺史、幽州刺史和豫州刺史。在做幽州刺史的時候,曾經率軍協助司馬懿消滅了遼東的公孫淵,也算是司馬懿的戰友。後來朝鮮半島上的國家、高麗句侵擾遼東,毋丘儉親自帶兵兩度攻打高麗句,打的高麗句差點滅國。保障了東北邊境長達60年的太平,並且高麗句主動向魏、晉稱臣。毋丘儉因為戰功被升為了鎮南將軍,後來和諸葛誕互換防區,來到了揚州轉為鎮東將軍,並且督管揚州軍事。

毋丘儉是司馬懿的戰友,為何司馬懿病故後,他就起兵討伐司馬師

毋丘儉的人生軌跡?

司馬懿死後第三年,李豐等人計劃廢掉大將軍司馬師,讓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做大將軍。結果司馬師察覺後,將夏侯玄、李豐等人夷滅三族。隨後司馬師又擅行廢了魏帝曹芳,立曹髦為帝。隨後不久,毋丘儉拉攏文欽,起兵勤王,帶著五六萬人前往討伐司馬師,這就是“淮南三叛”中的第二次對抗司馬師的軍事行動。

按照曹魏的軍制,毋丘儉的兒子在曹魏都城作為人質,毋丘儉起兵後,他的兒子必死無疑。為何毋丘儉寧願捨棄兒子,都要決意討伐曾經戰友的兒子呢?

毋丘儉是司馬懿的戰友,為何司馬懿病故後,他就起兵討伐司馬師

司馬懿?

毋丘儉起兵的動機

①毋丘儉一家受曹魏恩賜,曹叡與毋丘儉有知遇之恩,他是一位真正忠於曹魏的臣子。而且他的兒子雖然是質子,但是也在書信甚至勸他要匡扶大魏、大義凜然。毋丘儉在給朝廷的上書中,也能看出他的初衷,據《三國志》記載,

惟欲使大魏永存,使陛下得行君意,遠絕亡之禍,百姓安全,六合一體,使忠臣義士,不愧於三皇五帝耳。

②司馬師擅行廢立,這樣的行為時常是一個權臣野心膨脹,有所覬覦的表現。這樣的事情,當初董卓也做過,遭到世人唾棄。司馬師的行徑,已經觸碰到了像毋丘儉這類忠臣的底線,如果不加以遏制,曹魏離覆滅也就不遠了。

毋丘儉是司馬懿的戰友,為何司馬懿病故後,他就起兵討伐司馬師

司馬師?

③站在私人的角度來看,毋丘儉和夏侯玄、李豐關係密切,他們二人已經被夷滅三族,保不齊司馬師接下來就要對他下黑手。於公,毋丘儉忠心曹魏,需要勤王消除司馬氏的禍患;於私,毋丘儉不出手,也可能會遭到毒手,因此,毋丘儉下定決心討伐司馬師。

令人嘆息的是,這次浩浩蕩蕩地勤王行動,並沒有獲得成功。司馬師為了應對毋丘儉、文欽,親自率10萬大軍來對峙,而毋丘儉的敗亡,並非僅是因為兵力差距。

毋丘儉勤王失敗的原因

①毋丘儉出兵時舉的旗號是勤王、清君側,可是基本上沒有響應的人。曹氏宗親在高平陵之變後就被集中監管,沒有兵權,起不到什麼作用。其他的鎮邊將領持觀望態度,郭淮在還沒收到勤王資訊時就病逝了。至於鄧艾、諸葛誕,他們直接殺了毋丘儉的使者,司馬師表了忠心。司馬師的勢力已經滲透到了曹魏的軍事體系裡,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毋丘儉是司馬懿的戰友,為何司馬懿病故後,他就起兵討伐司馬師

②曹魏的軍制是,士兵的戶口單獨列出,士兵在外服兵役時,他的家人都會被安置在都城,作為人質。司馬師在陣前採用的疲兵之計,避免同毋丘儉交戰。毋丘儉軍中的精銳是北方人,都是有人質在朝中的,隨著時間推移,士氣渙散,來自北方的精銳士兵叛逃嚴重,剩下的是淮南的新兵。這些新兵人數不多,而且戰鬥力差,難以同司馬師的中軍對抗。

③鄧艾受司馬師指揮參戰後,用1萬士兵作為誘餌,引誘文欽率兵攻打他。文欽中計後,被司馬師的中軍擊敗。而諸葛誕也率軍偷襲了毋丘儉的後方、壽春,令人覺得諷刺的是,後來諸葛誕為了自保,也在淮南起兵,對抗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但是諸葛誕的行為,更多的是因為想要自保,和毋丘儉的出發點有所不同。如果同樣是要匡扶大魏,應該同文欽一樣,協助毋丘儉起兵對抗司馬師,而不是反過來攻打毋丘儉。

毋丘儉是司馬懿的戰友,為何司馬懿病故後,他就起兵討伐司馬師

毋丘儉在文欽兵敗後,兵力更是捉襟見肘,另外失去了後方根據地,無以為據,倉促之間只得選擇逃跑。最後毋丘儉在逃亡的路上被人射殺,家人被夷滅。

毋丘儉是司馬懿的戰友,但是交集不深;他更是一名曹魏的忠臣,為了報答曹魏的厚恩,起兵勤王對抗司馬師。毋丘儉在後世常被史學家稱為有節義的“曹魏純臣”,是為數不多的敢於反抗司馬師的人。他的敗亡,宣告了曹魏的王黨一派勢力更加衰弱,司馬氏距離他篡位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志》。)